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搭子圖鑑:我用一年時間總結出這份“搭子避雷手冊”

在當今的留學圈裡,"搭子文化"已然成為一種獨特的社交現象。從吃飯、購物到旅遊、租房,年輕人似乎總能找到一個"搭子"相伴。
這種看似隨意的社交方式,實則折射出當代年輕人對社交關係的重新定義——既渴望陪伴,又保持距離;既要便利,又要安全。
來源:Letsight
ID:letsight520
然而,正如硬幣有兩面,搭子文化也暗藏風險。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6%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生活裡有“搭子”,68.9%的受訪青年認為找“搭子”是踏出社交舒適圈,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

在留學生圈裡也是搭子文化盛行,社交媒體上找旅遊搭子、吃飯搭子、租房搭子的帖子是五花八門。同樣吐槽搭子坑人、搭子騙財、搭子不靠譜的帖子更是鋪天蓋地。
這些負面案例不禁讓人思考:在追求便利的同時,我們是否忽視了社交的基本準則?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在加拿大留學的大一學生Eva,她將分享自己如何在一年內找到三位靠譜的搭子,並建立起健康的社交關係。

異國的陌生感是留學生找搭子主要原因

她的經歷或許能為正在尋找"完美搭子"的留學生們提供一些啟示。
如何才能找到靠譜的好搭子呢?今天請到從高中就在加拿大留學,現在已經讀大學一年級的Eva,來分享下她透過一年的獨立留學生活,找留學搭子的故事。
(以下是第一人稱敘事)
“寧願寂寞死,都不要找搭子。”
這句話是我讀大學前我的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學姐告訴我的。學姐被搭子猛坑一萬美金之後,見人就不停說她的慘痛經歷。
學姐找搭子確實有點猛了,一個學期找了十幾個搭子,租房搭子、飯搭子這些基礎搭子先不說了,就連去買個麥當勞都要找個搭子陪著。
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這麼亂搭,對搭子一點防備都沒有,被坑是遲早的事情。

大學開學時,學生都會組織活動讓大家發展搭子
在聊找好搭子的方法之前,我先介紹下我的這三位留學搭子,我們是怎麼搭到一起去的。
我第一個發展的搭子是社交搭子,她叫Ivy,是加拿大印度裔她在我們系的學生會擔任副會長的職務,我和Ivy是在新生活動上認識的。
在迎新會上,一個學長說還缺一個節目,Ivy立刻舉手接下這個任務。我現場目擊了她一個小時不到,從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最後組織了一個十個人的合唱節目。
Ivy的社交能力,讓我折服。我作為積極支援Ivy組織的學生會活動的參與者,很自然就跟她搭到了一起去。
我的生活搭子叫Lily,加拿大法國裔,是多倫多本地人。Lily和我是一個專業的,我們有幾門課是在一起上的。
開學的第一天,我下課之後在學生中心被一個電話公司的銷售纏著我讓我買套餐。正好Lily路過,看我脫不開身,Lily非常強勢擋在我面前,跟銷售說:“抱歉,你的套餐太坑了,我們不辦!”
Lily的助人為樂和對本地生活熟悉度,讓我開始主動靠近她。Lily是家裡的長女,有兩個弟弟需要照顧,生活能力是非常強的。我跟著她學會了規劃一週的食物,還根據身體情況進行營養搭配。
留學這一年,我的便秘和臉上爆痘的問題都好了不少,身體更強健了,也順利撐過一輪又一輪考試的壓力,這都要歸功於Lily。
至於我的學習搭子,她叫眉眉,是來自於中國香港。我們高中的各科成績差不多,都是拿了獎學金進的大學,作為旗鼓相當的我們很快就搭了起來。
在搭的過程中,我們也互相找了其他的白人搭過學習,後來我們發現白人愛學習的真不多。
搭來搭去我們最後都成了各自搭子抄作業的工具人,或者是在小組作業裡幹苦力的那一個。
“搭子為我所用,不能被搭子牽著鼻子走。”
這是我找搭子的原則,也是我之所以在一年的留學中能夠和搭子相處融洽,借力搭子的優點來搭,保證了我在留學期間身心都愉快的主要原因。

迎新活動是留學社交的開始

成為搭子之前,首先是需要進行評估的,到底能不能搭?
我評估的方式第一點就是要搞清楚搭子的缺點是什麼?優點有哪些?能不能搭到一起去?
例如我的生活搭子Lily絕對是個生活達人,但是作為加拿大本地人她對學習這件事情態度太鬆垮了,她總是說及格就行,一到週末就出門旅行去了。
對於我來說,我是希望拿到平均分80分以上的,所以學習上我們根本沒辦法搭。搭了一年,我也成了Lily唯一的生活搭子。她告訴我,曾經搭過幾個,不是覺得她心思不在學習上,就是覺得她只會買買買,可以聊的話題太少。
對於搭子越來越多的要求,Lily也覺得太累了。她說:“搭子就是應該搭優點,我的優點就是懂生活、會生活,花最少的錢過最健康的生活,錯過我的搭子就讓他們後悔去吧!”

Eva和她的生活搭子已經成了不錯的朋友

和搭子相處舒適的第二點,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建立強邊界感。也就是讓搭子知道你的相處方式是什麼?底線在哪裡?

我在跟我的社交搭子Ivy搭之前,我跟她明確表達了我的社交規則。

第一是約會要提前約,至少提前三天以上,重要活動需要提前一週。

第二必須告知活動參與其他人員的資訊,不參加任何陌生人的活動。

第三,不參加以喝酒為主的活動和通宵舉行的活動。

Ivy跟我說,我的原則逼退了很多想和我搭的人。同學們在宿舍裡討論要不要約我出去玩的時候,總是很糾結,說我不好惹,事兒特別多。喊我出去太費勁了,還不如找容易約出來的搭子。
但是Ivy她非常喜歡我設立的邊界,如果沒有這些規則,在我們這個以Party多著稱的大學裡很容易就走偏。
同學喊你出去玩,又不好意思拒絕,一來二去就會被牽著鼻子走。走著走著,時間就荒廢了,生活也就亂了。
現在我只有Ivy一個社交搭子,我們一起參加每週的學生會活動和學校的重大演出都是有計劃的,和我的學習從來都沒有衝突過。
“搭子是成為朋友前的試用期,搭好了就能發展成朋友。”
下學期我準備給我的三個好搭子轉正了,讓她們成為我的朋友,在信任度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搭子、朋友、好友,這是我給友誼定義的進階版。我很看重友誼,但是在大學前我也是吃了快速發展友誼的虧。
剛上中學時,我是個快熱型交友選手。和同學有喜歡同一個Kpop團,馬上就上聊起來,很快就發展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也是傻,跟她們都是掏心掏肺,啥想法都說。
一個曾經在朋友圈罵我的高中同學跟我說:“我知道你的一切,你的家庭、你父母的職業,還有你的成績。如果我想,我可以隨時毀掉你!”
這個威脅曾經是我的“噩夢”,也導致我有一段時間是排斥社交的。
良好的社交環境是一直困擾著留學生的問題,我身邊走極端的同學非常多。一部分是那種百折不撓的社牛,就是和誰都能玩到一起去。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從國內出來留學沒有收住,跟一批經常跟違禁品接觸的同學搭到了一起,直到警察找上門來之後 ,才知道自己差點成了幫兇。
在我身邊,因為找搭子找出麻煩的早就不是個別現象了。另一部分就是留學獨行者,不僅不交朋友,就連個搭子都不想找。
社交是自由的,我沒有權利評價任何人。但是我很明白,我是需要朋友。我不僅需要在朋友那裡獲得更多資訊,還需要他們的鼓勵和認可。
從搭子到朋友,然後再從朋友成為好友。我認為這種逐步發展的人際關係,是目前非常適合我的留學狀態。

參加集體活動和Party是留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從搭子轉成朋友,就像遊戲通關一樣,需要經歷一次次驗證和考核。我也搭過其他的搭子,開學時有個亞裔男孩非常熱情邀請我給他當搭子,一起參加亞裔學生團體的活動。
搭了兩次之後,我發現他特別愛在Party上臨時叫人,有一次喊了一堆陌生人,還提了好幾箱啤酒大喝起來。我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斷掉了這個搭子,在我看來他的行為會為我帶來潛在的危險。
而我目前即將轉成朋友的搭子,她們和我都有很好的默契,在搭著一起社交和購物時,我都會為對方的安全考慮,不會將搭子陷於不安全的狀態。
總結一年的留學搭子生涯,我認為原則性強、警惕性高,這是我能夠遇到好的搭子,也能逐步將搭子變成朋友關鍵點。
在這個“搭子文化”盛行的時代,年輕人似乎找到了社交的“捷徑”——既不用掏心掏肺,又能滿足陪伴需求。
然而,正如Eva的故事所揭示的,搭子關係並非簡單的“拼單式社交”,而是一場關於邊界感、原則性和信任度的考驗。
Eva的經歷告訴我們,找搭子不是“撿到籃子裡都是菜”,而是需要像挑選食材一樣,精挑細選、去蕪存菁。
她的三位搭子,一個社交達人、一個生活能手、一個學習夥伴,各司其職,互不越界,完美詮釋了“搭子為我所用”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被社交壓力裹挾,也不被“人情世故”綁架。這種清醒和自律,正是當代年輕人在社交中最稀缺的品質。

Eva對社交設定了邊界感,給自己留出來空間

說到底,搭子文化不過是我們這個時代社交焦慮的縮影。我們渴望陪伴,卻又害怕親密;追求便利,卻又擔心風險。
而Eva的故事,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與其盲目追求“搭子數量”,不如用心經營“搭子質量”;與其被社交牽著鼻子走,不如主動掌控社交節奏。畢竟,真正的社交自由,不是“來者不拒”,而是“心中有尺,手中有度”。
所以,別再抱怨“搭子難找”了。與其在社交的海洋裡隨波逐流,不如像Eva一樣,做一個有原則、有邊界感的“搭子獵人”。
畢竟,靠譜的搭子,從來都不是“碰運氣”碰來的,而是“用心經營”出來的。正如Eva所說:“搭子是成為朋友前的試用期。”而這場試用期,既是對他人的考驗,也是對自己的修煉。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社交如穿衣,合身最重要。
與其硬擠進不適合的圈子,不如找到那個與你“尺碼相配”的搭子。
畢竟,人生路上,與其湊合著搭,不如優雅地獨行,直到遇見那個真正值得“搭”的人。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