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的反腐紀錄片因為李鐵、陳戌源等足壇腐敗被曝光而備受關注,然而我發現大家關注點好像都僅限於足球領域,其實這次反腐紀錄片的資訊量非常大,建議大家都看看,不要只看國足那個段落。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反覆強調這個問題:反面教員也是好教員,普通人應該全面認識到特權階級的腐朽和墮落,剝離那些權貴、精英們強行加給自己的“神性”——愛潑斯坦的孌童島就是很好的反面案例,上海的小紅樓也是很好的反面案例,這次反腐紀錄片同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看看特權階級是怎樣腐敗墮落的。
不然你能看到的就是《繁花》這種東西——一瓶灌滿蜂蜜的毒藥——天天告訴你上流社會是多麼美好、多麼道德、多麼風度翩翩、多麼引人入勝。天天告訴你你沒有先富起來還不是因為你不努力,人家勤勞致富你不能嫉妒……你就在這種灌滿毒藥的溫柔鄉中,充滿感恩與福報地活下去了。

當然,一定有人會說,瞭解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反而覺得更黑暗了更悲觀了。這個觀點我也一直在批評:認識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第一步,改造世界固然很困難,但放棄改造世界的努力是最無藥可救的。
這次在反腐紀錄片裡出境的,都是一些好“教員”,可以教會我們一些普通人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的社會規則。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資訊差越來越大,不瞭解各行各業的權貴們是怎樣“覆雨翻雲手”,你當韭菜被割了還得謝謝人家呢,這豈不是太糟糕了?
我簡單幫大家捋一捋重點。首先要說的是,以後在拍反腐紀錄片,真心有個建議。雖然說犯罪分子也要講人權吧,但是貪汙腐敗不能跟一般的犯罪行為相提並論,它的社會危害性太大、影響太惡劣。所以尤其是在拍紀錄片之前,建議把這群人暴打一頓再上鏡。不然每個人都一副吊樣子的,要麼一身正氣的感覺——

要麼都對著鏡頭快笑出來了——

哪裡有反面教材的效果啊。
一個個的趾高氣揚,感覺是對著鏡頭在教育我們——

我們才不看這個呢,我們要看他們痛哭流涕的樣子,如果能是上刑場前屁滾尿流的樣子就更好了。
當然有些人可能確實想著,我老婆孩子一輩子榮華富貴有保障了,所以不在乎這些——那就要暴打他們一頓啊,精神上無法讓他們低頭,就要用(物理意義的)鐵拳來講道理啊。
如果真的暴打不合適,哪怕在他們鼻子下邊塗點芥末呢?至少吧,咱說點正經的,至少應該囚服+手銬+剃光頭套餐安排上吧,不然整得真跟度假似的。

一想到李鐵這種貨色竟然現在還可以在牢裡吹他的留海,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我知道有些理中客又要說還沒到剃光頭的階段,但你這是反覆教育片啊,一個個出來跟開會講話似的,哪有反面教育意義嘛?真別再反腐紀錄片裡再出現這種凜然正氣的大貪官類似的鏡頭了。
當然,從更深層次來想,這恰恰更加真實,更能教育廣大人民,更能讓廣大人民進一步細想:這些腐敗分子都下馬了,還這麼囂張、還這麼優雅從容、還這麼娓娓道來,那是不是說明我們隊這些腐敗分子的處罰力度還不夠?
就比如說這個正氣凜然的省公安廳長,收受賄賂5.5億,為眾多涉及刑事案件的資本家脫罪——一般的犯罪分子也給不起這個錢。但是大家想一想,涉及刑事案件還跟地方官府勾結的資本家都是什麼——是黑社會。想想有多少的受害者申冤無門啊!

所以我覺得就應該借鑑無產階級先輩們在革命中摸索出來的先進經驗:開公審大會,讓他包庇的這些刑事案件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先訴苦,再一人啐他一口,這樣才能達到教育與警示的目的。
第二個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反映的是新時代腐敗問題一大特點:就是每一集都有關於金融腐敗的內容。比如跟李鐵同一集出境的,就有人行的副行長,是近年來金融反腐中最大的老虎。
紀錄片中也講了,金融腐敗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複雜程度遠超普通人想象,沒有基本的專業素養,根本就弄不清人家玩的那一套是什麼。正因為此,金融是一個高門檻、高壁壘、高資訊差的行業,各種老百姓們看不懂的金融套路,是最容易滋生腐敗的溫床。

我在《詳解李佳琦的“世紀之問”:我們為什麼沒漲工資?》這篇文章中吐槽過:我國金融行業本質上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掌握金融界最頂級資源的就是兩類人:代表“半封建”的八旗子弟們,代表“半殖民地”的華爾街豢養的買辦走狗。
我在香港讀書的時候,香港頂級投行找內地學生,除了那種數學巨好的天才,都是要看家庭背景的,直系親屬低於正廳級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省部級的才有些競爭力。無他,金融比拼的就是所謂的“資源”和“資訊”,是一個高度貴族化、精英化的行業。
所以我一直使用這個詞——“金融種”。所謂“金融種”這個“種”就代表了特殊身份,普通人學金融畢業當個銀行員工、四大審計、券商客戶經理,只是卑微的“金融打工人”,一輩子也接觸不到核心業務。金融“種”有且僅有上述兩部分構成:正黃旗的兒孫們,華爾街養的狗,帶有鮮明的繼承色彩和身份標識。別看金融這個名詞挺新潮,它卻是最封建最買辦的行業。金融種都掛在路燈上,100%沒有冤枉的,看看現在股市啥樣就知道了。

這裡的根源就在於:金融屬於最高的資訊壁壘行業,老百姓們看得出國足踢得差,看得出流量明星演技差,但是絕大多數都看不懂金融種事怎麼操作的。
如果但凡老百姓能理解金融操作大概10%左右吧,金融種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會被憤怒的群眾掛在路燈上。

沒錯,這個行業就是這麼髒。醫生看得好看不好病,患者多多少少能從結果來一個評價(雖然也不是很專業),但金融你投資虧了錢,一句“市場有風險”,你一點脾氣都沒有。
其實就算我,也頂多只能說懂了10%,但我願意把這10%跟大家分享一下,而且大家也要深深認識到,反腐紀錄片中的那些例子,僅僅是冰山一角中的冰山一角。
所以我說,要是老百姓們要真能完全理解金融種們的套路,早就把他們都掛在路燈上了。然而這些東西確實不比什麼流量明星出軌啊、墮胎啊、嫖娼啊這些更直觀,所以能用專業壁壘和資訊差賺的錢,都是高階錢。
第三點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作為負面典型的貴州省幹部李再勇,全篇沒有講他是怎麼腐敗的,重點則是講他怎麼濫借、濫用地方債的。

直接引用紀錄片的解說詞:“2013年到2017年,李再勇擔任六盤水市委書記期間,推動興建了23個旅遊專案,其中有16個專案已被貴州省列入低效閒置專案。這些專案每一個遠看都成群連片、規模浩大;靠近一看,有的人跡稀少、冷冷清清;有的經營停滯、大門緊鎖;有的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荒草叢生。
而李再勇當初為了建這些專案,不顧當地財政實際承載能力盲目舉債,僅債務利息一項就給國家造成了9億餘元的重大損失。他主政六盤水的三年多里,當地新增債務達1500億餘元,從2013年到2017年債務增長率超300%,給當地留下了極其沉重的包袱。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原因在於李再勇想的不是當地的發展,而是自己的‘發展’。
六盤水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興的工業城市,煤炭、建材、鋼鐵是傳統支柱產業。李再勇一上任,就提出要‘換道超車’,全力發展旅遊,要將六盤水打造成百年不落後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由於當地自然風光資源不多,也不是傳統的旅遊目的地,一些幹部和群眾也曾提出過質疑。”

現在各地看到淄博和哈爾濱大火,都眼紅想吃一筆流量旅遊經濟,但還是要量體裁衣啊!
李再勇說:“認為離中管幹部只有最後一步了,希望搞一些大手筆、大動作,搞一點大動靜,這樣才能夠引起上級的關注,所以說還是自己的私心。”

這段話建議大家深深刻在心裡,因為很多人都不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只會靜態的、機械的為表面現象分泌多巴胺。就比如說《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這一角色人氣很高,人們都說他會發展GDP,但是絕少有人深想一步——
李達康之所以能發展GDP,是因為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把一個地方土地全賣光了,京州的土地都TMD的被他賣到西曆2120年了,GDP能不高嗎?我上我也行。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雖然沒有小說裡那麼直白,但也處處暗示這一點,最反覆提及生怕大家沒注意到的就是,孫連城要給大風廠找一塊安置處,工人們要求也不高,偌大一個光明區連這點地都沒有。孫連城給李達康抱委屈,說光明區的地都被丁義珍賣光了。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春秋筆法,丁義珍就是李達康的黑手套,髒活全給他去幹,一個市最核心的區賣地,堂堂市委書記能不知道?更何況還是李達康這種說一不二的強勢官僚,你信他還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所以李達康這種幹部能獲得超高人氣,就是人民群眾只看表面、不肯深想一步的標準案例。
李達康身邊,副市長腐敗了(還是連續兩任林州和京州),老婆腐敗了,紀委書記腐敗了,就你李達康自己冰清玉潔、出淤泥而不染?你要不給自己拍個《繁花》續集吧,讓王家衛把你塑造成一個光輝閃閃的“改革闖將”咋樣?
總有人為李達康洗——他能發展GDP、他會搞經濟,但是沒有人多問一句:那麼,狗蛋,代價是什麼呢?

再給大家畫一個重點,李再勇移交檢察機關起訴的罪名除了受賄之外,另一個就是“濫用職權罪”,濫借地方債可以上升到“濫用職權罪”的層次了,這是法制的一大進步。
第四個需要關注的要點就是:行賄受賄一起抓。這次反腐紀錄片中,出現了無數個商人的段落,講述自己的行賄罪行。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司法實踐中,都是重判受賄、輕判甚至不判行賄,有的商人如果主動接發受賄都可以算作汙點證人直接免於起訴。這其實是有部分可取之處的:首先,這有助於分化受賄者和行賄者,不至於讓兩方都擔心受到懲罰而死扛到底,方便我們“抓住主要矛盾”。
其次,我們對於黨員幹部的要求理應更高,他們的理想是為人民服務,他們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受賄比行賄危害性更大、更加不可接受,更應該對先鋒隊嚴格要求。

但隨著反腐程序的不斷深入,輕判甚至不判行賄已經越來越不符合要求,因為這也涉及到法律的權威性——行賄也是罪啊,不能一直給你“權宜之計”吧。尤其是近年來腐敗領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讓行賄同罪的問題越來越迫切:
第一,很多商人就是官員培養的白手套、黑手套,專門用去撈錢甚至為非作歹的,行賄行為就是他們定期“上貢”。總不能說正主抓進去了,白手套還拿著錢花天酒地享受生活吧?總不能白手套還繼續保證正主一家老小余生的榮華富貴吧?
有的官員進去了,依然帶著心滿意足的微笑,就是想到自己一大家子人榮華富貴有保障了,想到了自己把事情全扛下來了,那一條線上的其他人肯定不會虧待自己家人。隨意非常有必要把一條線上的所有人全肅清,尤其是掌管錢袋子的人們。

第二,隨著經濟深入發展,在有些地區,資本的力量已經超過地方政府了。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要保財政、保稅收、保就業、保GDP,地方但凡有個像樣點的企業,都得當爺一樣供著,生怕它搬到大城市去。
在這種情況之下,權力和資本的支配關係顛倒了,官員變成了為地方壟斷資本打工的人了,行賄行為變成了資本家給官員發工資了——你不收這個工資還不行,還不上道。


所以紀錄片裡就有講,有些地方紀委幹部就發現不對勁:上來一個幹部就被腐敗掉,又上來一個又被腐敗掉,三番五次行賄的總是某個特定的利益集團。
以往腐敗的幹部還有點威逼勒索資本家的意思,現在資本發展壯大了,變成了它們流水線培養腐敗打工仔了。所以“受賄行賄一起查”,是新時代反腐的必要特徵。
第五點大家可以關注的是,權力尋租的多樣化。
比如這個消防隊出身的領導,一大罪行就是收受賄賂,為企業透過消防安全檢查開後門。結合最近新余市大火血淋淋的教訓,更能讓我們意識到:腐敗分子真的很該死,上位者的一丟丟腐敗行為,對於下位者的影響往往都是翻天覆地的。

再比如這個糧管局的領導,他們權力尋租的行為可以讓我們對社會運轉規律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哦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啊。所以說反面教員也是好教員。
黑龍江糧食收儲量巨大,對於民營糧庫來說,如果能成為國家政策性糧食委託收儲庫點,就能獲得國家撥給的收購、儲存、銷售等多項補貼,收益豐厚且“旱澇保收”。對收儲資格確定握有決定權的朱玉文,自然成為各路糧企老闆爭相“圍獵”的目標。他先後接受6家民營糧庫請託,為它們成為國家糧食委託收儲庫點提供幫助,從中收受數百萬元。

總而言之,廣大讀者朋友們還是要多學習,正所謂“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小豬佩奇”,尤其是要學習這種深刻揭露社會真相的內容,要深刻認識到那些墮落的特權階級是多麼觸目驚心、喪心病狂、無藥可救。
就像我在一系列文章中一直強調的:丟到幻想才是準備鬥爭的第一步。否則你要是天天看《繁花》這種東西,被人賣了還衝人傻笑呢。咱就算在特定的歷史階段裡不能阻止被賣的事實,但也不能當個傻子是不是?


第二本新書正式連載完畢:《資本囚籠》全目錄

關鍵詞
幹部
李再勇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