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是當下普通家孩子改命最好的機會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獲取更多北美的精彩原創文章
新年,跟家長和年輕人聊聊出路。
這也是最近跟焦慮的家長們交流最多的話題。
如果非富非貴,我的建議基本只有一個,想方設法讓孩子出來。
看到現在有兩個讓人很痛心的逆潮。
一,有的家庭,父輩甚至祖父輩在反哺找不到工作的兒孫輩。
如果父母或者爺爺奶奶覺得孩子太難了,拿自己的積蓄、養老金,短期接濟當然挺好。但長期去反哺一個找不到工作的成年人,這不是在幫ta,而是在毀掉ta的人生。
人長大了,要出去闖蕩,學技能,找工作,學會做事,去成事,
Gap半年一年乃至兩年都沒問題,但長時間徘徊在職場之外,人會被邊緣化。
二,年輕人普遍在拉長在校時間,遍地考公考研。
20-30歲,是人一輩子精力最旺盛,最有創造力,學習能力最強的十年,卻被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刷題上。
出國後,你會發現,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成為專業人士,醫生護士、律師、工程師、碼農,法醫、公務員、警察……沒那麼難,
學一門手藝,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也沒那麼難,
不需要去死命雞娃,不需要累死累活做牛馬,不需要費盡心思搞關係。只需要按部就班,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
這是一個正常社會年輕人應該有的人生軌跡。
我經常感慨,這十多年,中文圈只顧著嘲諷歐美遍地都是印度人,卻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大一個歷史機遇。
鄙視他們五六個人睡地下室,像蝗蟲一樣搶佔最低薪水的工作,但別人已經改變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馬的命。
這是百年來,西方社會最大的一次開門機會,從美國到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英國歐洲,大部分替代“嬰兒潮一代”的機會,都被這些背水一戰的印度年輕人人搶走了
中國移民在裡面佔了多少?
很少很少。
加拿大最大的College,一年四萬多學生,三萬是國際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印度學生。
中國學生有多少?
說出來很多人不會相信,只有區區幾百人。
現在國內的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出來,哪怕在國內內卷死,哪怕工作再難找,工作再辛苦。
幾年前,接觸了一個內地城市年輕碼農,很聰明很能幹。
我說,你技術這麼好,又年輕,可以出來啊,稍微花點時間學英語,攢點錢,到加拿大美國,或者外派其他國家,收入翻好多倍,還不用這麼辛苦。
他說了一堆困難,英語沒那麼好,錢不夠啥的。
後來不知道怎麼樣了。
這種情況很普遍。
不是缺錢,也不是英語,更不是個人能力。而是被觀念禁錮了。
很多來自那股封閉自大的逆流影響。
輿論把西方社會和國外抹黑的像一坨屎,然後說,看,還是家裡香啊。
孩子從小被規訓,要老老實實做牛馬,
長大了,自己主動選擇去做任勞任怨的牛馬。
當了父母,依然覺得當牛馬是孩子最好的人生。
覺得做牛馬很自豪,很牛逼。
無論哪個時代,對年輕人來說,哪裡有機會,就應該去哪裡。哪裡有工作,就去哪裡。
工作是年輕人的一切。
學習,收入,房子,家庭,事業,都是以工作為基礎的。
再往後,年輕人面臨的形勢更煎熬,從現在到2040年左右,依然是國內大學畢業生的高峰期,每年超過1000萬的大學畢業生湧入職場。

這個規模,是我畢業那會的十多倍。

慘烈的就業競爭,終將逼得很多年輕人不得不背起行囊,遠走他鄉。就像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打工一樣,只不過,這次是奔向世界。
最後,要糾正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權貴和富人早就不是留學移民的主力。那個群體即使出來,也只是為了鍍金,ta們是迴流的主力。
出來的,多數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努力出來,拼命留下。
END
我們在這裡分享美國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經歷。對北美教育生活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