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丨最高2000萬元專案扶持——上海等地釋出人才新政

北京
出臺措施助力創新醫藥產業發展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等九部門4月7日聯合釋出《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從政策層面聯合發力,支援創新醫藥產業發展,持續激發創新醫藥企業整體活力,推動萬億醫藥健康產業再上新臺階。若干措施2025版推出32條新舉措,明確提出:臨床試驗專案啟動整體用時進一步壓縮至20周以內,啟動建設重點專病全自動智慧化生物樣本庫,開展已上市藥物擴大臨床適應症研究使用,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直接納入醫療機構藥品目錄,部署“AI+病理”和“AI+製藥”等場景模型開發,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產業基金……用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支援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
上海
黃浦頂尖人才引進激勵辦法釋出
4月8日,外灘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啟用儀式在黃浦江畔舉行。當天,黃浦區釋出了《門楣之光·黃浦頂尖人才引進激勵辦法》。這一政策圍繞引進受聘於區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或領銜設立創新主體的戰略科學家和領銜創辦企業的戰略企業家兩類頂尖人才,堅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精準激勵原則,從創新扶持、綜合保障、引才激勵三個維度,為頂尖人才提供全週期政策支援,形成全方位支援網路。首先,創新扶持,設定持續發展激勵、產業投資鼓勵、投資融資支援、技術轉化支援、專案成長激勵、實驗環境保障等七類。大力支援頂尖人才將成果轉化專案落地黃浦,專案扶持保障最高可達2000萬元。重點鼓勵頂尖人才在黃浦投資,重大專案資金支援最高可達1000萬元。其次,綜合保障,覆蓋引進落地補貼、人才安居保障、人才引進支援、醫療保障服務、人才專員服務、人才推薦保障、便捷公務服務等七類政策,保障頂尖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人才在住房、落戶、公務出行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新引進頂尖人才落地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同時,頂尖人才可獲得最高500萬元購房補貼或區內人才公寓長期免費居住權。再次,引才激勵,設定“以才引才”和“市場薦才”兩類激勵政策,鼓勵頂尖人才利用自身資源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人力資源機構、投融資機構、律所、招商公司等專業服務機構為本區引進頂尖人才,引才激勵最高可達100萬元。
上海
靜安區釋出政策 助力衛生健康系統人才高質量發展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衛生健康系統舉行“賢聚靜安 才湧醫林”人才政策釋出會,正式啟動一系列人才培養新政。會上,《靜安區關於促進衛生健康系統人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正式對外發布。該辦法旨在透過3至5年的努力,實現全區衛生人才隊伍規模、結構、質量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會議還發布了高階人才招聘資訊,招聘資訊涵蓋崗位需求、資格條件、薪資待遇等關鍵資訊。
浙江
台州市釋出高層次人才計劃招引公告
4月3日,台州市召開《2025年度台州市高層次人才計劃招引公告》新聞釋出會。為加快推進創新臺州和人才強市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壯大“500精英”人才梯隊,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2025年臺州計劃新引進“500精英”創業創新人才100人以上。重點引進五大核心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健康、汽車製造、精密製造(工業母機),五大特色產業——航空航天、新一代資訊科技、泵與電機、高階船舶與海工裝備、現代傢俱與智慧家電,六大未來產業——算力、氫能、低空經濟、合成生物、機器人、泛半導體等重點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以及教育、衛生、宣傳文化等社會事業重點領域的專業人才。創業人才方面,頂尖人才(團隊)創業專案按“一事一議”方式引進,相關資助在“一事一議”協議中明確。對入選“500精英”高階至領軍層次的創業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到200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並提供最高4000平方米3年免租創業場所或給予相應租金補貼,符合對應條件的人才創業企業還可享受最高2000萬元的二次追加扶持以及一系列金融扶持。
山東
煙臺啟動產業領軍人才“優聘計劃”
為強化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建設,煙臺市近日啟動2025年度產業領軍人才“優聘計劃”(第一批),面向市外全職引進60名左右企業急需緊缺的科技領軍人才,最高提供400萬元綜合資助。此次選聘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申報者須滿足選聘條件,符合企業崗位任職要求,研究方向契合煙臺市重點產業,掌握核心技術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人才需近5年內主持過地市級及以上重大專案或為智慧財產權發明人;海外人才需在國外擔任過高階職務,且尚未全職回國或將於2026年1月1日後回國。入選人才可獲最長5年綜合資助,包括最高40萬元生活補貼、100萬元購房補貼及260萬元專案資助,具體額度根據評審結果確定。同時頒發“煙臺優才卡”,享受配偶安置、子女教育、醫療保健、職稱評聘等精準服務。人才須在6個月內(特殊情況下可延至2年)與煙臺企業簽訂5年以上全職合同併到崗。政策還將根據全市人才政策動態調整,實行“就高不重複”原則,最大化保障人才權益。
來源 :《留學生》雜誌綜合科技日報、上海黃浦等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