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場拿地,貝殼虎視眈眈了

一個禮拜前,廈門的那家國企——象嶼地產掛出招標計劃公告,對上海2024年八批次土地出讓中的三幅地塊有意向。
大夥幫它算了下,這三幅地的總投資額加起來得超百億
真豪!
不過,真正到了土地出讓時刻,不知道為什麼,象嶼臨陣退縮了。原先放話的寶山那兩塊地,它沒去參加
目前,象嶼只報名了上海奉賢南橋新城的那塊地。地塊在12月31日出讓,起拍價6.1億,是本次7幅地塊中總價最低的一塊

。象嶼還拉上了另一家民企——天安中國一起。

這裡岔開一下,天安和象嶼淵源比較深,除了有高管從象嶼跳槽到天安中國,也不知道為什麼,兩家公司之前在上海的好幾個專案的案名都是天安在前,象嶼在後。
話說回來,上海奉賢南橋新城這塊地是上海2024年最後一次集中土地出讓的最後一塊地。競爭這塊地的,還有另外兩家,一家是保利置業,另一家是貝殼
貝殼要拿地不是什麼新聞,但出現在上海土地公開市場,貝殼算是第一次
能參與上海的土拍,有錢是通行證之一。且不說土地起拍總價本來就高,土拍的保證金要沉澱的利息也不少。要知道,繳納到沒有拿到地後退回,前前後後加起來至少7個工作日。有企業前前後後參加了數十場土拍,只拿到一塊地,光土地保證金利息就有一個億。
這一次,上海八批次土拍,7幅土地出讓,一共16家企業報名,依舊還是央國企的主場,唯一的新面孔就是貝殼。
在這次上海土拍之前,貝殼已經在多個城市土拍中出現:
3月,北京市順義區空港地塊,有它。
6月,廣州荔灣區鶴洞路以南地塊,有它。
7月,西安市未央區兩宗商住用地,貝殼1.34億拿下,後引入綠城管理代建
9月,成都錦江區金融城三期H12地塊,貝殼10.76億拿下,準備自己開發
上述這些,屬於貝殼內部篩選出的十個重點考慮拿地的城市,此外還有杭州、南京、深圳、蘇州、合肥。
截止到目前,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已經在北京、廣州、西安、成都、上海和杭州註冊成立了公司。這些公司都有地產開發資質
按照這些公司的成立時間和它過往參與土拍時間推算,貝殼下一個要去參與土拍的城市,估計就是:
杭州。
貝殼很有錢。
截止今年9月底,它手握現金595億元(含受限)。這個數字什麼概念,截止今年6月底,排名在地產行業前十的綠城是750億元(含受限),龍湖也才500億元(含受限)。
貝殼要怎麼做地產開發業務?反正單獨拿地、入股合作、找代建等,這一年來,它都在做,跟常見的開發商沒有本質的區別。
貝殼自己總結的說法是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從消費者到製造者。用大白話講,就是先圈定客戶,再拿地賣房,以銷定產。
真要說優勢,或許圈定客戶上是貝殼的優勢。因為傳統的開發商沒有貝殼那樣強大的資料庫。
開發商更多傾向拿地、建設銷售環節,在專案建成之前很難跟客戶產生連結,僅在做產品定位環節有簡單的客戶調研。而貝殼不同,它有能力用自己的大資料,提前挖掘購房者需求,預測客戶意向的產品型別和價格。
比如,今年上海第五次土拍的曹家渡地塊(後被招商+南通瑞城置業摘得),貝殼就提前在內部向上萬的經紀人發起問卷調研,問卷選項裡包含價格、面積段、戶型等,以此描摹出客戶畫像。
反正貝殼陸續從金茂、萬科、金地、龍湖、萬科等開發商那,高薪挖了一批職業經理人。
在貝殼的戰略邏輯裡,地產開發業務,依然有利潤可挖,有錢可賺
半年前,綠城的一位高管在一個非完全公開場合說,他們現在看專案前有時候也會找貝殼聊聊,因為他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在不少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佔到新房和二手房總成交量的60-70%了。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