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動 彭順利
編輯/閆如意
昨天,大S登上了或許是她人生中最後一次熱搜。
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臺灣女演員、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別名大S)在日本旅遊期間因病去世。
訊息最開始透過日本的社交媒體傳播,很快得到了來自家屬的確認。家屬的宣告中提到,大S是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
有媒體稱,大S在前往日本之前,就已經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日本當下正在經歷嚴重的流感疫情。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和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2024年最後一週,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報告的流感病例數超過了30萬,是上年同期的近3倍。
疫情導致近2800所學校和幼兒園停課,多地出現集體感染。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日本流感疫情達到了自1999年採用現行統計方法以來的最高峰。
在我國,今冬的流感,同樣來勢洶洶。
往年,我國的流感高發期一般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但2025年的流感流行期比往年推遲了一個月左右,直到2024年12月1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才宣佈流感進入季節性流行期。
目前,我國的流感病例中,絕大部分都是甲型流感(即A型流感)。

〓 1月28日釋出的流感監測週報,圖源: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推遲的流行期,讓今年的流感季與春運撞在了一起。
數十億人次透過火車、飛機、長途汽車等交通工具跨區域流動,為流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
應對流感,是春運返程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道功課。

流感,被低估的隱形殺手
面對流感 ,最大的誤區就是把流感等同於普通感冒。
無論從病程、症狀、傳染性等方面,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語。

普通感冒很少引發併發症,但流感卻可能導致肺炎、心肌炎、腦炎等嚴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導致大S意外離世的肺炎,就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不少人熟知的“大白肺”,就是肺部大面積感染在X光或者CT下呈現的樣子。肺部大面感染會影響呼吸和氧氣的供應,其他臟器功能也會受損,如果不能很快逆轉,會十分兇險。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表示,歷來流感都有“大白肺”的個案發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病人病情就會非常危險。
曾有產婦“大白肺”,在醫院治療了整整3個月才最終逆轉。
2018年以前,李婷也從未把流感當回事,直到那年3歲的女兒在跨年時流感中招。
那一年的流感異常兇猛,從前一年的11月進入高發期,持續三個多月,幾乎橫掃全國,一些兒童專科醫院每天夜間急診量破千。李婷和老公自帶板凳、被子和玩具,凌晨2點帶女兒去看病,直到上午10點才見到醫生。
當年的爆款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更是重新整理了她對流感的認知。
“得了流感會怎樣?”一位女婿用2.6萬字回答了這個問題,記錄了岳父從流感到肺炎,29天陰陽兩隔的經歷。那也是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流感並不是一場“小小的感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季節性流感每年在全球導致約10億人感染,其中300萬至500萬為重症病例。 更為嚴重的是,每年有29萬至65萬人因流感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
在我國,情況同樣嚴峻。2019年發表於《柳葉刀•公共衛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每年的流感死亡人數大約為8.8萬。

疫苗,流感第一道防線
儘管流感有引發嚴重併發症的可能,但是對於身體健康的青年人來說,流感的危險係數相對較低。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以下幾類: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30];
5.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據媒體報道,大S有癲癇病史,多次因此住院。2016年,她在生子時癲癇發作,一度失去心跳和呼吸,險些喪命。兩年後又因為感冒引發癲癇,在家中昏迷。

除了癲癇,大S還有心臟二尖瓣脫垂。再加上兩次流產帶來的身心傷害,都給她的健康埋下了潛在的風險。
高危人群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種疫苗。
雖然流感疫苗的效力並不是100%,但接種疫苗後,即使是感染流感,症狀和併發症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不過,流感疫苗並非一勞永逸。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變異性,每年都可能出現新的病毒株。疫苗需要根據當年流行的病毒株進行更新,以確保有效性。
此外,接種流感疫苗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力會隨時間逐漸減弱。研究表明,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在接種後6個月左右開始下降。
因此,高危人群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身體很好的青壯年,同樣應該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的人越多,越能在整個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引起大規模流感流行的機率就會降低,危重症患者也會有所減少,對老弱等易感人群也有保護作用,
目前,我國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2%至4%,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的接種率可達60%至70%。
如果你沒能及時接種流感疫苗,並接觸過流感患者,很可能發展為流感時,易感人群也可以在接觸患者的兩天內服藥預防。
此外,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不要到人群過分密集的地方;保持不要勞累,適當地休息,合理地鍛鍊,這些同樣重要。

重視,但不必恐慌
症狀較輕的流感和普通感冒很相似,但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特徵中辨別流感:
1.突然起病:症狀在幾小時內迅速加重。
2.“三痛三乏”:頭痛、肌肉痛、關節痛;乏力、食慾不振、精神萎靡。
3.兒童可能伴隨嘔吐、腹瀉,高熱易引發驚厥。
以上只是初步判斷,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者家人得了流感,可以透過抗原進行自檢,試劑盒在藥店和網際網路平臺都可以很方便地買到。

抗原雖然便捷,但也有一定的誤判機率。
如果是老年人、孕婦、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應高度懷疑流感,並儘快就醫:
-
持續高燒不退(>39℃,超過3天)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
胸痛、心悸
-
嚴重頭痛、意識模糊、嗜睡
-
持續嘔吐、腹瀉,導致脫水
大S意外身亡後 ,網上有據稱是接待導遊的訊息稱大S早在1月29號就已經出現了一些症狀(哮喘、咳嗽),但直到31號晚上才被救護車接走,隨後情況便出現了惡化。

如果這則傳聞屬實,那作為易感人群,大S很可能錯過了應對流感的“黃金48小時”:在感染流感後,如果能在症狀出現後的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佳。
一旦超過48小時,病毒已經大範圍複製,藥物的抑制作用變弱,效果會大打折扣。
流感的特效藥主要有兩種:奧司他韋與瑪巴洛沙韋。
與普通感冒用的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相比,這兩種藥價格要貴上許多:國產版本的奧司他韋要40~80元,進口的瑪巴洛沙韋更是高達200多元。

每年流感季,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都會出現一定的短缺現象,今年進口瑪巴洛沙韋甚至一度炒到400多元一盒,價比黃金。
高危人群固然需要警惕,但對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感染流感並不需要服用奧司他韋。
北京某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建議:
對沒有基礎疾病的青壯年人,感染流感後,可以居家觀察,對症、按醫囑服用降溫藥物,通常3天左右體溫就能降下來。
由於患流感後絕大多數人會味覺、嗅覺退化,食慾下降,要注意飲食清淡,補充維生素,並堅持吃飯。
同時要適當飲水、休息,充足睡眠,保持體力,保持通風,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
如果出現持續高燒、全身症狀越來越明顯、自我感覺越來越差,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要及時就診。經醫生檢查確診流感後,如果認為需要抗病毒處理,自然會給相應藥物。
普通人大量囤積、隨意服用抗病毒藥物沒有必要,且可能帶來副作用、資源浪費和耐藥性風險。
流感固然不可輕視,但也無需過度恐慌。
接種疫苗、做好日常防護、及時就醫……做好這些簡單卻有效的防護措施,就是預防和控制流感的最好方式。
春運返程,祝大家平安、健康。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