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離譜……
一名加拿大溫尼伯的家庭醫生被指控處理病歷不當、丟失或拖延轉交,導致患者就醫延誤——其中一名患者甚至因為保險公司沒有收到必要檔案而在美國醫院揹負了數千美元的醫療賬單。

“我當時真是覺得生不如死,”前患者海倫娜·弗裡森(Helena Friesen)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坐在那裡哭,打電話給我女兒,我說:‘我該怎麼辦?我哪裡有那麼多錢啊。’”
弗裡森是向 CBC 講述與克里斯蒂娜·溫諾格羅茲卡(Dr. Christina Winogrodzka)就醫經歷的幾位患者之一。溫諾格羅茲卡是溫尼伯 Birchwood 醫療診所的一名全科醫生。
在多次採訪中,現任和前任患者以及前任員工都講述了類似的遭遇:病歷丟失或遺失、轉診信未傳送、處方未送達藥房,以及辦公室檔案系統混亂無序。

弗裡森和溫諾格羅茲卡的前員工克里斯汀·愛德華茲(Christine Edwards)都告訴 CBC,她們已向曼尼托巴省醫師和外科醫生協會(該省醫生的自律管理機構)投訴。
弗裡森說,早在幾年前,她第一次試圖向該協會反映對溫諾格羅茲卡的擔憂時,被告知要找到新的全科醫生很難,於是她撤回了投訴。但她表示,最近已再次提交了投訴。
該協會向 CBC 證實,目前正與該診所“接洽”,並承諾會更好地處理患者投訴。
愛德華茲曾在溫諾格羅茲卡的診所擔任辦公室經理長達六年,直到 2025 年 4 月被解僱。

她說自己在 2024 年底首次對 CBC 發聲,“因為這多年來一直是個不斷積累的崩潰點。”
“患者經常生氣——有人走到前臺,抱怨、吵鬧、哭泣,因為他們的事情沒辦好,他們為健康擔憂。”愛德華茲說。
“我希望大家聽到後能明白……這裡需要整頓了。”
癌症轉診一年沒提交
愛德華茲回憶起第一次找丟失檔案時的情形。一位患者打電話到診所,讓她幫忙查一下自己去看腫瘤科醫生的轉診情況。
“我到處找檔案,最後在醫生桌子左側、最底下找到了,檔案堆大概有 20 份那麼高。”愛德華茲說。
“我拿給醫生看,說這位女士在電話裡等著問她去看腫瘤科醫生的轉診,結果她上次來這裡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
愛德華茲找到後,這份轉診才被髮出。
“我不得不再打電話給這位患者,告訴她轉診還沒辦好,但[溫諾格羅茲卡]今天會處理。我真的很難過,心都碎了。”
檔案延誤讓患者揹負鉅額賬單
像弗裡森這樣的患者,因為病歷轉交延誤,不僅承受了情感壓力,還帶來了經濟損失。
“真的很煎熬,”弗裡森哭著說。
2023 年 2 月,弗裡森和丈夫在佛羅里達時感染了新冠肺炎,並因此住院。弗裡森住了幾小時就出院了,後來康復了,但她的丈夫最終被醫療轉運回加拿大,並在不久後去世。
起初,他們認為旅行保險會覆蓋這筆賬單。但後來,保險公司 TuGo 要求提供病歷,以確認兩人是否有與此次疾病相關的既往病史。
到了 2024 年 2 月——整整一年過去了,儘管弗裡森本人和保險公司多次打電話、上門、發郵件催促,溫諾格羅茲卡仍未提供弗裡森的病歷。
最後,保險公司取消了她的保單。
一封公司發給 CBC 的信件寫道,由於“儘管我們多次請求,溫諾格羅茲卡醫生仍未提供確認病史所需的健康問卷(MHQ),因此無法支付您在醫院產生的醫療費用。”
弗裡森現在欠下了超過 6,000 美元(美元)的醫療費,僅僅是她三小時的住院費。她說,丈夫去世後,醫院免除了他那部分的費用。
她曾希望保險公司能撤銷取消保單的決定,多次懇求溫諾格羅茲卡傳送檔案。
“每次看診,我都問:‘你把我的病歷發出去了嗎?……他們在找我要錢。’”弗裡森說。
她的女兒也陪她去看診,並再次強調檔案的重要性和欠款數額,但都沒有結果。
CBC 曾請求溫諾格羅茲卡接受採訪,但她拒絕了。
殘障補助表格未提交
患者琳達·吉斯(Linda Gies)同樣是溫諾格羅茲卡的患者,身患癌症和多發性硬化症。

吉斯說,她去年收入只有 17,000 加元,卻差點因為溫諾格羅茲卡拖延提交聯邦政府所需表格而失去殘障身份。
“政府有殘障退稅——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不算什麼,但那筆補貼對我家來說就是生活費。”吉斯說,“買菜、放飯桌上、維持家裡的開銷,這很重要。”
吉斯此前一直領取殘障補助,但到了報稅季,她需要重新提交證明她疾病狀況的表格。
她說,當她第一次找溫諾格羅茲卡協助填寫表格時,醫生卻否認她曾給吉斯辦理過殘障身份。
“她說:‘那是誰給你辦的?’”吉斯回憶,“我說:‘什麼意思?是你辦的啊。’她還說:‘沒有,我沒辦過。’”
吉斯建議溫諾格羅茲卡查檔案,但醫生依舊否認。
最後,吉斯預約了面對面填表,但她到診所時,溫諾格羅茲卡卻沒在,她等了好幾個小時才失望回家。
幾周後,吉斯威脅要向省醫師協會舉報,之後溫諾格羅茲卡才把表格填好提交。
多名患者和員工講述同樣的問題
CBC 總共採訪了 11 位前任和現任患者及員工,他們描述了相同的問題:無論是用於殘障補助還是轉診的病歷,或是醫學檢查結果,都可能因為丟失或拖延而無法及時獲得。
還有人描述了不衛生的診所環境。兩人提到醫療器械上有鏽跡,診查床上留有血跡。
還有丟失處方的指控。今年 4 月,愛德華茲接到溫諾格羅茲卡的電話,當時後者準備出國度假,卻忘了簽署多名患者的處方。愛德華茲不得不自己去核實哪個患者在等什麼處方,而這些處方並不在診所,而是在溫諾格羅茲卡家中。
診所雜亂無序:前員工稱像“豬窩”
前員工和患者都描述了辦公室雜亂無序、衛生條件糟糕,有前員工稱之為“豬窩”。
CBC 獲得的照片顯示,診療室和儲藏室堆滿了病歷,有的堆在地上,有的堆在水槽旁、咖啡杯邊或藥樣旁。

“檔案總是丟,我總是找檔案。患者打電話要結果,我找不到檔案。”一名前員工說,出於對現職影響的擔憂,她要求匿名。
“患者打電話罵我們這些女孩,但問題根本不在我們,而是在溫諾格羅茲卡醫生。”
有照片顯示,藥樣被塞在抽屜裡,堆疊在一起。兩名前員工說,很多藥樣早已過期,但仍被髮給患者。
還有照片顯示,盛有標本的容器隨意放在桌上,醫療工具泡在水槽裡。
“有時(活檢樣本)就放在診療室裡。”愛德華茲說,“我們帶患者進去時,被切下來的東西還在那兒,所有人都能看到。”
前辦公室管理員林賽·薩拉辛(Lindsay Sarrasin)2006 至 2008 年在溫諾格羅茲卡處工作,她也描述了診療室雜亂無序。
“有時候患者一兩週後還打電話說:‘我的轉診怎麼還沒到?’”薩拉辛說,“她辦公室裡的檔案太多,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她還說,房間髒亂,“作為女性,我不願意在那樣的診所做體檢,因為我希望看病的地方乾淨。”
患者害怕投訴:換醫生太難
患者們說,他們之所以不敢投訴溫諾格羅茲卡,是因為自己身體狀況脆弱,擔心找不到其他醫生接收。
“這可不像去超市,不喜歡就換一家,”吉斯說,“看醫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前患者弗裡森說,撤回第一次投訴後,今年 6 月她再次向省醫師協會遞交了詳細的郵件投訴。
愛德華茲也在同月向協會投訴。
CBC 曾就溫諾格羅茲卡的問題向該協會求證,五天後,訊息人士告訴 CBC,Birchwood 診所內的檔案、箱子和病歷被轉移走。
對於檔案轉移,協會助理註冊官兼投訴與調查負責人紀堯姆·波利昆(Dr. Guillaume Poliquin)回覆稱:
“我們已注意到有關 Birchwood 診所的投訴,該診所正配合我們的流程,因此目前無法提供更多細節。”

對於弗裡森此前投訴未果的問題,波利昆表示,協會將在今年 7 月“對投訴審查程式進行改進”,以提升受理效率。
“媒體是我們的重要合作伙伴,高關注度個案能讓更多有類似經歷的人站出來。”他寫道。
CBC 多次透過簡訊、電話及郵件請求溫諾格羅茲卡對此置評,電話聯絡時,她只表示自己在同一地點工作了 35 年,不想發表任何評論。
新聞來源:https://www.cbc.ca/news/canada/manitoba/winnipeg-doctor-mismanged-medical-files-allegations-1.757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