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黛西讀者專屬抽獎 🎁
下單後來留言板隨便說幾句
截團後共揪出10個姐妹送禮物
具體怎麼參與在文末細說


文 | 黛西
今天早上,快遞小哥送來了一個包裹。
我拆開一看,慕尼黑工大寄來的校友雜誌。

該說不說,母校這個班兒上得真積極啊!
跳過封面兩個不認識的老鐵,往後翻了幾頁,我反覆看到了一個關鍵資訊:人工智慧。


之前聽校友說,慕尼黑工大五年前就開了AI相關專業,叫Robotik, Kognition und Intelligenz(機器人,認知與智慧),今年冬季學期,又開設了一個新專業AI in Society(人工智慧在社會中)。
德國大學院系相對穩定成熟,這幾年接連為人工智慧開設新專業,可以說相當重視了。

前段時間和一個清華的朋友聊起來,她跟我說,國內高校現在也行動了,清華開設了人工智慧學院,教育部年底發了一份很“超前”的通知,提出了“加強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

突然想起兩年前,一說起人工智慧教育,很多人還覺得是“炒作概念”。
但是如今,未來已來,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應用領域,毫無疑問是當下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
新年第一團,我想給孩子們一個很“超前“的體驗。(我這個班兒上得也夠積極!)
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體驗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的魅力。

德國小學一放寒假,我就帶著餅餅先體驗為敬了。

不光給她打開了新天地,也讓我跟著大漲見識!

儘管這個四四方方小機器人的模樣,離咱們想象中有差距,功能也沒那麼完美細緻,但畢竟是誕生在孩子手裡的AI機器人,還是挺讓人激動的!
它能聽懂口令,類似一個簡易智慧音箱,甚至還能和你聊天,理解回應你說的話。

它能感知動作,相當於一個簡單的可穿戴裝置,玩體感遊戲。

它甚至可以“看見”你,用它做一個簡易的“人臉識別”程式。

這個可可愛愛的機器人叫小Q,小河狸創客新出的產品。
再一次推薦小河狸,用四個字概括就是“今非昔比”。
這一年來,它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大到去年前年的團文都沒法用了,得重寫!太氣了!
以前小河狸只做機械搭建課,現在“進化”出了兩大系列:C系列和P系列。
🍪 C系列,依然是機械搭建課,分為大顆粒和小顆粒,從基礎搭建到動力機械。
🍪 P系列,是新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前面的小Q機器人就是P系列體驗課的教具。

市面上的機器人程式設計課很多,而像小河狸這樣應用了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程式設計課,很罕見。
區別是啥呢?
機器人程式設計課,大多是用樂高結合電機,然後用程式驅動電機,讓樂高機器人完成簡單的動作。
而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不僅可以識別、分析、判斷視覺和語音資訊,還可以呼叫網路上的資料庫,接入大模型,實現會思考、能交流的智慧機器人程式設計。

研發這樣的課需要大量投錢開發技術,門檻不低,所以競品不多。
比如小河狸P2級的教具“格物板”,創始人王博士告訴我,他們前期投了3000萬專門研發的“機器人大腦”。

這塊板通過了華為認證,甚至被北大采購去,作為本科生的程式設計課教具。

就連體驗包裡的教具小Q也搭載了各種感測器,還能呼叫網上資料庫,接入了清華智譜的GPT大模型。

這樣一個全身是科技與狠活兒的小Q,外加5節人工智慧程式設計體驗課,再加73塊樂高小顆粒積木,居然只要49.9塊。

真沒想到,現在這高漲的物價,幾十塊錢還能給娃帶來這麼多!

王博士跟我說,這個小Q的硬體成本都不止49.9,他是抱著“推動中國未來教育”的志向去做這個課的。
👉 如果你家有7-12歲孩子,都可以加入體驗營,領小河狸P系列的體驗課包。
▼ 掃碼領P系列體驗課

是的,二年級以上就可以嘗試了,
這代孩子生在了AI時代,不僅是網路原住民,也是AI原住民,前沿科技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一定不要矮化孩子。
👉 如果娃還不到7歲,我更推薦選擇C系列的機械搭建體驗課。
▼ 幼兒園中小班領【極地探險】

▼幼兒園大班到一年級領【太空探險】

C系列的機械搭建課之前推薦過多次了,餅餅幼兒園大班時候上了一年的體系課。
C系列的體驗包裡除了基礎樂高元件,還包含了很多機械元件,比如各種大小的齒輪、帶孔積木、滑輪等等,還分別帶5-6節機械搭建課。
▼ 餅餅5歲多時候上《極地探險》


餅餅經常玩搭建玩具,但機械動力原理的搭建很難自己研究,就是跟著小河狸入門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興趣班是很個人化的選擇,別人都覺得好不管用,一定要你覺得好、你家娃喜歡,才是真的好。
所以在入體系課之前,強烈建議先領體驗課,入營試聽。
體驗營的幾個時間節點需要注意下,咱們現在進的是1月體驗營,今天開始領名額入營,1月9日18點截營。(一定碼住了這個日子,在截營前領課入營,不然就趕不上在直播前上體驗課了)
截營後就開始寄體驗包教具了,1月13日開始上第一節體驗課。
試聽完了喜歡,先彆著急買正課,等我。
1月16日來咱們直播間,不僅價格優惠,福利拉滿,還有真金白銀的直播間專屬錦鯉獎,包括但不限於免單、半價、獨家獎學金等等。
這次因為是直播形式,還爭取到專屬且獨家的機制,說含蓄點兒,別地兒有的咱們都有,別地兒沒有的咱們也有,具體不能寫太細,只能在直播的幾小時裡說,先預約直播吧!
我的直播搭子是小河狸創始人&CEO王子楨,北大計算機系博士爸爸,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終身會員,也是多項教育部權威科技賽事的專家評委。
▼ 就是這個封面男主,一個外表鋼鐵內心愛貓的人

王博士專程飛來德國,來我的地盤兒給咱們講乾貨,介紹課,做答疑。
和你們悄悄說,這個見過大場面的男人,居然從元旦前就開始緊張,擔心自己關鍵時候掉鏈子,擔心你們嫌他這個理工男講話不夠有趣😂,留言給他打打氣吧!
這場直播依然準備了上百份禮物,全程福袋密集,不定時截圖抽錦鯉,一定要來摻合下,創始人都專門飛來德國一趟了,肯定得可勁兒薅他一下子,姐妹們先預約直播。
如果晚上忙孩子忙工作,擔心錯過了直播,來咱們姐妹大本營吧,小夥伴會在開播前提醒的,有問題也可以在群裡問。


目錄
一)為啥推薦小河狸
二)小河狸都教了些什麼
-
P系列:人工智慧程式設計 -
C系列:機械動力搭建
三)學這個有什麼“實際用處”
四)先試聽,等我直播

一)為啥推薦小河狸
教具再好,我也不會讓你們為了薅教具給娃上課,即便只是幾十塊的體驗課。
小河狸真正的價值,在他們的課程裡。
接下來詳細說說,先說P系列,再說C系列,可以根據娃的年紀挑著看。

P系列: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


手把手領著娃入門
零基礎也無障礙
一開始我也懷疑,人工智慧這麼複雜的東西,七八歲娃能理解?
上了一節課,服氣了。
一條一條的程式語言,變成了一組一組的積木塊。

這種模組化程式設計的方式,讓外行看不懂的“語言”,變成了不同型別的“積木”,娃像搭積木一樣,就寫出了一組程式,很容易理解,沒有畏難情緒。

在第一節智慧音箱課上,最開始先讓娃從兩句的程式,也就是兩個積木塊開始,讓小Q顯示一個自己設計的圖案。

透過這一次小嚐試,娃對“程式設計”有了非常直觀的體驗。
之後的每個環節,都是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的最佳化,緩慢爬坡。
娃在上課的時候,經常不會完全按照課件操作,她會加進去自己的想法。
比如把“播放音樂”換成了“給我唱歌”,單次播放動畫成功了,她會嘗試去用迴圈播放的積木,看看會怎樣。

就算寫錯了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執行程式,發現出現了bug,再返回去找錯,修改。

在試錯和debug中學習,比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更容易上道兒。

授人以漁
教給娃“人工智慧程式設計思維”
小河狸的程式設計課,帶孩子理解的是程式背後的邏輯。
比如透過語音控制小Q,表面上就是說兩句話,背後程式的邏輯是:
錄音也就是“聽”–識別語音內容–判斷是否含有指令語句–如果含有–那麼執行指令。

這是一個完整嚴密的邏輯鏈條,任何一個環節斷了或者亂了,都沒法實現語音控制功能。
學完播放音樂,小河狸會讓娃思考一下,怎麼實現語音控制停止播放。
然後自己上手做一次,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課程越往後,邏輯越複雜,比如計步器,如果只是簡單的計數,只會記一次就停了,怎麼能一直記呢?
這就涉及到重複執行某一段程式,也就是用“迴圈”指令實現連續計數。

除此之外,小Q還可以呼叫網路上的資源,比如現在的時間、明天的天氣,以及呼叫清華智譜GPT聊天。

呼叫模型和資料庫,讓AI為我所用,這些都是傳統課堂上很難接觸到的。

解釋原理
連線真實世界
除了學程式設計,應用人工智慧,小河狸還會告訴孩子們功能背後的原理。
比如體感遊戲這節課,小Q怎麼知道自己動了?

由此引出了“體態感知”技術,利用感測器和“重力永遠朝下”,來判斷姿態的改變。

什麼是“生成式人工智慧”,什麼又是“機器學習”,在小河裡的課程裡都有解釋。

不光講原理,還告訴娃這些技術到底有什麼用。
比如姿態感知,除了體感遊戲、運動手環這些,最常見的應用,就是手機根據姿態調整橫屏豎屏。

在未來,姿態感知技術還可能用在遠端手術上,讓醫生控制機械手臂,給千里之外的病人做手術。

科技是為生活服務的,告訴他們AI對現實生活的意義,更能激發孩子對科技的熱愛和憧憬。

C系列:機械動力搭建課

C系列之前寫比較多了,這次簡單說說。
小河狸機械搭建課的價值所在,絕不是“搭建”本身那麼簡單。

入坑樂高的姐妹們應該深有體會,娃按照樂高圖紙搭完了,就放在那當擺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按圖紙搭,娃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是在模仿和重複動作,腦子裡什麼都沒留下,當然不會舉一反三。
小河狸課程的最大亮點是,不會只告訴你“這塊積木裝到這兒、那塊積木插到那兒”。
而是用做專案的形式,在問題落地後,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然後帶娃思考嘗試不同方案,試錯,推翻,不斷改進迭代,最佳化方案,最終解決問題。

在這個“來回倒騰”的過程中,娃不僅學會了怎麼搭,也知道了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這麼說比較抽象,舉一個例子說,為了固定起重機的吊臂,需要用軸穿過機身和吊臂的孔,兩點固定。
但是,吊臂的孔和機身的孔,怎麼轉都對不上(圖中打X的地方),軸穿不進去,怎麼辦呢?

把機身的藍色帶孔積木拆下來,用薄片墊高一下,然後安回去藍色積木,再試一試,這樣孔就能對上了!


這種對設計的最佳化,給娃更多的是啟發,以後遇到同樣問題就有了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嘗試,推翻,重建的過程,不會一上來就教給娃怎麼搭“正確”。
每個搭建都涉及一些機械原理,比如彈性,慣性,齒輪,滑輪,槓桿等等,娃在純粹玩的體驗中,直觀理解了這些概念。
在太空探索體驗課裡,娃用了齒輪、齒條組合,實現了無接觸控制積木移動。

然後把這種原理用在了火星車的設計上,實現了用方向盤控制輪子轉向。

而且,問題不止一種答案。
同樣是起重機,課程中用了中間帶凹槽的小齒輪。
餅餅想的辦法是,兩個橙色大齒輪疊在一起(中間也形成了凹槽)。
▼ 課程裡的滑輪 vs 餅餅的滑輪


沒有對錯,都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是唯一的。

二)小河狸都教了些什麼
來看小河狸的直播之前,我強烈建議先讓娃上體驗課。
就算之前學過小河狸的機械搭建課,7歲以上娃,也建議體驗下P系列的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之前領過的老使用者,需要換個手機號才能領新的體驗課)
別說對孩子了,對咱們成年人也是很新奇的體驗,可以和娃一起學。
再捋一遍三個不同體驗課包:
👉 P系列《人工智慧程式設計》適合7-12歲
👉C系列《極地探險》適合3-6歲
👉C系列《太空探險》適合6歲以上

P系列:人工智慧程式設計
P系列體驗課適合7-12歲。
體驗包裡有5節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一個小Q機器人,和73塊小顆粒樂高積木。

這5節課裡,娃可以分別嘗試做出擁有語音識別、體感遊戲、情感聊天、影像識別、語音合成的AI機器人。

每節課一開始先“領任務”,也就是透過應用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解決什麼問題。

從最基礎的程式開始,這個環節重點講能實現AI功能的”積木塊“,和背後的原理、邏輯。

比如能聽寫單詞的機器人,是怎麼讀出單詞的,引出語音合成、列表、迴圈這些概念。

基礎功能實現以後,後面環節再來最佳化和迭代,豐富功能,比如如何讓體感遊戲記錄得分和跳躍次數。

以上是P系列體驗課的內容,屬於零基礎“嚐鮮”,體系課會更系統學習人工智慧程式設計,難度從P1到P3逐漸爬坡,絲滑進入人工智慧的科創世界。
👉 P1是透過機器人程式設計的方式進行入門(Wedo和Scratch語言),幫助孩子搭建起軟硬體協同設計的架構。
▼ P1智慧巴士

👉 P2集成了更豐富的感測器系統和資訊處理能力,不僅能設計機器人,還可以透過“格物板”設計更豐富的智慧軟硬體系統,比如智慧家居、體感遊戲等等。
▼ P2尋路機器人

👉 P3開始學習Python語言,人機互動程式設計,比如視覺處理、資料視覺化這些內容,給未來進行復雜人工智慧設計,參加高階科創競賽打基礎。
▼ P3自動駕駛

▼ P3智慧停車場

▼ P3智慧垃圾分揀系統


C系列:機械搭建課
👉 3-6歲《極地探險》是大顆粒搭建課,包含50多個大顆粒積木,5節機械搭建課,5節科普課,還有2節家長課。

👉 6歲+《太空探險》是小顆粒動力機械搭建課,包含157件小顆粒機械積木,50+種零件種類,和6節動力機械搭建課。

這兩個體驗課最大的差別,除了樂高顆粒的大小,重要的在動力機械上的複雜程度上。
《太空探險》多了電機等配件,比《極地探險》運用到的機械原理更復雜,比如方向盤轉向傳動。

C系列的搭建課一開始也會讓娃“領任務”,跟專案一樣,確定目標,需要透過機械搭建解決什麼問題。
先講最基礎的機械原理和搭建技巧,比如齒輪、滑輪、槓桿這些,讓娃掌握基本的搭建思路。

做出基礎作品後,後面的環節逐步迭代,在這個環節裡,可能會推翻之前的設計,或者重構上一環節的結構,實現更多可能。

最後的創意時刻,娃可以憑自己的想象和發揮,搭出天馬行空的創意。
▼ 課程裡的車 vs 餅餅做的雙層車


從C1的大顆粒搭建&數學啟蒙,到C4的小顆粒機械動力搭建,不是僅僅讓娃做一個炫酷的造型,而是真的在打磨娃的思考能力,理解其中的原理。


三)學這個有什麼“實際用處”
站在2025年,沒有人會懷疑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人工智慧教育的重要性了。
但我知道你們還很關心,學這個可以給娃帶來什麼“實際”的用處?
明人不說暗話,小河狸的帶賽能力非常強,因為背後有強大的教研團隊和“實戰派導師”託舉。

在資訊科技類的白名單賽事中,比如NOC大賽,小河狸學員的獲獎率達到了96%,國獎率也有35%,遠超過了平均水平(13%)。

國際賽事也不遜色,起源於麻省理工的Botball國際機器人挑戰,小河狸學員獲獎率達到了96%。

另外掌握了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知識,對參加科創類競賽也會有很大幫助,無論是青創賽還是金鵬這樣高階的科創賽。
2024年青創賽/金鵬的獲獎案例裡,一半以上都應用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前沿科技的應用會讓專案實現更好,更容易受到青睞。

說到這兒了,搶答一個問題,和賽先生有啥區別?
賽先生是科學素養課,小河狸是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課和機器人創客,打個比方,就像大學的物理系和計算機系,本質上是不同方向,也有相互關聯交疊的部分。
小河狸參加的競賽,主要是資訊科技和AI創新類,和賽先生的科創類競賽有交叉,但完全不矛盾也不衝突,甚至是可以相互加持的。
不過還是要多說一句,無論啥課,比賽都不是最終目的,一定不要本末倒置,為了那張證去學習。
讓孩子在有趣的體驗中產生對前沿科技的熱愛,這是無價的。
相信有朝一日,熱愛會變成競爭力,給人生帶來更多可能性。

四)先試聽,等我直播
來看直播之前,我強烈建議進體驗營領試聽課,試過了才知道娃喜不喜歡,喜歡再來買體系課。
娃不到7歲,領C系列的機械搭建體驗課。
幼兒園中小班領【極地探險】

幼兒園大班到一年級領【太空探險】

7-12歲娃,領P系列的體驗課包。

下單領取後,會跳出班主任的聯絡方式,掃碼新增即可。
如果不小心退出了也不慌,用下單的微信賬號進入小河狸創客公眾號,在個人中心就可以找到班主任新增入口。

再叨叨一遍體驗營的幾個時間節點。
咱們現在進的是1月體驗營,今天開始領名額入營,1月9日18點截營。(一定碼住了這個日子,在截營前領課入營,不然就趕不上在直播前上體驗課了)
1月13日開始上第一節體驗課,上課前會收到體驗包教具。
小河狸的上課時間挺靈活的,幾點上課都行,看你和娃的時間。
-
3-6歲《極地探險》,每節課的播放時長25-30分鐘,算上暫停給娃搭建的時間,一節課通常需要30-40分鐘。 -
6歲+《太空探險》,每節課的播放時長25-30分鐘,算上暫停給娃搭建的時間,一節課要至少40分鐘。 -
7歲+《人工智慧程式設計》,每節課播放時長30-40分鐘,算上娃學習操作程式設計的時間,一節課差不多也要40分鐘以上。
3-6歲娃需要父母在旁邊搭把手,7歲以上就可以讓他們自己研究啦。
試聽完了娃喜歡,彆著急買正課,等我1月16日的直播,咱們直播間談下了專屬且獨家的福利,別地兒有的咱們有,別地兒沒的咱們也有,品牌方不讓在文章裡寫太細,只能在直播的幾小時裡說,預約直播吧。
如果擔心錯過了,來咱們姐妹大本營,小夥伴會在開播前提醒的,有問題也可以在群裡問。

最後還有喜聞樂見的抽獎福利。
下單後來留言板隨便說幾句,截團後揪出10個姐妹,每人送出一盒五合一多功能棋。

微信的精選留言數量有限,無論你的留言是否被精選,都有機會中獎的。
中獎名單會在2月份公佈,請姐妹們星標公號,這樣才能不錯過推送,不要中獎了沒來領,那就太可惜啦。

本文包含推廣內容和購買連結(俗稱團文)
請姐妹們理性消費,維護家庭和諧
雖然我和公眾號主體均非銷售方,但我非常關心你的跟團體驗,收到團品後有任何問題,請一定要聯絡黛西客服,千萬不要忍,更不要怕麻煩我。
任何售後問題,我們都會認真瞭解情況,幫姐妹們反饋給銷售方及責任方,盡我們最大能力協助大家與其溝通和解決問題。
有事別一個人扛,答應我做彼此的天使,比心❤️
找黛西客服最方便的通道是在服務號「黛你一起bu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