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相比,2021年,按照市場匯率計算,我們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6左右,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只有它的1/4左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人均GDP至少要達到美國的50%。要從“1/4”變成“50%”,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展速度要比美國快。
2、發展快的同時,還要保證高質量發展。發展尤其是保持一個較快速度的發展是第一要務,要充分利用好中國在本階段擁有的發展潛力。當然,中國的發展在未來會面臨不少問題,但絕不能因為有問題就放慢速度。從各國曆史經驗來看,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發展問題,發展快的時候有問題,但發展慢的時候問題通常會更多、更難解決,因為只有發展快的時候才可能創造更多資源,更具信心地解決問題。
3、什麼時候世界格局才能進入一個新的穩定期?我認為,要等到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左右時。當我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我國的發達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和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五省,人口加起來4億多一點,人均GDP可以和美國人均GDP相當,人均GDP代表著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平均產業和技術水平,美國就會失去卡我國脖子的技術優勢。同時,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經濟規模是美國的2倍,美國再不高興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到那時,美國在和中國的貿易中得到的好處要比中國多得多,美國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要維持其在《財富》世界500強的地位不能沒有中國的市場,美國要就業、要增長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屆時美國對中國的崛起自然也就心悅誠服。
林毅夫:快速發展仍是中國未來30年關鍵中的關鍵
文/林毅夫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名譽院長)
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我國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踏上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也就是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在新徵程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域性,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外,我們還要在新徵程中構建新發展格局。我認為,這些目標能否實現都與我國能不能保持一個較為良好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很大關係。因此,本文的主要觀點是,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因為中華文明原本就是世界上一個非常興盛的文明。16世紀之前,中國的發展水平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將近1000年,人均GDP高於西方國家,並且人口眾多,中國當之無愧地在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同時擁有最興盛的文明。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西方國家發展加速,但中國還停留在過去的發展方式,人均GDP很快從世界領先跌至西方國家的1/10甚至更低,淪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落後國家。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均GDP必須趕上,發展是基礎,沒有發展,任何目標都難以實現。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共和國,開啟了工業化、現代化的建設,改革開放後取得了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增長奇蹟,目前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在2021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但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相比,2021年,按照市場匯率計算,我們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6左右,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只有它的1/4左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人均GDP至少要達到美國的50%。要從“1/4”變成“50%”,唯一的辦法就是發展速度要比美國快。
我們的人均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何時能夠達到美國的50%?我做了計算,如果我們的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國高2.5個百分點,那麼到2050年大概就可以達到美國的50%;如果高1.5個百分點,那麼要等到2070年;如果只高1個百分點,那麼還要等到2090年。因此,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就不得不加快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兩個內涵:一是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二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國內大迴圈的主體地位?根本的決定因素有兩個,即經濟體量和服務業佔比的提高。現代製造業的規模經濟很大,經濟體量越大國內迴圈比重就會越高;同時,服務業中許多是不可貿易的,服務業佔比高也會使國內迴圈比重加大。要擴大經濟體量與提高服務業佔比,就必須不斷提高收入水平。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提高收入水平,歸根結底是要發展經濟。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際上是由經濟格局改變引起的。20世紀開始的1900年,攻打北京的“八國聯軍”是由當時世界的8個列
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日本和奧匈帝國組成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他們當時經濟總量的全球佔比為50.4%。進入21世紀的2000年,又一個“八國集團”—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日本和加拿大—出現,之前的奧匈帝國在一戰後崩潰,被加拿大取代。此時,八國集團經濟總量的全球佔比為47%。整個20世紀,8個強大的工業化大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佔比基本沒有變化,以經濟為基礎他們一直左右著世界格局,世界是戰亂或是和平取決於這8個國家的關係。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等組成的同盟國和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之間的矛盾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組成的軸心國和蘇、美、英、法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之間的矛盾引發。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a的論斷時,七國集團加俄羅斯bGDP總量的全球佔比已經下降為34.7%,只略高於1/3,失去了主導世界格局的能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過去應對這樣的危機,只需要八國領導人開會做決定就能化解,但這次他們已經無能為力,只能召開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來應對,此後二十國集團取代了八國集團,決定著世界的格局。
為什麼8個工業化強權的GDP在全球的佔比在整個20世紀都能保持穩定,而進入21世紀就下降了12.3個百分點?原因是中國的崛起。改革開放後中國快速發展,我們的GDP總量全球佔比從2000年的6.9%上升至2018年的16.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換句話說,8個工業化強GDP佔比下降的12.3個百分點中有80%源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快速崛起對誰的影響大?整個20世紀,美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國。2000年,美國的GDP總量(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全球佔比為21.9%,但在2014年被中國反超。經濟基礎決定世界影響力,中國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世界影響力也在增強。於是,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矛盾出現了。這個矛盾給世界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什麼時候世界格局才能進入一個新的穩定期?我認為,要等到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左右時。當我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我國的發達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和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五省,人口加起來4億多一點,人均GDP可以和美國人均GDP相當,人均GDP代表著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平均產業和技術水平,美國就會失去卡我國脖子的技術優勢。同時,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經濟規模是美國的2倍,美國再不高興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我與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對話時曾講到,貿易是雙贏,小經濟體的獲益會比大經濟體多。到那時,美國在和中國的貿易中得到的好處要比中國多得多,美國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要維持其在《財富》世界500強的地位不能沒有中國的市場,美國要就業、要增長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屆時美國對中國的崛起自然也就心悅誠服。
正如前面的計算,如果中國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國增速只高1個百分點,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要等70年,世界不穩定的格局就會太久,所以中國應該發展快一點。
發展快的同時,還要保證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來發展,其中創新是基礎,因為只有創新才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才有物質基礎實現其他四個目標。中國在創新上有很大潛力。目前我國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勞動生產率、產業、技術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上還有相當大的“後來者優勢”。我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達到美國的22.6%,與德國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韓國在1985年時和美國的差距處於同一水平,此後16年這三個國家利用與美國的差距所具有的後來者優勢,保持了年均9.4%、9.6%、9.0%的增長,扣除人口增長,由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所帶來的年均增長則分別達到8.6%、8.6%和8.1%,即使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不增長,在2035年之前單純依靠勞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保持8%增速的潛力。更何況,目前中國和當時的德國、日本、韓國比,還在技術研發週期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的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經濟領域具有換道超車優勢。鑑於此,我國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了讓世界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新的穩定格局,發展尤其是保持一個較快速度的發展是第一要務,要充分利用好中國在本階段擁有的發展潛力。
當然,中國的發展在未來會面臨不少問題,但絕不能因為有問題就放慢速度。從各國曆史經驗來看,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發展問題,發展快的時候有問題,但發展慢的時候問題通常會更多、更難解決,因為只有發展快的時候才可能創造更多資源,更具信心地解決問題。
在當前世界大變局下討論國家發展,我想借此機會強調,正如中央檔案一再強調的,發展是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保持比較快速的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只有發展越快,國內大迴圈的主體地位才會越強;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只有進一步地發展,世界才會進入一個新的穩定的格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5年2月

(美國民主怎麼了?不妨讀讀這本書)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