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91|康奈爾錄取:高中首枚藤校offer,從Defer到轉正的完美逆襲!

本期KIT採訪物件來自三士渡2024-25Fall美本新生L同學,本申請季成功斬獲康奈爾大學、伯克利、北卡、南加大、瓦薩學院等眾多美國名校錄取。
早申階段,L同學意外收到了康奈爾的“Defer”通知。
面對挫折,她沒有慌亂,而是選擇在RD階段用一份“驚豔的作品集”扭轉了局面,更是創造了她所在高中建校以來首枚康奈爾、甚至是首枚藤校錄取的輝煌紀錄!
今天菌菌採訪了L同學帶來最新錄取經歷分享,比如Defer之後可以做哪些補救措施?作品集應該如何準備?對活動規劃有哪些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L同學翠錄檔案
# 申請背景:
  • SAT1550 | 託福110+
  • 南京某民辦國際部,AP體系
  • 申請藝術方向
# 主要活動和獎項:
📚 校刊美術編輯創始人
🖼️ 蘇富比藝術夏校
🎬 國際電影節最佳學生導演獎
📑 藝術療愈科研論文發表
🌊 流動藝術組織創始人
👩女性線上美術館策展人
作為高中第一枚藤校錄取,
你認為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哪兒?
在申請季中,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是:“該如何讓招生官記住我?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並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如何整合你所做的一切,構建出一個鮮明而統一的個人形象
構建統一的申請形象,也不意味著你只能做一件事,而是要讓你所做的事情之間有邏輯、有連貫性。
對我來說,我的申請形象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藝術、女性主義、心理學
這三個詞看似屬於不同的領域,但其實彼此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關聯。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對世界的理解方式,也是我在高中階段不斷探索和實踐的主題。
我認為我的獨特之處,就是在這些方向上一直持續著有深度、有思考的投入
我的每一個專案雖然形式不同(策展、寫作、遊戲設計、攝影等),但它們都遵循著相同的價值觀:用藝術去表達、連線、療愈、倡導
如何對藝術產生興趣的?
圍繞藝術方向做了哪些活動?
我對藝術的熱愛,是從AP藝術史課上的一件作品開始的。那天我們學習的是克里斯托夫與珍妮·克勞德的《The Gates》,一件在紐約中央公園中呈現的大地藝術。
橙紅色的布簾被懸掛在冬日光禿的樹木之間,既像是城市空間中的裝飾,又像是通往內心世界的一道道門。
我被這件作品深深打動,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藝術不只是掛在牆上的畫,它是公共空間的介入,是社會議題的表達,是情緒的轉譯,是我們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
從那一刻開始,我不再將藝術視為一個“興趣”或“特長”,而是把它當作我自己的語言
我開始主動尋找藝術與其他學科、社會問題之間的聯絡,開始用藝術去表達我對世界的感受,並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藝術為主線、社會議題為副線”的申請形象。
我發起的“Art Ripple Square”專案,是我嘗試將藝術帶入公共空間的一次實踐。我們在咖啡館、辦公室、公園開展流動展覽,邀請觀眾參與互動裝置,收集他們的情緒反饋。我負責從策展到設計、從文字撰寫到網站搭建的各個環節。
這個專案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承載了我的社會責任感。我們特別關注邊緣群體的藝術創作,比如自閉症藝術家、精神障礙者的作品。
透過線上展覽和線下工作坊,我們試圖打破“正常”與“不正常”的界限,重新思考什麼是“表達的權利”。
如何透過活動來傳達“女性主義”?
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個年輕女性,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我能做什麼?我能說什麼?我能創造什麼?
在這個想法的啟發下,我聯合十幾位三士渡的小夥伴,設計了一套以《紅樓夢》為靈感的原創卡牌遊戲,邀請玩家走進人物命運,並大膽“重寫”它們。
遊戲中的所有人物都可以有一個新的人生,而不是被封建價值觀綁架。
在這裡,寶釵不再是“溫柔賢惠”的代名詞,而是可以出走、寫詩、為自己而活的獨立個體;探春也能不再是“能幹妹妹”,而是改革的決策者。
我們用遊戲設計的方式,讓原本被困在傳統命運中的女性角色,有了重新定義自己的可能。
這個專案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創意”兩個字,它是我對女性命運的再想象,是一次“敘事權”的回收。
透過遊戲規則的設定,我們挑戰傳統的價值觀,鼓勵玩家思考:如果女性擁有更多選擇權,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此外,我在《Rhapsody》文藝刊中也推動了多個女性主義欄目。我們討論“凝視”的問題、探討女性在文學與攝影中的表達邊界,開設了“她說”專欄,邀請校內外女性創作者分享她們的故事。
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表達本身就是一種行動
如何確定選校的?
被Defer之後做了哪些措施?
選校是申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不僅僅是根據排名或名氣來決定。
康奈爾大學之所以成為我的ED,是因為我在深入研究後發現它的藝術學院有非常強的跨學科資源,同時也重視研究與社會實踐的結合,這與我“藝術+心理”的申請形象非常契合。
其實康奈爾並不是一開始就錄取我的。我ED的時候被Defer了,說實話那一刻還是挺失落的,畢竟我真的很喜歡這所學校。
冷靜下來後,我立刻和導師們覆盤了申請材料,大家發現我的作品集雖然內容豐富,但創作過程展示略顯不足,於是我做了一個新的Sketch,把每一件作品的靈感來源、媒介選擇、創作過程都詳細整理出來,作為補充材料發給學校。
在文書老師的指導下,我寫了一封Loveletter,更新了我比賽、課外活動的進展,還有我對Cornell藝術學院的進一步理解和熱愛
這封信既是一封解釋,也是一封真誠的再表達。我只是希望招生官能看到,我沒有停下,我一直在努力靠近他們。
最終,在 RD放榜那天,我收到了康奈爾的錄取。這次真的特別特別開心,也覺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所以在選擇學校時,建議大家深入去了解每個學校。找到與自己專業方向和個人興趣契合的學校,能夠大大提升你的申請成功率。
對作品集準備有什麼建議?
作品集是申請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件作品背後都應有一個故事、一個問題或者一種探索意圖。
不要僅僅追求“畫得好看”,而要關注“畫得有話可說”。招生官希望看到的是,你在創作過程中所投入的思考、情感和個性
當初看到康奈爾有7個命題作品真的嚇哭…但後來經過打磨我總共準備了17個作品,包含7個命題和10個自由創作。
在製作作品集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作品集開始前做好調研:康奈爾的命題作品非常的抽象,比如那道關於"邊緣與中心"的題,我查了很多天資料都沒思路,後來偶然翻到一本老照片攝影集,最終才找到個體記憶與集體敘事這個主題。
越早開始越好:千萬別等到高三,藝術構思還有技法訓練真的需要發酵期!越早準備調研,作品集就可以越有深度,同時材料也會越豐富。
選擇多樣性:展示不同媒介和風格的作品,讓招生官看到你在藝術創作中的廣泛能力。
注重深度:選取幾件能夠充分體現你創作思想的作品,附上詳細的創作背景介紹,講述你為何選擇這個主題、使用了什麼樣的技法。
為何選擇三士渡?
三士渡為申請提供了哪些幫助?
選擇三士渡的原因,源於我在他們公眾號上看到許多學生真實的分享與成功案例。這些分享讓我感受到,三士渡不僅是一個升學機構,更是一個傾聽夢想、陪伴成長的地方
三士渡對我的幫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概括:
規劃團隊
在規劃方面,我的主策略老師讓我明確了申請形象的核心結構:以藝術為主線,輔以女性主義和心理學兩個副線。
這種結構性的構建讓我在整個申請過程中,始終有一個穩定的方向感。她還為我牽線搭橋,認識了三士渡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還有另外一位規劃執行老師,她是我在藝術申請路上的引導者。不僅建議我建立個人藝術部落格,提升我的藝術表達能力,還推薦了大量書單和研究資源,讓我開闊了視野。
文書團隊
我的主文書老師有一種將生活寫成詩的能力,每次我們聊生活中的小片段,她總能挖掘出最打動人的細節。
在她的引導下,我們的文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遍遍推敲雕琢中逐漸成型。透過反覆的討論與修改,我逐漸找到了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還有另一位文書老師則幫助我的補充文書部分。她教我如何用邏輯清晰、情感真摯的方式展開敘述,提煉活動經歷中的核心價值。
細節服務
我的行政老師,負責每一個細節的管理。從材料提交表格到申請系統填寫,她都幫我逐項核對。她的細心與耐心,讓我在緊張的申請過程中感到無比安心。
面試準備
老師們為我安排了Initial View的模擬面試,我共進行了三輪訓練。
在真正的面試中,我感受到了老師們的指導所帶來的巨大幫助。我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問題,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出對藝術的熱情與理解。
對未來的申請者有什麼建議?
儘早解決標化考試
在申請過程中,標化考試如TOEFL和SAT是每個學生必須面對的挑戰。
我在高二前就考完了這兩項考試,這為我後來的申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高三的時間大部分可以用來準備作品集和文書,而不必在考試的壓力下苦苦掙扎。
為小文書總結出寫作公式
由於我申請的學校很多,總結出小文書公式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小文書一般分為Why Major, Why School, Community 這幾類,我會給每一類總結一個需要用到的素材和內容,這樣每一個學校都可以用,甚至有的給A學校的文書修改一下就可以用在B學校上了。
申請季是一段非常特別的旅程。在這段路上,你會感到焦慮,也會感到孤獨;你會經歷拒絕,但也會逐漸更深入地理解自己。
我最終的建議是:你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申請者,只需要成為那個最真實、最有熱忱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