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集體出手,真的轉向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
深圳、上海、北京,三座一線城市,同時動手了!
三座一線城市,居然集體上演鬆綁大戲。
北京傳出訊息:離婚買房,不受限制了!
房價快速上漲的年代,為了買房“假離婚”的現象屢見不鮮。夫妻雙方可以透過離婚析產,讓其中一方“淨身出戶”,另一方重新獲得買房資格。
從理論上來說,夫妻倆可以離婚-復婚-離婚……無限迴圈下去,獲得無限多張房票。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北京住建委在2021年8月4日出臺規定:
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而現在,北京住建委官網顯示,“離異3年內不得京內購房”的限購政策檔案已經標註為“失效”。
接下來,會不會有一小波“分手潮”?
更早些時候,深圳也傳出訊息:“90/70”政策被廢止了!
從2006年開始,到2024年結束,這項執行了18年之久的政策徹底退出深圳樓市。其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取消限購。
來源:網路
這項政策源於2006年九部委聯合制定的《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其中規定:
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簡單來說,一個樓盤70%以上的面積,必須拿來建小戶型。
差不多同一時間,上海2024年第一批次第二輪土拍出讓公告掛網,也大大鬆綁了“90/70”政策。
一方面,中小套住宅建設面積上限提高,多層、小高層、高層分別調整為100、110、120平方米。以後在上海,120平也算“小戶型”了。
另一方面,中小套住宅佔專案比例降低,從原本的60%-80%,調整為50%-70%。如此一來,大戶型的比例會相對增加。
三座一線城市同時出手,本來就是很罕見的情況,釋放出重要訊號:
樓市,徹底轉向了!
無論是“限制離婚買房”,還是“90/70政策”,本質上目的都是相同的:
保護剛需。
就拿“90/70”政策來說吧,2006年檔案出臺的時候,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43.9%,跟現在的埃及差不多。
城鎮人口數量,比前一年增加差不多1500萬人。
對千萬進城大軍而言,最重要的事情無疑是賺錢。而賺錢的最終目的,當然是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蓋房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進城的速度,長期供不應求之下,房價已經漲成了民生問題。
“90/70政策”的初衷,便是增加小戶型的供應,同樣的土地能蓋更多房子。面積小,意味著總價低,上車門檻會更低。
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怎麼能沒有一套房子?
需求決定價格。剛需遍地的年代,即便是在同一個小區裡,小戶型的單價和漲幅往往會超過大戶型。
炒房客最喜歡的標的也不是別墅和大平層,而是小戶型住宅。
當時賣得最好的樓盤,往往是剛需盤。
然而,十八年後的今天,樓市的供求關係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給大家看兩組資料:
  • 我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來源: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
  • 套戶比達到1.09,意味著住房總體基本供求平衡。(來源:澤平宏觀)
拼命蓋房子,拼命賣房子,我們終於不缺房子了。
可如果從戶型結構入手,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小房子過剩了,大房子並沒有。
在貝殼掛牌的4.4萬套深圳二手房中,面積在90平以下的有3萬套。
而諸葛資料研究中心釋出於3月中旬的研報則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在其監測的20個重點城市裡,
兩房戶型的佔比從2010年的約40%下降至14.2%。
背後反映出的趨勢是,更多購房者傾向於優先買大戶型,爭取一步到位。
小戶型,越來越不吃香了。
更何況,我們正在加速步入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裡,已經為剛需群體安排好了保障房。
3月20日,全國首批、福州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專案——濱海雙龍新居已經開始接受首輪申請,共推出701套帶裝修房源,預計均價每平方米5200元至5400元,
價格不到同地段商品房價格的一半。
預計下半年將有一大批配售型專案入市,面對“五折房”來襲,剛需二手房市場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迎來新一波降價拋售潮。
降價,在所難免。
至於商品房,將會與剛需做切割,全身心去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取消90/70限制,開發商徹底告別“小戶型焦慮”,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蓋大房子。
另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城市都缺少純粹的改善住區。受政策限制,即便是偏高階的專案也要搭配一部分小面積。
而在以後,將會冒出越來越多圈層純粹的高階專案。
上週的國常會上,高層進一步發出明確指示:
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
據我瞭解,山東、江蘇、貴州等地已經出臺改善住宅的建造設計標準;最先進的第四代住宅正在密集推廣;深圳也在研究“減少公攤”的政策。
種種跡象都表明,屬於好房子的時代要來了。
其實,好房子還有一個特點,被很多人忽略了:
它必須在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好城市”。
但從目前來看,我們的“好城市”政策最佳化還有很大的空間。
北京上海深圳,限購仍然沒有鬆綁。廣州以及成都、杭州等強二線的核心區,還存在限購政策。
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高階購買力,正面臨著嚴重的“資產荒”。
剛剛公佈年報的招行,悄悄隱去了富豪資產資料一欄。
最新發布的胡潤財富報告則顯示,中國15年來第二次出現高淨值家庭數量下降,總財富也比上一年下降3.6%。
600萬資產“富裕家庭”減少4萬戶,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減少2.7萬戶億元資產“超高淨值家庭”減少5200戶。
一線城市的優質房產,依然是高淨值群體在資產配置中繞不開的專案。
更進一步的鬆綁,不遠了。樓市的春天,何時到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