看過新疆饢言文,才算扼住了網際網路的大脖子

本文授權轉載自【ONE文藝生活】微信公眾號(ID:one_hanhan),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阿達西,如果你愛摸魚,那你一定知道廣東人已經不流行吃福建人了;
東北人也不流行討好南方小土豆了;
北京出租司機也不流行和乘客嘮嗑了。
現在衝浪前線的年輕人,都在研究新疆人。
沒有一箇中文使用者能在新疆話的短影片裡一聲不笑,被那聲“哎捧油~”洗腦更是基操。
網際網路中文語庫不僅有山東的倒裝,河南的中,廣東的羊;
現在,還有了新疆的“饢言文”。
新疆話是不是網際網路文學遺珠
你一定記得那場全網的“語言危機”。
職場的字元貶值了;
一個“好”不夠用了,要“好滴”“好呢”“好嘟[親親][親親][親親]”。
情緒的字元也貶值了;
一個“不行”不夠,要“我要發瘋了”“你沙了我吧”“我請問呢”。
“親愛的”成了一種陰陽怪氣,“郭語”“瘋四”等抽象語言卻迎來一個又一個漲停板。
有人呼籲不要網路梗,那都是通貨膨脹的虛擬貨幣;
但現代人精神狀態,現有的語言已經跟不上了;
無法闡明的後現代情緒,正在每個人胸中形成栓塞。
直到網友發現了新疆普通話,又稱“饢言文”;
那是真正的幽默,是中文界的生動大王。
普通話迎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加息,網友憋了三生三世的悶氣終於從食道嘔了出來,成了驚天動地的一聲響嗝。
饢言文的非常規語序讓那麼大量的資訊進入了你的大腦。
情緒走在前面,道理走在後面;
什麼動詞不動詞,到這都變成動詞打次,解放現代人每一種精神內耗。
熟悉的用詞配上陌生的語法,饢言文總能在賽博討論中一下抓住你的眼球;
它們乍一看好像看不懂,你又確確實實看懂了,甚至不需要任何註釋。
高階的幽默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素材。
饢言文用大家都認識的字,做著亙古未有的比喻形容。
一句乾癟的話,讓新疆人一說就是IMAX杜比全景聲4D聲光電全開的大影院。
只是才華背後都標好了價碼。
新疆人遇上腿被狗咬了這種事故,叫來的可能不是120,而是餓了麼。
所有文字工作者都鄙夷那些靈感枯竭,於是拿低俗當幽默的人,可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
新疆人沒有創作瓶頸,低俗梗夢魘更不屬於饢言文;
就算是屎尿屁本屁來了,饢言文也能讓它重獲獨特的優雅。
他們似乎永遠平等看待世間萬物,什麼前頭後頭,不過都是人身上相似的褶皺。
饢言文看多了,甚至能從中感受到某種詩意;
柔軟的水可以掐住人,被掐住的脖子只是想要空氣。
而社恐最難以忍耐的嘈雜人聲,只是從肺裡吹出一陣風,讓聲帶到口腔產生了一場場雪崩。
自我與外界的關係都在饢言文裡重新解構,透過它,讓我們擁有了另一種觀察世界的視角。
酒和人和車有著互斥的包含關係,而薄荷糖和牙齒是一起在嘴裡吹空調的關係。
達爾文想不到,食物鏈有天也會迎來一片二向箔。
有人自詡參透了饢言文的秘密,在句子隨機一個地方加入形容詞不就成了。
模仿饢言文的評論甚囂塵上,卻鮮有人能學到其中精髓。
饢言文不做價值判斷,只是描述。
他們說,你的手路過了我的錢包。
我確信,只有學齡前的兒童才擁有如此清澈的眼睛。
饢言文絕不只是網友玩梗的產物,那是新疆維吾爾族的語言翻譯成普通話的結果。
維語可以有多豐富,看看新疆街上的招牌就知道了。
東北人吃火鍋熱熱乎乎,重慶人吃火鍋臉紅撲撲;
而新疆人透過火鍋的蒸汽,看見了你潮溼的眼睛。
當然,別把新疆商家和那些中產新消費的巧言令色相提並論。
他們不問你的身份,也不給你造花錢買標籤的夢,只想讓你和車都健健康康。
現代人在“鬆弛感”“高智風”裡面翻找緩解焦慮的良方;
在PUA和優績主義的圍追堵截間找尋自我認同。
而他們最嚮往的強大獨立的精神狀態,正在新疆遍地開花。
新疆不起眼的小店,都有著不亞於“去碼頭整點薯條”的海鷗哲學。
一個店就足夠捕獲3個亞文化青年,7個文藝青年,和1個大冰。
或許裸辭的盡頭將不再是大理。
新疆是待開發的第二故鄉,是被低估的弗羅里達。
山東人在這裡找到了倒裝,東北人在這裡找到了另一種極繁家裝;
這裡家家都像哈藥六廠,電器都要用蕾絲布蓋上。
重慶人和武漢人在這找到了新F;
在新疆伊犁的車裡甩勻腦漿,他們都覺得自己回到了故鄉。
饢言文續上了阿勒泰的熱度,make新疆great again and again。
有人想去那和班味說撒呦哪啦,有人想去那裡找到自己的迪麗熱巴。
但你問新疆人開心麼?新疆人心裡挺複雜。
被誤解的新疆人的一生
饢言文火了之後,34個省份33個都在嘻嘻,只有新疆人不嘻嘻。
新疆人一覺醒來突然被誇張的口音包圍,明明自己聽得懂“你好”,對方便要用“哎捧油”逗弄自己;
自己沒反應對方還要反問:你是新疆人,怎麼不會饢言文?
最過分的是有些博主為了博眼球,用饢言文去跟新疆店主買東西,真的很冒犯。
人家店主一臉莫名其妙,還有人在下面調侃:
新疆人不都是這麼說話的嗎?那麼敏感幹什麼。
不止是饢言文讓新疆人困擾,被誤解似乎早就成了新疆人的宿命。
幾乎每個長相帶著維族特徵的新疆人,都有被當成外國人的經歷。
路人上來就咔咔英語對話,對話完還要當自己面用中文吐槽;
新疆人不語,只是一味裝聽不懂。
不帶維族長相的新疆人更慘了;
在外省人嘴裡,自己成了私生子一樣的存在,一直要被問你怎麼長得不像你家裡人。
新疆人不語,只是一味道歉:沒長成古力娜扎我很抱歉。
這種誤解不僅在外貌層面,對人家有的是刻板印象。
要麼因為新疆很遠就以為人家都很窮,很閉塞;
要麼看了人家的著裝,就推測人家很有錢。
新疆好像你家那個住得特別遠的親戚;
逢年過節能在電視上見一面,更多關於新疆的事,都是從家庭群裡得來的二手訊息。
一切獵奇心都源於不瞭解,多走動才能真正看見彼此。
不要只聽別人說,去新疆看一看吧。
看看新疆是不是有地理課上講的,晝夜溫差大,瓜果很甜;
看看是不是有歷史課上講的,絲綢之路文化遺蹟。
去賽里木湖偶遇雨後彩虹,在喀什維吾爾酒吧蹦維迪,新疆老闆待客態度會比大盤雞更熱辣。
新疆,你的家人一般的家人不是。

作者 / 髒腦丸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一隻鹿   
注:圖片來自於網路   
本文轉載【ONE文藝生活】微信公眾號,韓寒主編的ONE·一個 文藝閱讀應用官方公眾號,複雜的世界裡,一個就夠了。關注可搜尋微訊號:one_hanhan 。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啃  啃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