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的事情已經發酵好幾天了,在朋友圈一直呈刷屏之勢。這其中不乏理性的聲音,辨析其中的是非對錯,批評學校的做法、抨擊媒體的操作。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是,依然有大量聲音堅持學校處理沒問題,女孩“活該”遭到這樣的懲罰。
前兩天C計劃釋出了一篇有關此次事件的文章,其中有一些評論很有代表性。


那麼,判斷這件事的是非對錯,真的這麼複雜嗎?藍方老師用影片的形式幫大家拆解和剖析其中的是非,一一回應我們收到的爭議,分享獨到的觀點。
/點選觀看影片/
省流版文字總結:
第一、辨析一個複雜事件的是非對錯,首先要拆分事件的組成要素,分階段地去進行評析。這個事件可以分五個層面來討論。
●第一層(女孩行為): 女孩主動以粉絲身份見烏克蘭電競選手Zeus,自願發生關係並拍攝私密影片。
○觀點:
■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婚戀觀、性觀念),我們不贊同這種“輕佻的姿態”。(理由:不夠自愛、不自重,易被輕賤;可能涉及自我矮化/物化)。
■但是,這是她作為成年人的自由選擇。在沒有傷害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她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表達不贊同、倡導更嚴謹的態度,但無權干涉甚至懲罰她。
●第二層(選手行為):烏克蘭選手Zeus未經女孩同意,擅自公開發布私密影片。
○觀點: 這是赤裸裸地侵犯隱私權。(明確區分:同意拍攝 ≠ 同意公開傳播)。
●第三層(網路行為): 網友對女孩進行網暴、人肉,曝光其大量隱私資訊。
○觀點:
■即使認為女孩行為有問題,批評觀點可以,但人肉、曝光隱私明顯越界,侵犯隱私權。
■更應被批判的是釋出影片的選手(侵犯隱私、不尊重女性)。
●第四層(學校行為):大連工業大學以“長時間曠課”和“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辱國格、校譽”為由,開除該女孩學籍。
○觀點:學校的行為有些荒唐。
○理由:
■曠課問題: 長期曠課、無法完成學業,按《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適用的是“退學”,而非帶有嚴厲懲罰性質的“開除學籍”。開除學籍適用於極嚴重情形(如:違反憲法、觸犯刑法、嚴重作弊、嚴重擾亂秩序、侵害他人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等)。
■“有辱國格、校譽”問題:
●個人私下的自願行為,能否上升至“有辱國格”?值得商榷(“我們國家的國格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侮辱、貶損的”)。
●“有損校譽”?學校聲譽受損的根源是:影片被非法釋出 -> 女孩被非法人肉 -> 事件發酵影響學校聲譽。學校卻因此懲罰隱私權受侵害的受害人,邏輯荒謬。(“因他人的非法行為懲罰受害人”)。
■比例原則嚴重失衡: 即便女孩行為有不當之處,其性質遠未達到需“開除學籍”的嚴重程度(無法與前述違反憲法、刑法等行為相提並論)。
●第五層(媒體行為):媒體進行大規模的實名傳播報道。
○觀點: 根據法律、法規及媒體倫理共識,一些犯罪嫌疑人甚至死刑犯姓名常受保護。而此事件中,媒體因女生“私事”就大肆實名曝光傳播,是對其權利的再次侵犯。
○根源: 在當下輿論環境下,“蕩婦羞辱”已成為一種流量密碼。
真正的責任方(擅自發布者、網暴者)未被充分追究,而隱私被侵犯的受害人(女孩)卻遭受了網暴(二次傷害)和學校錯位的嚴懲(開除學籍)。學校處罰存在邏輯和法理上的雙重錯位。
第二、為何輿論場對這個女孩有如此大的惡意與恨意?
●根源分析:
○“Easy Girl”標籤下的不公平感與憤恨:
■它意味著部分女效能“輕易”利用身體/性獲取資源。
■也意味著部分男性(因種族、國籍、社會地位優勢)能“輕易”獲得性資源。
■這種局面被感知為巨大的不公平。
■處於社會權力結構弱勢地位、被剝奪感強、無法“輕易”獲得這些資源的人,對此易生強烈的憤恨。
●需要正視與剖析的不公平根源:
■這種“不公平”局面,其癥結在於有毒的社會文化、性別規訓。
■它將女性身體物化為一種資源/戰利品,是男性在“雄性競爭”中彰顯勝利、相互爭奪的物件。
■結構性因素(性別、種族、階層等)扮演了重要角色。惡意根源是這種有毒的文化土壤,而非特定女孩的過錯。
我們覺得這些爭議事件中很重要的,是讓不同圈層的人一起來討論這件事,一層層講清楚是非黑白——即便無法說服那些仍然處在情緒中的人,至少為這個已經有太多性別對立、厭女言論的網際網路世界,提供更多的不一樣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C計劃9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辨直播課,以批判性思維和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學生。
部分級別真的售罄啦!點選這裡瞭解課程資訊,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