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結束連續兩日跌勢。截至發稿,道指漲0.64%,納指漲1%,標普500指數漲0.65%。

大型科技股表現分化,英偉達漲超2%,股價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

微軟公司股價站上500美元/股關口,日內漲1.70%,總市值達到3.75萬億美元,僅次於英偉達的4萬億美元。

蘋果公司股價表現不佳,此前白宮貿易顧問Peter Navarr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家iPhone製造商認為自己"大到不會被徵收關稅"。
星巴克一度漲超3%,創下自4月2日以來最高水平,訊息稱星巴克中國就潛在股權出售吸引多方報價,估值最高達100億美元。
此外,中概股多數下跌,阿里巴巴跌約3%,京東跌約3%,小鵬汽車跌約2%。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股價達到一個里程碑。這家人工智慧計算AI公司股價再度重新整理紀錄新高,日內上漲2.5%,總市值達4萬億美元,這超過了英、法、德等國家的股票總市值。英偉達股價較4月低點已上漲89%。英偉達股價受益於市場對其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地位的樂觀預期,以及對其AI晶片需求激增的期待。近日,Loop Capital分析師Ananda Baruah將英偉達目標價從175美元上調至250美元,這一水平相當於約6萬億美元的市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前,英偉達宣佈,將在德國建設全球首個工業人工智慧雲設施“AI工廠”,並將配備10000個Blackwell GPU。
黃仁勳在6月11日的演講中提到,傳統的資料中心正在向“AI工廠”轉變,智慧體系統代表著AI從被動接受指令到主動感知、決策和執行的進化。它預示著AI將能夠更自主地完成複雜任務,並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發揮作用。而AI工廠則代表著AI基礎設施的規模化和工業化,它將整合強大的計算能力、高效的資料處理流程以及最佳化的演算法,從而加速AI模型的訓練、部署和應用。
他表示,未來的資料中心不再僅僅是儲存檔案和資料的倉庫,而是能夠產生智慧、創造價值的生產設施。這些AI工廠的核心任務是生產“智慧通證(intelligent tokens)”,就像發電廠產生電力一樣,為各行各業提供動力,開啟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據英偉達介紹,德國工廠將配備1萬張GPU,包括DGXB200和RTX PRO伺服器,並執行英偉達CUDA庫、AI技術平臺RTX、虛擬現實和模擬平臺Omniverse加速服務,西門子、Ansys、Cadence和Rescale等軟體廠商將成為合作伙伴。
英偉達股價自4月下旬以來持續上漲,因市場預期人工智慧需求激增將持續提振其盈利。儘管公司執行長黃仁勳在5月份曾警告,美國限制對華晶片出口政策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但投資者似乎已經克服了對美國貿易政策的最嚴重擔憂。
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英偉達,因為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地位將繼續幫助該公司盈利並擴大業務。
花旗分析師Atif Malik將英偉達的目標價從180美元上調至190美元,還有34位華爾街分析師也給出了“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為175.97美元,意味著英偉達股價在未來幾個月還可能再上漲10%。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陳柯名 蓋源源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財聯社、第一財經、公開訊息等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