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市辛苦賣菜,是六十八歲父親最“容易”的掙錢經歷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讀者:夕拾
1957年出生今年68歲最早在煤礦上班作為鑽井挖煤的工人,以為抱到了人生的鐵飯碗,結果人到中年突然夢碎成了下崗工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即便下崗也只允許爸爸進行了短暫失意。沒多久他就鑽研出來了點子,買了輛二手三輪車開始做小生意。他穿梭在十里八鄉,到處收當季樹上長的地下種瓜果,然後去更遠的大集上趕集賺差價就這樣,在種地之餘,他嘗試趕集擺攤賣零生,和媽媽一起辛苦半生,供養我和哥哥讀書上學成才
2010年,哥哥結婚後有了第一個孩子,把媽媽接來了省城照看孩子,留爸爸一個人在農村老家,一個人繼續趕集照顧著他的四季和瓜果生意2014年,我大學畢業之後,也回到省城找了工作。一家人就剩爸爸一人,像個留守老人一樣,在農村老家過的粗糙又簡陋。回去一次我們就勸爸爸一次不如也搬去吧,他卻總是捨不得老宅舍不得田地,但終在2017年60歲那年拗不過說道,來到了距離農村150公里的城市,加入了我們的城市“新家”
《難哄》劇照
來的那一天,他捨不得自己新買的三輪車廢棄在老家,不坐車也不讓接,自己給車加滿了油,後車鬥拉著家當就上路了。騎三輪車著來的時候,還格外愛護,怕騎太久過熱燒壞了車,只能騎一陣休息一陣,直到下午四點,我們見到了風塵僕僕又姍姍來遲的他
來到閒了沒兩個星期,忙了一生的爸爸根本坐不住,天不亮自己就摸索著去勞務市場,跟著建築隊幹零工,每天坐公交車回家黑,但一天能拿三百塊錢的工錢仍然高興的不得了。
幹零工不是長久之計,沒多久他開始繞著小區周邊閒逛,開始考察家附近早市的生意還去幾個蔬菜批發市場打聽價格,回來跟我們說想去早市賣菜試試最後沒等我們同意,騎著三輪車開工了。
《六姊妹》劇照
趕早市賣菜並不是個好營生,一毛一塊賺的都是辛苦錢。哥哥看不下他風裡雨裡趕早市商量著個早市旁臨街的門頭,讓他別再早起趕早市了,正常時間點賣菜當個消遣,門頭生意就行。結果這下讓爸爸抓到了機會,既趕早市,又幹門頭,一句不聽勸,多賺錢因為他執意趕早市賣菜家庭會議開了不下五次,他說他看孩子幫不了忙,自己賣菜至少家裡有菜吃,自己家吃菜不花錢
這樣互相爭執較量下,他的菜市場,竟然在零零碎碎裡開起來,還開得不錯
首先是如願賺到了錢,開心的跟我們炫耀,說:“xx村的老頭現在都沒我厲害二姑來坐飛機去廣州看孩子,他擔心自己的妹妹一個人去那麼遠的地方害怕,心疼又有底氣的跟二姑說:“去了別擔心,你別害怕,我現在有錢,不夠花了找我。”吃飯喝酒聊到小時候下崗家裡窮,學費都要找人借,還說怎麼沒早來,早來賺這些錢,我和哥哥上學就不會吃那麼多苦了,但轉念一想早來也沒用,現在的房子和門頭那時候是萬萬買不起的,又難掩失落
《慶餘年》劇照
60歲+,爸爸彷彿是第一次得到這麼容易賺錢養家的機會,他滿眼歡喜,一刻都不捨得鬆手。
他還在他的早市和門頭認識了很多相近年齡的朋友爸爸人實在,賣菜從不缺斤少兩,菜品不新鮮給折低價也跟人提前說,總習慣隨手送幾顆香菜蔥花給人做調味,以至於越來越多的顧客跟他熟悉,沒事也喜歡來找他嘮嗑聊天,忙的時候甚至幫他撐塑膠袋幫忙賣菜。逢年過節的時候,這些差不多年紀的老人朋友給爸爸帶茶葉月餅和點心,讓媽媽都忍不住感嘆:“你爸爸這人,到哪都沾朋友
我以為他賣菜賣的自得其樂,也沒有真正親眼過他賣菜的辛苦,所以一直不太勸他
直到有一天,我早上上班臨時有事繞路路過早市攤位。按時間點,上班的時候早市該散了我只是很隨意往那一撇,就看到他抱著自己秤在和城管在拉扯,年紀一把半拖著身體,在那低聲下氣的求人家。這個畫面,對我太殘忍了。
《我們的快樂人生》劇照
隨意停下車,過去問怎麼了,城管說早就過了早市開放的點,大爺還在賣還不走,好幾天都這樣,得把稱沒收了警戒一下。
還有一次,是本地推送凌晨工作的人們他們在大冬天的早晨去了早市恰巧拍到了爸爸。在冬季漆黑的夜裡,爸爸頭頂有一盞灰暗的燈,他穿著棉大襖,帶著厚帽子,手袖子裡,一個人坐小板凳上,等人來買菜
最後一次,是他的門頭整排整體裝修,結果爸爸還不放棄趕早市。趕完早市後,他白天在門頭前面繼續擺攤賣剩下的菜。那天下雨,我看著有個老人披著雨衣打著傘蹲那賣菜,我第一眼甚至都沒有認出他,回家我問媽媽我爸呢,才確定雨裡那個老頭就是他。
為人子女,這一個個畫面對我太殘忍,太具有殺傷力了。我和哥哥彷彿被打上了不孝的標籤,我們把父母帶到城市享福,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是這樣?
這樣的畫面,讓我忍不住哭,也忍不住心疼他,更忍不住因為這些事,在後來跟他一次次吵架。
《迎風的青春》劇照
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到底在圖什麼?我和哥哥已經足夠經濟獨立,在這個城市,給他和媽媽安排了同一個小區獨立兩室一廳的住房,也完全沒有絲毫推諉過好好孝順他們的責任。再退一步,他下崗後,哥哥上班就給他補齊了養老年限,他現在跟退休的老人一樣有了穩定且不算低的退休金,為什麼不可以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的享受晚年生活?幫忙帶帶孩子,沒事去遛遛公園,像個城裡的老人一樣,非要去趕這個早市非要賣菜,受這個辛苦
這些年,因為早市的事,前前後後我跟爸爸過無數次脾氣,情急時刻,甚至到最後出了:你不要再幹了,你明天再三點出門批發賣菜,我把你車給你賣了!哥哥也一樣,但爸爸就是悶頭不語在那聽著。
他的理由是人不能不幹活,不幹活人就完了。說身體是越活動越好,還列舉了幾個老鄉,一閒下來人就去世的噩耗,還說吃我們喝我們的不行,自己有才行,必須幹,要一直幹,他說自己對自己的身體和能力心裡都比我們有數,讓我們放心,幹不動了他自己會不幹了
《重返青春》劇照
最後妥協的結果是他答應了下雨下雪結冰等太熱太冷的惡劣天氣保證不會出門賣菜,身體感冒發燒也不會撐著去賣菜。我和哥哥後退一步,儘量給他提供便利,置辦防寒防冷防凍的衣服外套,給買棚安大燈安監控,手機收錢大喇叭音響也都給買了高配。
就這樣,到今年2025年,爸爸的蔬菜店開了已經個年頭,他也到了他人生的68歲,但卻依然不放棄。過年回老家,老朋友見到爸爸,跟爸爸開玩笑說爸爸現在像個幹部。還有像他一樣馬上年後進城看孫子的人找上門問爸爸討教賣菜的經驗,他洋洋得意的樣子,彷彿提前得了三好學生獎狀小學生。大概他經營的菜市場,就是他年近七十,再一次適應生活轉變,融入生活,贏得人生的證明。
每年過年是爸爸菜市場必須關門的時刻,今年一家人出去旅行,路過爸爸舊時走過的十里八鄉和趕過的集市舊地,他一直滔滔不絕,講起當時雨大水猛,自己在這被沖走了一車桃,講起給我和哥哥湊學費湊不到著急,覺得沒給我們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對不起我們,但好歹我們倆都有出息,最後的結束語是一切得來不容易,我們每個人都要繼續好好幹。
我忽然想起哥哥有次聚餐吃飯總結說:“爸爸就像一頭驢,找著路拴上了繩子,剩下的就只知道不停歇的悶頭拉磨。”
《老農民》劇照
大概也正是這個勁頭,激勵著他,也潤澤著我和哥哥,以及我們整個家。我決定不再勸爸爸,但會對爸爸再好一點,常常體檢,多多關懷,量力而行,這次我們做後盾,讓爸爸做自己。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喬木 / 稽核:雅婷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