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姑娘的行李箱,真香……

假期,結束得太快了!
春節放假前,人人都在工位上摩拳擦掌,彷彿下一秒就要上演“速度與激情:春運特別篇”。
回到家裡,城裡時髦洋氣的Mary,瞬間變身爸媽口中的“二妞”,脫下高跟鞋,換上花睡衣,沙發上一癱,開啟吃吃喝喝的躺平模式。
沒想到,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快得像被按下2倍速播放鍵。
網友內心OS:
“春節一眨眼就沒了,早知道不眨眼了!”
但別急,年味還沒散。
你問為什麼?
——歡迎收看大型連續劇之《春節假期結束之:我和家鄉土特產有個約會》,又名《行李箱的極限挑戰》……
小視在前兩天發起的《春節返程行囊》徵集活動中,許多讀者向我們分享了春節“限定名畫”——鼓鼓的行囊,滿滿的特產,返程時滿載而歸。
縱觀全網,也是如此。咱中國家庭的硬核關愛土味浪漫,似乎總能把年味延續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小紅書使用者@新格 :
“這是後備箱的極限,不是我媽的極限”
假期結束,打工人返程前的頭等大事,便是“連吃帶拿”,裝上滿滿一箱家鄉味道。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縱觀全國網友的返程行囊,簡直就是一部行走的“中華美食圖鑑”。
就像新疆人的行李箱,主打一個“大”字。
食物之大,令外省人瞠目結舌,饢,更是靈魂C位。
一個沒有饢的行李箱,就像沒有Wi-Fi的咖啡館,毫無靈魂。
小紅書使用者@快樂女生
許多去新疆旅行的遊客,高低也得背幾塊饢回來,彷彿背的不是食物,而是一張“新疆名片”。
小紅書使用者@Fishergogogo
除了饢,還少不了家人自制的手抓飯、烤包子、奶疙瘩……一不小心就打破了20kg的行李箱重量上限。
無數網友眼饞:“我就說找物件得談個新疆的,這過年回家,不得分一半給我。”
但只有新疆人自己知道,裝的時候什麼都想往裡塞,當搬著比身體重的行李時,才感覺自己人快沒了…… 
山東人的行李箱,碳水含量直接爆表。
臉盆一樣大的饅頭,麵包見了都得喊一聲“大哥”。
饅之大,一鍋蒸不下。
視覺志讀者@仙女豬
但千萬別小瞧了山東饅頭,看似平平無奇,切成薄片,裹上雞蛋液,過油一炸,能饞哭整棟樓的小孩。
如果你問山東人:“這麼大的饅頭怎麼吃得完?”
別擔心,山東什麼都大,菜大、饅頭大,心也大,他們準會淡定地回答:“吃不完?下頓再戰!”
望著行李箱裡塞滿了家人蒸的饅頭、花糕、包的餃子,這一箱,簡直是“碳水狂魔”的天堂。
小紅書使用者@1不小心
山西孩子的行李箱,是對臂力的一場“極限測試”。
濃香撲鼻的平遙牛肉,酸甜可口的沙棘汁,還有作為“三晉小吃之王”的碗糰子,多種特產統統都被打包放入行李箱。
再加上家人特製的小酥肉,炸土豆、紅薯、丸子……一個行李箱的空間,先大包裝拆分小包裝,再左擠右塞,然而,這還只帶走山西美食版圖的一小塊。
小紅書使用者@沐子北漂日記
所謂“送風餃子迎風面”,餃子作為離鄉時的“平安符”也是必不可少,臨走吃頓餃子、帶點餃子,父母心裡就踏實不少。
全國都知道山西人“戀家”,可無論行李箱的空間多大,也裝不下對家鄉的眷戀。
小紅書使用者@沐子北漂日記
縱觀東北人的行李箱,主打一個實在。
在離家前的溫存時刻,東北人不語,就一味地往行李箱裡裝。
除了燻腸、肉餅、大餅,幾包密封的純正酸菜,更顯重量級。
小紅書使用者@不要香菜
當回到工作的城市,仍能吃到酸菜餃子、燉豆角、東北麻辣燙,絲絲入味,道道經典接地氣。
不得不說,舌尖上的東北,盡是煙火氣,撫慰凡人心。
CCTV《舌尖上的中國》
四川人的行李箱,大抵是少不了臘肉、香腸、乾貨、炸酥肉、折耳根的。
這還不夠,爹媽秘製的燒白、粉蒸肉、臘排骨也一起打包。
孩子要出門,恨不得帶上一整個席桌子。壓上行李箱,上稱40斤整,這才心滿意足。
小紅書使用者@貓貓叫攢錢
當孩子回到自己家,冰箱被填得不留一絲空隙,一年都不需要買葷菜,爹媽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世上有種關心,叫爸媽總覺得自己吃不飽,這感覺,巴適!
圖源:網路
還有一位自湖南的網友,開啟自己的行李箱,露出綠油油的蔬菜。
隔著螢幕,不禁讓人狂流口水,彷彿已經聞到了一口新鮮蔬菜的清甜。
尤其放在冰箱裡冷藏一天,拿出來和打了霜一樣甜美。
這些蔬菜,絕對是最純正的“家鄉土味特產”,肉都不換。
廣西,絕對是最“拉仇恨”的省份。
春節之前,全國各地都盤算著廣西砂糖橘上架時刻,沒有砂糖橘的春節,彷彿是不完整的。
這大概,就是“水果王國”廣西的排面。
廣西南寧,擺放整齊的砂糖橘 圖源:央廣網
當別人的行李箱,大包小包裝的都是家鄉硬核特產,廣西人的行李箱裡,一開啟花花綠綠——
砂糖橘,甘蔗,番荔枝;分同事、分舍友、分朋友,大廣西的水果,永遠受歡迎。
不論何時何地,廣西人都要實現水果自由!
年過完了,這份水果的清甜,還能延續得更久一點……
圖源:抖音截圖
而在隔壁,廣東媽媽的愛,就是往孩子的行李箱裡塞一堆湯料,乾貨……
寧可無肉食,不可食無湯,這是傳統,也是習慣。
小紅書使用者@你好你好
廣東人的湯譜,數不勝數:五指毛桃燉豬龍骨、西洋菜煲陳腎、蓮子百合瘦肉湯、南北杏菜乾豬肺湯、沙葛綠豆湯……
一年四季,總有一盅“鮮掉眉毛”的老火靚湯,時時溫暖腸胃。
儘管有些廣東人身處異鄉打拼,煲湯手藝也比不上家裡阿公阿婆的精湛手藝,但一口湯入胃,仍舊是純正的家鄉味道。
圖源:《食神》劇照
東南西北,全國地打工人返程,行李箱裝著大量美食特產,很沉重,亦有愛。
尤其對不少人來說,一年只有這一次機會,哪怕肌肉拉傷,哪怕後備箱爆滿,拼盡全力也要裝下這些美食。
這不,春節結束的公路上,就成了一道“搞笑”的風景線。
這哪是春運,分明是“動物大遷徙”。
有網友在出發前,特意給家養的雞穿上“紙尿褲”,主打一個環保。
上了馬路,家裡帶的家禽裝不下,不惜鋌而走險……(危險提示,切勿模仿!)
圖源:小紅書
縱觀春運路上,簡直就像春節限定版“動物園”,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無所不有。
見過後排落座一頭牛的嗎?這場景,《人在囧途》都不敢拍。
網友:這是真牛,無法反駁。
拉頭牛返程的,還不止一個。
不同品種的牛,集體上路,妥妥的動物世界。
誰又能想到,在別人的後備箱裡,居然從家裡帶走一隻豬。
開車返程,後備箱和車內空間終究有限的。
為了帶回更多,不少網友絞盡腦汁。
有人直接把大鵝掛在車上,加上一把小青菜,好笑程度直接拉滿。
鵝:你人還怪好嘞……
每年過節,最操心的莫過於家裡的“毛孩子”。
因為多狗家庭“乘客”太多,有人只能把多餘的狗放在備胎裡。
即便如此,不服輸的返程人,也要克服困難,掛上心儀的特產,美美回家。
可以說,網友的行李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家做不到。
年雖然過完了,吃完一桌,還要拉走一桌。
葷素搭配、有飯有湯,為了一桌家的味道,不惜克服萬難。
家人包的餃子,新鮮的蘿蔔、芹菜,家裡的腐竹、臘腸……
食材隨處都能買到,但只要從家裡揹出去的,似乎就多了一份放心。
如此沉甸甸的食物,哪怕腰疼三天,也要安全送達。
家人蒸的香香軟軟的大饅頭,半年都無需再做主食。
隨便帶上幾百個,撐爆後備箱,也不在話下。
新年的“抓馬”,返程的雞飛狗跳,吵吵鬧鬧間,年味似乎也在此刻拉滿了。
但大多數人心裡都知道,這一切會漸漸趨於平靜,上班、上學,終歸還是三點一線。
返程的行李箱中,裝滿的,不僅是未來一年,與生活新的較量,除此之外,這些美食、特產、從家裡帶回的物件,也消解著濃濃的鄉愁,撫平著思念的褶皺。
畢竟,家裡的充電器一拔,再相見,就是明年了……
返程時,遇到的司機大哥說,你們現在年輕人的行李箱,像要把家都裝進去一樣。
甚至有乘客不滿足於一個行李箱,帶了三個行李箱裝車,全部都是實打實的重量。
很多時候,美食佔據著箱子的主要空間,但家人的關愛,卻不只限於食物。
親手製作的保暖靴子,暖不暖和不重要,因為每一針一線,都織入了滿滿的愛意。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不論帶回了什麼,家人的愛,永遠拿得出手。
很多中國家庭不善言辭,最大的囑託大抵就是,早點睡覺,少吃外賣,天冷記得穿秋衣秋褲。
離別前,沒有煽情的淚眼婆娑,沒有跋涉相送,行囊中滿載的,是裝不下的關心,手裡沉甸甸的,是羞於啟齒的愛。
都說,人世間的面,見一面,少一面。
所以,儘管不善袒露內心,中國式親情卻更加珍重每一次見面,愛和關心都用實際行動去傳達。
就像車站裡告別的身影,人潮洶湧中,揮手道別的時候,父母嘴上說著“走吧走吧”,卻仍不自覺地目送你離開,直到看不見的那一刻才肯轉身。
這個春節,已然劃上句號。
新一年的征程正式開啟,前方仍有挑戰和奔波,請別忘了,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盞燈,照亮你來時的路,也照亮你的歸途……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魚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