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速 覽
-
芬蘭評估機構將271種期刊歸為“0級”刊物
-
心理學家擬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幸福實驗
-
重慶發現亞洲最早的鳥臀類恐龍化石
-
國際最大超導磁體動態測試設施建成
-
笑話上癮症:患者總想不停地講笑話
1. 芬蘭評估機構將271種期刊歸為“0級”刊物

芬蘭學術界出版論壇聯合會是芬蘭重要的學術評估機構,它開發的期刊評估體系出版論壇(JUFO)是芬蘭政府分配科研資金的重要參考。JUFO目前 按1到3的等級對期刊進行評級,評級越高,獲得的參考系數越高,0級的係數只有0.1,1級是1,而3級可達4。顯然,在高評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能獲得更高的資助機率。而這個0級刊物是指一些新創期刊、開放獲取、大學學報以及其他未經同行評審的出版渠道發行的刊物,在這些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的質量尚未得到研究人員比較一致的認可。
今年早些時候,JUFO在徵求了研究人員對期刊質量的反饋意見後,將 60 種期刊(其中大部分來自 MDPI)的評級從1級降級為0級,之後更是宣佈在2025年將另外271種期刊降為0級,其中 193 種來自 MDPI,78 種來自 Frontiers。該機構認為“這些出版物類似‘灰色地帶期刊’,利用 APC(版面費)運營模式,旨在以最少的編輯工作和質量評估時間增加出版物數量。”近年來芬蘭在這兩家出版商旗下的刊物發文量驟增,此舉明顯是鼓勵芬蘭的研究人員在更有質量的期刊上發文而不是單純追求數量。
https://julkaisufoorumi.fi/en/news/changes-classification
2.心理學家擬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幸福實驗

關於幸福的研究與專著已經很多,但怎樣才能可靠的提升幸福感,各種“幸福策略”的效果又如何?大家一直莫衷一是。最近,一些研究人員發起了一項幸福實驗,來測試各種促進幸福感的方法。該計劃旨在一勞永逸地找出那些真正能夠鼓舞人們情緒的方法,以及不同的幸福策略的客觀效果及其地區差異性。
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鄧恩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這項幸福實驗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最多樣化的實驗。就像復仇者聯盟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齊聚一堂,共同努力。”據悉,在過去的六個月中,來自7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千餘名科學家提交了實驗設計方案。這些方案被歸納總結為七類幸福促進措施,每類措施包括三到四種提升幸福感的方法。研究人員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至少招募三萬人參與試驗。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能確認一種普遍有效的幸福感提升策略,那麼該研究的功勞將是巨大的。
參考來源:
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4/dec/29/global-happiness-study-aims-to-solve-mystery-of-what-gives-us-a-boost
3. 重慶發現亞洲最早的鳥臀類恐龍化石

只有一段腿骨。
圖源:iScience (2024)
DOI:10.1016/j.isci.2024.111641
鳥臀類恐龍代表恐龍三大主要演化支系之一,其包括了人們熟知的甲龍類、劍龍類、鴨嘴龍類和角龍類等。目前全球發現最早的鳥臀類恐龍位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時代屬於侏羅紀早期。而在亞洲發現的最早的鳥臀類恐龍是在雲南易門地區和祿豐盆地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發現的有甲類恐龍,但其形態已經相當特化。
近日,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脊椎動物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地調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古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交叉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團隊對發現於重慶渝北區約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屬於渝州生物群的一件鳥臀類恐龍化石進行了描述。雖然這件標本只儲存了一單獨的股骨,但其形態特徵顯示它屬於一種非常原始的鳥臀類恐龍,比以往在亞洲地區發現的所有鳥臀類恐龍都要原始,甚至可以追溯到鳥臀類恐龍起源時的形態。研究團隊根據這件標本具有的新形態特徵,將其命名為亞洲古奔龍(Archaeocursor asiaticus),寓意“來自亞洲的古老的擅長奔跑的恐龍”。
參考來源: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4)02868-2
4. 國際最大超導磁體動態測試設施建成

超導磁體系統示意圖
2024年12月29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建設執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子系統“聚變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統”完成首輪測試實驗,最大測試電流達到穩態48千安,超過47千安的設計值。實驗結果表明,該設施達到總儲能406.7兆焦、可用測試磁體內徑1500毫米、最高場強12特斯拉、接頭電阻0.1納歐,全面達到設計指標,成為目前國際尺寸最大、實驗條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導磁體動態效能測試系統。
5. 笑話上癮症:患者總想不停地講笑話
2016 年,醫生報告了一個笑話上癮症(Witzelsucht)的案例:一位69歲的男性患者在中風後,突然產生了強迫性的幽默需求。患者無休止地渴望對別人講笑話,以至於他經常在半夜叫醒妻子,只是為了講笑話給她聽。這些笑話被記錄下來,成為了患者資料的一部分。神經學家們研討病歷時,發現該患者的笑話多達五十幾頁,且大多數是一些低俗下流、由雙關語與諧音梗構成的低階笑話。
笑話上癮症的病例極為罕見,科學家們仍然不清楚此病的機理,也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因此任何新發病例都是寶貴的研究材料。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症狀將“揭示構成人類生活的一些最複雜的積極心理現象的神經基礎,包括幽默、創造力和快樂。”
https://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neuropsych.15090238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