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在疫情席捲全球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們終於等來了一部天花板級別的醫療劇。《匹茲堡醫護前線》起初播出時熱度並不算高,但隨著後續情節展開,超高質量的內容征服了無數觀眾,口碑不斷發酵。15集完結後,本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5分,與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並列為今年目前口碑最高的真人劇集。
近幾年的美劇,在流媒體的演算法推動下,越來越熱衷於追逐熱點,批次地製造同質化的故事。而這部《匹茲堡醫護前線》卻難得地迴歸老牌美劇的風格,耐心地鋪陳線索,編織複雜的人物關係,同時又汲取當下時代愈發多元化的社會議題,嘔心瀝血地在現實主義的山嶽裡,艱難尋出一片前人未見的光景。稱得上是一部完美的編劇教科書。
在疫情席捲全球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們終於等來了一部天花板級別的醫療劇。《匹茲堡醫護前線》起初播出時熱度並不算高,但隨著後續情節展開,超高質量的內容征服了無數觀眾,口碑不斷發酵。15集完結後,本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5分,與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並列為今年目前口碑最高的真人劇集。
近幾年的美劇,在流媒體的演算法推動下,越來越熱衷於追逐熱點,批次地製造同質化的故事。而這部《匹茲堡醫護前線》卻難得地迴歸老牌美劇的風格,耐心地鋪陳線索,編織複雜的人物關係,同時又汲取當下時代愈發多元化的社會議題,嘔心瀝血地在現實主義的山嶽裡,艱難尋出一片前人未見的光景。稱得上是一部完美的編劇教科書。
在疫情席捲全球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們終於等來了一部天花板級別的醫療劇。《匹茲堡醫護前線》起初播出時熱度並不算高,但隨著後續情節展開,超高質量的內容征服了無數觀眾,口碑不斷發酵。15集完結後,本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5分,與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並列為今年目前口碑最高的真人劇集。
近幾年的美劇,在流媒體的演算法推動下,越來越熱衷於追逐熱點,批次地製造同質化的故事。而這部《匹茲堡醫護前線》卻難得地迴歸老牌美劇的風格,耐心地鋪陳線索,編織複雜的人物關係,同時又汲取當下時代愈發多元化的社會議題,嘔心瀝血地在現實主義的山嶽裡,艱難尋出一片前人未見的光景。稱得上是一部完美的編劇教科書。

《匹茲堡醫護前線》是那種第一集就勾著你停不下來的好劇。緊抓眼球的不是明星,也不是特效,僅僅是編劇利用天花板級的職業水準,在現實主義題材上劈開的又一精良劇本。
劇如其名,故事發生在一家位於賓州匹茲堡的急診中心,時間是從早上7點講起。對醫院來說,這個點已經迎來“早高峰”。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中心就接收了多名重症患者。
一個33歲尼泊爾女子跌下火車月臺,腿部被列車碾壓,嚴重骨折;另一個非裔男子見義勇為,跳下月臺將女子救了起來,但在爬上月臺時腳滑摔倒,頭部受傷。兩人同時送進了醫院搶救。甦醒後的男子證明,該女子是被人惡意推下月臺。警察懷疑是仇恨犯罪。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緊接著,養老院送來兩位高齡病危患者。一個在運輸途中就已經病逝。另一個患有肺炎,並感染膿毒症,很可能命不久矣。同時,一個鐵人三項運動員在檢查身體時突然心臟驟停,原因是過度運動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引發休克。一個各項指標正常卻陷入昏迷的4歲男孩,最終被發現是誤食了父親口袋裡的大麻軟糖。還有一個被兒子送來的持續嘔吐的母親,其實是自己吃了催吐劑,想要來醫院尋求幫助,因為她發現自己的兒子寫下了一份女孩死亡名單,預感他有犯罪傾向。
除了頻繁入院的患者,急診中心的醫護人員也狀況百出。一個年僅20歲的實習生,第一次接待病人就暈血倒地。身為本院醫生二代,被質疑是能力不足的關係戶。一位資深的住院醫生也有自己的困擾,她身懷六甲,孕吐嚴重,很擔心自己流產。但她這樣的狀況,除了護士長,幾乎沒有告知任何人。
故事的主角,急診中心的一把手,羅比醫生,是一個近乎偏執的理想主義領導者。技術高超,經驗豐富,責任心極強,努力有法地平衡同事關係,滿懷同理心地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但是,過度的自我苛責,也讓他揹負了太多的壓力,不斷地將他推向崩潰邊緣。他還有著嚴重的疫情後遺症PTSD,因為其恩師在疫情期間去世,他至今為此自責。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以上人物出場和故事資訊全都在一小時之內交代完成。這一小時既是一集的時長,也對應了劇中的時間線。接下來的每一集同樣如此,一集一小時,總共15集,從早上七點講到晚上十點,這一天的輪崗工作才正式結束。某種程度上,時間是這部劇隱藏的主角。
用老美劇迷的話,這是一部用《反恐24小時》的方式去拍《急診室的故事》。這種類比,不僅僅是形式與題材上的呼應,某種程度上也是質量的匹配。前兩部劇都是美劇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里程碑作品。我相信《匹茲堡醫護前線》也有這樣的潛質。
從各個層面來說,《匹茲堡醫護前線》都堪稱一部職場劇的教科書。
一集一小時的設定,讓編劇們必須像醫護人員一樣保持高度的理性。光是第一集,就陸續登場了20多位有名有姓的角色,其中作為主要人物重點刻畫的醫護人員,也有10位之多。後面的每一集,新出場的患者角色平均至少在5例以上。如此龐大的群戲,集中在一間有限的急診中心;所有的戲劇衝突,必須集中在一天內發生。難以想象,這部劇的幕後是一支怎樣精於計算的編劇隊伍,將每一條人物線索和戲劇衝突,都精確到了一分一秒,宛如編織一部大型交響樂一般,有條不紊地擺弄出一場又一場跌宕起伏的旋律。
一部優秀的職場劇,最重要的是呈現職場的專業性。而決定劇中職場專業程度的,則是編劇自身的專業度。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匹茲堡醫護前線》沒有拖泥帶水的廢筆,也沒有喧賓奪主的情感線。每一集都被大量的、高頻率的醫療急救情節佔滿,而且呈現得真實嚴謹,邏輯清晰。編劇有意在臺詞中輕巧自然地插入科普解說。例如,作為中心主管的羅比,時常在現場向實習生提問,讓很多醫療知識得以向大眾普及。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極其專業化的醫療團隊。這種專業化,不僅僅指的是醫療知識上的全面、精深,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耐心、有法的醫患溝通能力。這也是本劇在眾多醫療劇中脫穎而出的一大特色,不以過多的疑難雜症來拔高主角團的傳奇,而是用身份、性格各異的患者,來考驗醫生的情商。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很多時候,比起處理病症,更困難的是如何處理醫患關係。比如第一集就出場的病危老人,因為家屬的意見與患者不同,讓這條支線成了持久戰。醫生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讓老人在無痛舒適狀態下自然死亡,二是使用呼吸機插管維持生命。逝者有預立醫囑,不願插管和心肺復甦,但他患有輕度阿爾茲海默症,眼下已經神志不清。他的兩個孩子為此發生了分歧,兒子想要尊重父親意願,而女兒堅持要使用呼吸機,希望可以抓住一絲機會救活父親。在這些兩難的情況下,醫生該如何耐心地解釋,勸說病患或家屬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
這樣的兩難情況還有很多。
一個未成年女生決定墮胎,母親卻及時趕到強行制止,兩人發生激烈爭執。此時,醫生如何周旋於母女之間,在撫慰雙方情緒的同時勸說母女和解?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一個患有麻疹和肺炎的孩子急需脊椎穿刺,以迅速做出正確的診斷,但母親卻用網上查到的說法,拒絕了醫生的建議。該如何巧妙地讓他的家人回心轉意?
甚至,當一個18歲的年輕人誤食藥物過量致死,醫生該如何委婉地告知家長,並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消化接受?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看到醫生如何與自閉症患者溝通,如何與自殺者談心,如何向疑似被人口販賣的患者提供幫助,如何識破癮君子裝病騙取處方藥的話術……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在現代醫療觀念中,除了提供傳統的診療之外,具有職業精神的醫護人員也會見機輔以必要的人文關懷,適時介紹社會援助。
這種由理性的技術思維主導,同時充滿人情溫暖的職場故事,正是這部《匹茲堡醫護前線》最大的魅力。它向我們呈現出的,既是一個具備專業素養和合作精神的精英團隊,也是一個個富有責任心、同理心的普通好人。
《匹茲堡醫護前線》在文字上的精密、完整,體現出的不僅是一種職業水準,更是一種令人景仰的理想主義光環。
故事中沒有徹底的惡人,絕對的反派,也沒有渾水摸魚的庸醫,或是顯而易見的體制弊病。除了少數人之間的確存在的隔閡和衝突,中心裡的大部分成員都懷有著相似的救死扶傷的理想。雖然醫護人員能力高低不同,也各自有著生活的麻煩,但所有人仍然是不遺餘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這種處理並非脫離實際,而是為了更進一步地挖掘醫療職場的終極命題——作為凡人肉胎的醫生,如何面對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生生死死。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護士長戴娜可能是劇中最重要也是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她總是一副沉穩之色,氣定神閒地協調著急診中心的紛繁事務,堅毅不失幽默,審慎不失鬆弛,工作的同時,還留心觀察著每一個醫護成員的身心狀態,及時給予家人般的關懷。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無堅不摧的人,在一次醫患糾紛後,一下子神采暗淡——她在休息的時候,被一位脾氣暴躁的候診患者一拳擊倒。這一拳給戴娜的臉上留下了黑眼圈,也給她的內心留下了陰影。之後,戴娜情緒低落,頻頻說著要就此辭職。
實際上,戴娜與男主羅比的性格很像,都是集堅強、理性與敏感於一身的人,多種矛盾的特質相互融合使她異常強大,既充滿威嚴,又富於慈愛。然而,不斷為身邊人發光發熱的她,卻無處釋放自己的脆弱。全心全意地救助患者,卻被患者記恨。擊垮她的並非一記粗魯的重拳,而是對世態炎涼的心灰意冷。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更殘酷的是,她還沒有好好喘上一口氣,就必須再次回到崗位。本劇最後四集,一場無差別槍擊殺人事件將故事推上高潮。急診室在四小時內,接收了112名傷者。醫護人員使出渾身解數,拯救了116名傷者,卻依然無奈失去了6條生命。
至此,這部劇隱藏在深處的主題呼之欲出。即,透過小小的急診室空間,側寫美國社會這幾年來所經歷的各種災難與創傷,以及觀照每個平凡人如何在創傷之後重新面對生活。
劇中的一個個患者,身後都書寫著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也隱藏著一個個家庭或社會的矛盾,更代表了各不相同的群體和情緒。這個小小急診室的一天,就是當今美國社會的一天,急診室裡的所有衝突和麻煩,也就是當下美國人正在面臨的各種問題。仇恨,割裂,焦慮,疲憊,生活中的舉步維艱,精神上的茫然若失……所幸,我們還能在《匹茲堡醫護前線》中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看到這個社會的希望之光。

《匹茲堡醫護前線》劇照
誠然,一部影視劇並不能徹底改變世界。但一部傑出的故事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具體更真切的“他人的生活”。尤其是這樣一部醫療劇,不會像新聞報道那樣,只給出一串串冷冰冰的傷患數字,而是讓我們沉浸地體會這一天急診室裡每一個具體的人,每一個具體的病情,每一分一秒具體的傷痛與動容。繼而,也讓我們得以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一份更強的同理心。而急診中心裡閃耀的理想主義光輝,更給予了我們一份度過災難創傷的勇氣。
故事的最後,夜幕降臨,主角團終於得以下班,將工作交接給另一輪班的同事。疲憊的他們喝著啤酒小憩,又一輛救護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
這一天如此的疲憊而漫長,但終究只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無數日夜中的一天。我們知道,下一個工作日,他們還會回來。他們是生活中的真正勇士,雖然滿身傷痛,但職責到來的那一刻,他們還是會迎難而上,哪怕眼前又將是一場艱苦的生存之戰。

排版:小雅 / 稽核:雅婷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