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迎來民粹衝擊,自民黨連失兩院多數,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值得警惕。下面是西方媒體的分析,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民粹浪潮衝擊日本:自民黨失守參議院,右翼新勢力抬頭
日本政治長期以來以穩定著稱,執政黨的地位多年穩固。然而,本週日的參議院選舉結果,卻給東京政壇帶來了一場不小的“政治地震”——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失去了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多個在野黨趁勢崛起,“民粹浪潮”正悄然席捲日本。
選舉結果:自民黨跌破多數,右翼異軍突起
截至週一上午,選舉結果基本明朗。執政聯盟在此次改選的議席中僅拿下47席,距離維持多數所需的50席相差3席。雖然還有75個未改選席次未計入,但本輪選舉的敗局已定。而實際上,自民黨早在去年就已失去眾議院的多數地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名為“參政黨”的右翼新興政黨,在本次選舉中從原本的1席躍升至至少11席。該黨高舉“日本優先”旗幟,強烈抨擊外國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激增所帶來的社會壓力,並反對外國資本大量購買日本不動產。這種帶有排外情緒的民粹路線,在物價上漲和經濟焦慮蔓延的當下,竟然獲得了相當多選民共鳴。
通脹、稅負、移民焦慮成為導火索
導致自民黨失利的關鍵,是一系列讓普通民眾倍感壓力的經濟和社會議題。
首先是通貨膨脹。日本國內通脹率已連續半年保持在3%以上,最基本的大米價格在一年內幾乎翻倍,令不少家庭感到吃不消。
其次是消費稅。為緩解物價上漲帶來的民生壓力,多個在野黨競選時主張將消費稅從10%下調,而自民黨則堅決反對,引發選民不滿。
此外,美國的高關稅政策也成為日本經濟不確定性的源頭之一,尤其對製造業與出口依賴型企業造成衝擊。年輕人對於未來的生活質量感到前景渺茫,對執政黨的信任開始動搖。
石破茂受挫:仍強撐總理位置,黨內質疑聲起
面對失利,首相石破茂承認“結果非常嚴峻”,但堅稱不會辭職。然而,連遭兩次選舉挫敗後,自民黨內部已經有人開始呼籲其下臺。他本人則強調,當前正值與特朗普政府進行關鍵貿易談判之際,穩定至關重要。8月1日,美國即將對日本產品加徵25%的懲罰性關稅,這讓日本政府不敢掉以輕心。
日本財政與安全戰略處於十字路口
對外界而言,更深層的擔憂在於日本的財政狀況。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凱恩斯主義刺激政策後,日本國債已高達GDP的250%,堪稱世界第一。在選舉動盪與執政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日本是否有能力繼續維持龐大的債務體系,是金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同時,石破茂力推的國防預算翻倍計劃,也面臨不確定性。他希望將軍費支出從GDP的1%提升至2%,以增強日本在東海與南海的戰略威懾能力。
日本雖然在政治上歷來穩健,但當前的選舉結果顯示,民粹情緒正在撕開傳統穩定的外殼。如何處理通脹、稅負和移民議題,如何在美日貿易談判中維護自身利益,成為石破政府接下來的關鍵考驗。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