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症門診第18期|這一季你必須看的展覽

這個暑假你的選擇有很多,古埃及、古波斯、古亞述、古蜀……隨便挑一個古文明走進去,從文物角度觀察古文明的發展,文明就不再是個“抽象”的詞彙。還有大衛·霍克尼、賈科梅蒂、深瀨昌久等諸多藝術家的回顧展。
01
大衛·霍克尼:紙間漫行
📅
2024年6月19日 – 9月10日
上海 藝倉美術館
大衛·霍克尼適合任何季節,尤其適合夏天。

展覽集中呈現英國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從1960至2010年代創作的超過100件紙本作品,深入探索他獨特的視覺語言和藝術哲學。
本次展品涵蓋霍克尼的諸多代表性創作,包括“泳池”“肖像”和“風景”系列,用 iPad 創作的繪畫,以及致敬畢加索、梵高等藝術前輩的作品。亮點展品包括《窗簾靜物》《西莉亞和椅子》《天氣系列之霧》等。

02
時尚宣言|嘉柏麗爾·香奈兒
📅
2024年7月12日 – 11月24日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是法國時尚設計師嘉柏麗爾·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1883-1971)在中國的首個作品回顧展。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巴黎市立時尚博物館加列拉宮聯合推出,共呈現超過200件時裝、珠寶、配飾、化妝品和香水等,聚焦香奈兒創造的經典風格,詮釋其美學選擇與追求極致的立場。

晚裝連衣裙,香奈兒1960-61年秋冬系列,絲緞,鍍金金屬,巴黎市立時尚博物館加列拉宮藏

展覽按時間順序和主題策劃共同展開,由兩個主要章節構成。第一章節主要展示香奈兒自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創作,從1910年代的運動風格服飾和小黑裙,到誕生於1920年代的連衣裙,呈現香奈兒風格的發展與演進脈絡。第二章節主要展示香奈兒1950年代之後的創作,呈現她1954年迴歸高階定製服的世界後,逆潮流而行,重申其時尚宣言。
03
大英博物館藏古亞述文物展
📅
2024年5月1日 – 2025年8月4日
蘇州博物館

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建有第一座以彙集知識為目標的圖書館。

公元前669年最後一任君主亞述巴尼拔掌權時,亞述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疆域從地中海東部一直延伸至伊朗西部。亞述巴尼拔因兼具學者、外交家和戰略家的才能,被譽為亞述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
本次展覽是蘇州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國際合作展“世界文明史”系列的第三期,主要展出大英博物館藏古亞述文物,透過亞述巴尼拔的視角,講述亞述帝國在軍事、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故事,呈現燦爛的亞述文明及其影響力。

展品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900年,最晚延續至公元1885年。值得關注的是,展覽大部分文物首次在國際巡展中展出,美索不達米亞最著名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系列泥板也是首次出境。

04
私景:深瀨昌久
📅
2024年6月27日 – 9月8日
北京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深瀨昌久在上世紀60年代奠定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地位,曾和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等日本攝影師作為藝術夥伴,共同站在國際藝術舞臺的聚光燈下。雖然深瀨昌久普遍被認為是激進的、實驗性的、不斷挑戰攝影邊界的藝術家,他卻出生在“以經營照相館為家族核心和信仰”的傳統家庭。作為“一肚子好技術”但總是給照相館添亂的“天才”,他也曾一度站在“成為照相師傅”還是“成為攝影家”的分叉路口。

深瀨昌久,選自“烏鴉:夢遊飛行”系列,1980。© 深瀨昌久檔案館

深瀨昌久,選自“家族”系列,1987。© 深瀨昌久檔案館

作為深瀨昌久迄今為止在亞洲最為全面的個人回顧展,本次展覽系統性地梳理和展示藝術家歷時40年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勾勒藝術家藝術探索的完整軌跡。其中包括藝術家最負盛名的失意之作《烏鴉》,摯愛繆斯《洋子》,以及《私景》《家族》《遊戲》和《行走之眼》等近200件作品。
05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
📅
2024年6月27日——2024年10月10日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1927年,三星堆遺址首次發現文物,給人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大量精巧的玉器,盤著各種“髮髻”的青銅頭像,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神獸等,令人驚歎;經過幾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和接力,以三星堆和金沙文化為代表的古蜀文明面貌日漸清晰。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這一次,三星堆帶著神秘古蜀文明的故事,組團進京出差,青銅大立人像、戴冠縱目青銅面具、金面具青銅人頭像等一批三星堆代表文物齊聚展廳,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帶領觀眾探秘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逐步揭開中華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紗。
06
勞倫斯·韋納: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
📅
2024年7月20日-10月20日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這是觀念藝術奠基人之一——美國藝術家勞倫斯·韋納(Lawrence Weiner,1942年—2021年)在中國的首個重要回顧展,此次展出近50件貫穿其開創性藝術生涯的語言作品,邀請觀眾體驗和探索這位觀念藝術先驅的“語言雕塑”創作實踐。
儘管勞倫斯·韋納通常與美國和歐洲觀念藝術的發展緊密相連,但其以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實踐則以簡約性、可及性,以及對觀眾的開放性而獨樹一幟。1968年,在為校園創作一件公共裝置作品後,韋納意識到藝術家可以無需製作具體的實物,僅透過語言與“所指材料”,即語言所指向的具體或抽象事物,如可以是實際的物體、概念、動作或者想象中的場景,激發觀眾的想象和理解力,從而達到與實體雕塑相同的效果。
展覽從勞倫斯·韋納半個多世紀近1200件作品中,精選約50件語言作品,橫跨藝術家完整的創作生涯。此次展出的繪畫草圖、海報和影像為觀眾——韋納稱之為其作品的“接受者”——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和理念提供了儘可能詳盡的背景。每件作品於UCCA大展廳特定空間中得以展現其獨特的表達,從而激發觀眾根據具體情境、關係、佈置以及作品的展示方式,構建屬於自己的解讀與感悟。
07
1的紀念性:賈科梅蒂在塱頭
📅
2024年9月27日-2025年2月07日
春陽臺藝文中心
20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阿爾貝託·賈科梅蒂,他終其一生都選擇在巴黎生活和創作。他的雕塑作品深受藝術愛好者與收藏家的喜愛,屢次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天價,是全球藝術市場最高拍賣紀錄創造者之一。
在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由春陽臺藝文中心和法國賈科梅蒂基金會共同舉辦的《1的紀念性:賈科梅蒂在塱頭》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次舉辦賈科梅蒂的大型展覽,也是2024年亞洲地區的唯一一次公開展覽活動,從全新角度解讀賈科梅蒂的藝術創作,探索他與建築及空間的關係。
本次展覽將聚焦於賈科梅蒂藝術創作的四個主要方面:從賈科梅蒂那間看似繁蕪的工作室出發,審視其對待人形的建築視角,對雕塑底座的執著,對“籠子”作為結構的迷戀,以及對空間與空白的玩味與控制。賈科梅蒂對“紀念性”的追求將與塱頭古村相遇,開啟一場有關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對話。
08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
2023年7月21日 – 2024年11月5日
上海 西岸美術館
本次展覽是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推出的第三個常設展,是繼“時間的形態”“萬物的聲音”之後,西岸美術館“現當代藝術史三部曲”的終章。
從“時間”“萬物”,到聚焦於“人”,展覽以“肖像”為線索,探索現當代藝術發展史,畢加索、培根、考爾德、基里科、賈科梅蒂、瑪格里特等藝術家的作品齊齊亮相,共呈現近300件藝術品。
展品創作時間跨度長達一個多世紀,但並未按慣常以時間線展開,而以“色彩”“扭曲面部”“聲名顯赫與籍籍無名”“肖像與藝術家自畫/自拍像”“面具”“世界女性”“鏡子”“脫帽致禮”等15個主題章節貫穿敘事。參觀者得以從中一覽20世紀以來的眾生百態,亦能窺見百年間社會關係的變遷,思考家庭、愛情、友誼、同行、自我、他者等話題。
重要展品包括畢加索為攝影師朵拉·瑪爾創作的油畫《女人肖像》、賈科梅蒂為弟弟創作的雕塑《迭戈胸像》、吉賽爾·弗羅因德為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拍攝的肖像照片、勒內·馬格里特的超現實主義怪誕肖像《殘廢人》等。
09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展
📅
2024年7月19日 – 2025年8月17日
上海博物館
1922年,在帝王谷發現了男孩法老圖坦卡蒙幾乎完好無損的墓穴,激發了廣大公眾對神秘古埃及的興趣,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博物館。
本次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合作舉辦,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共呈現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文物,透過“法老的國度”“薩卡拉的秘密”“圖坦卡蒙的世界”三個專題展開獨立敘事,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

石灰岩彩繪碑,中王國(公元前2055-前1650年)

荷魯斯之眼,後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阿努比斯坐像,後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法老的國度”講述一部濃縮的古埃及文明通史,並選擇多件中國古代文物與之對比展陳,以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共通性。“薩卡拉的秘密”聚焦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薩卡拉出土的彩繪木棺、動物木乃伊及貓神廟遺址,首次系統公佈埃及考古隊最近十餘年來在該地區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發現。“圖坦卡蒙的世界”則以法老圖坦卡蒙為線索,探究其所處時代的社會變革與信仰轉變。
本次展覽中超過95%的文物為首次來到亞洲展出,重磅展品包括圖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鵰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飾以及薩卡拉地區新發現的彩繪木棺、動物木乃伊和雕像等。
10
古波斯的榮耀:伊朗文物精華展
📅
2024年6月13日 – 10月7日
上海博物館
古代伊朗,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文明中心。公元前7世紀,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橫跨亞、非、歐洲的強大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當時的古希臘人用王朝皇族的所在地名——波斯(Pars,今天伊朗的法爾斯省),來稱呼他們這個顯赫的鄰國。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前,漫長的青銅和鐵器時代,群山環繞的伊朗高原就頻繁與西邊兩河流域和北部草原地帶的農業及遊牧文明之間有著各種交往,到埃蘭王國時,他們有了政府管理並開始營建城市,使用和兩河流域一樣的楔形文字,建立自己的神廟,並把精神和信仰的世界以各種圖案或裝飾表達在器物上。
在東起印度、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廣闊地域內,古代伊朗建立起強大的驛道系統,有效維護著西亞地區的商業文明網路。經帕提亞到薩珊王朝,古代伊朗進一步塑造了自身特點明顯的古代伊朗文化傳統,“王權神授,神權君佑”的政治思想表現在不少器物上。
伊斯蘭時期,古代伊朗傳統的造型藝術開始和信仰結合起來。因為不崇拜偶像,各種文體書法,成為表達信仰的新形式,影響深遠。
此次伊朗考古文物展精品迭出,將呈現270餘件來自伊朗和中國7家文博機構的珍貴藏品,從埃蘭、阿契美尼德到薩珊,全面展現代表性的古代波斯文化與藝術。從文物角度觀察古代伊朗文明的發展,文明就不再是個“抽象”的詞彙,它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有著自己成長的樣子。
11
愛琴海的榮耀
📅
2024年06月06日-10月20日
南京博物院
古希臘以其獨特的哲學思考、科學探索、政治理念以及藝術創作,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諸多寶貴的財富。
展覽以時間為脈絡,匯聚了來自希臘境內14家文博機構共計270件/套展品,從“文明肇啟”“火種播遷”“全面繁興”和“雄主時代”四個單元講述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深入挖掘古希臘文明發展中的重要時刻、事件與人物。

女人像,公元前5300-前4800年

揚臂女神像,公元前1375-前1300年

阿伽門農面具,公元前1600-前1559年,本展展出複製品

以新石器時代為起點,經歷神秘的基克拉澤斯文明、瑰麗的米諾斯文明、輝煌的邁錫尼文明三個青銅時代再到黑暗時代、古風時代,再到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與穩定、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大帝父子的非凡戰績,串聯起文明發展的脈絡。一場不容錯過的古希臘文明盛宴等你來解鎖。
12
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
📅
2024年5月1日 – 8月25日
國家典籍博物館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全能皇帝,論政績,他用23年打造出一個夜不閉戶的理想盛世——貞觀之治;論軍事,他戰必勝,攻必取,成吉思汗都要學他的兵法;論文化修養,他愛好詩、賦、書、樂,親自為《秦王破陣曲》編舞。朱元璋、康熙、乾隆都是他的粉絲。

貼金彩繪釉陶文官俑,約唐顯慶二年(657),1971年陝西禮泉縣煙霞鎮馬寨村張士貴墓出土

石刻胡旋舞墓門,唐代,1985年寧夏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唐墓出土

本次展覽彙集昭陵博物館、乾陵博物館等國內15家博物館的249件文物,以陶俑、壁畫、金銀器、織錦、琉璃器、石刻為重點展品,從“沙場戰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萬民之王·天可汗”“凡夫一面·李世民”四個方面一窺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之路,展現貞觀年間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和諧的盛世景象。
13
壁上丹青曜千秋-山西宋遼金寺觀壁畫精品展
📅
2024年6月9日-7月27日
北京 融科資訊中心B座B1層融空間
山西古代壁畫,從南到北綿延千里,現存的數量居全國之冠,更彌足珍貴的是涵蓋了從漢代、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遼金元直到明清各個朝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風格,山西壁畫以其完整多樣、典型獨特、製作宏偉、自主創新且自成一體,高度反映了中國古代壁畫的發展程序。
壁畫其實也是一扇窗,透過壁畫便可以穿鑿時空,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復原那些早已化朽作古的物什,逐一窺探挖掘出兩千年以來社會、宗教、建築、美術、民俗、體育、陶瓷、服裝等等,內容豐富翔實,形同百科寶典。
此次精品展選取了開化寺、巖山寺、善化寺、應縣木塔等處的經典壁畫模擬展出,包含被譽為壁畫中“清明上河圖”的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和被譽為壁畫中“只此青綠”的繁峙巖山寺金代壁畫,此外還有精美千手千眼觀音像的崇福寺壁畫和應縣木塔內的遼代佛宮寺壁畫。因為是模擬複製品,足夠高畫質,比原址看還要清晰。
14
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
📅
 2024年6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
 湖南博物院一層特展一廳
2024年,為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五十週年。這個漢代墓葬的發現震驚了世界,展示了早期中國文明的絢爛文化與深邃思想,作為一個時光視窗,馬王堆漢墓承載著中國古代對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與藝術表達。
“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由湖南博物院與中國數字圖書館聯合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CAMLab)汪悅進教授團隊推出。該展由時空、陰陽、生命三個板塊構成,在充分利用前沿學術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的基礎上,生動闡釋馬王堆漢墓的墓室構造、紛繁器物、文化理念及人文思想,巧妙呈現中國古代對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與藝術表達,為觀眾構築一場可知可感的“時空之旅”。
15
無常:坎帕納工作室四十年設計展
📅
2024年6月8日 – 9月8日
上海 當代藝術博物館
坎帕納工作室由巴西設計師組合坎帕納兄弟(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於1984年在聖保羅創立,憑藉突破性的傢俱設計獲得國際認可,隨後在建築、景觀、時尚、藝術裝置等領域也均有建樹。

坎帕納兄弟的設計深深紮根於巴西文化和工藝傳統,將日常材料重塑為既具功能性又具審美價值的作品,代表作包括以碎木頭拼接而成的法維拉椅、用紅色繩索纏繞成的紅椅、由毛絨玩具堆疊組成的動物椅系列等。
本次展覽是坎帕納工作室(Estúdio Campana)在亞洲的首次大型展覽,聚焦工作室豐富的文化產出,藉助設計專案、物件、手稿和影像等,全方位呈現工作室的創作歷史、行動軌跡與設計理念。
 良倉今日好物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