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編譯自semiwiki,謝謝。
《國際裝置和系統路線圖》(2022 年版)指出,預計 2025 年(今年)推出的“2nm”節點的最小(金屬)半節距為 10nm。事實上,這低於目前最先進的 EUV 系統的解析度,其數值孔徑 (NA) 為 0.33。即使對於下一代High NA(0.55 NA)EUV 系統,20nm 線節距也只能透過兩個平面波的基本干涉才能成像。
如圖 1 所示,與在最先進的 ArF 浸沒系統上成像的類似 80nm 節距(圖 2)相比,隨機行為預計難以控制。

圖 1. 10 nm 半間距影像的隨機外觀(即散射電子密度)因 3 nm 模糊而變得更糟,這是金屬氧化物光刻膠中預期的。假設吸收劑量為 20 mJ/cm²。偶極子引起的衰減被建模為兩個極點產生的影像的 + 或 – 1 nm 影像偏移。

圖2. 與圖 1 中的 EUV 情況相比,使用 ArF 雙極子照射的 40 nm 半間距影像的隨機外觀(即吸收光子密度)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假設吸收劑量為 2 mJ/cm²。假設使用 6% 衰減相移掩模進行負色調成像。
因此,即使使用 EUV 光刻,雙重圖案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對於 2nm 節點,EUV 光刻中的任何雙重圖案化方案仍然需要成像 10nm 線寬,例如,圖 3 所示的具有四個佈線軌道和兩個寬軌道的單元(與沒有背面供電的 TSMC N2 保持一致)。因此,從圖 1 中我們看到的情況來看,對於特徵尺寸 ~ 10nm,我們仍然預計線邊緣和線寬定義會受到挑戰。

圖 3. 可以使用雙重圖案化形成具有 10 nm 半間距特徵的 6 軌道單元(左),但仍需要形成 10 nm 線寬作為核心(右)。注意:每個方塊代表 10 nm。紅色區域是在形成間隔物後填充的間隙。
因此,我們預計雙重圖案化中使用的線寬本身不會由直接曝光定義,而是透過使用另一種雙重圖案化,具體來說,即自對準雙重圖案化 (SADP)。SADP 涉及在芯軸上沉積墊片,蝕刻以僅覆蓋側壁,然後移除芯軸。這會使特徵密度加倍,因為每個芯軸有兩個側壁墊片(圖 4)。

圖 4. 自對準雙重圖案化(SADP)利用間隔物使特徵密度加倍[3]。
2021 年(3nm 生產開始之前),臺積電在美國專利申請 20210232747 的披露中暗示了這種方法:
“一種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心軸圖案和第二心軸圖案。第一心軸圖案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心軸,用於心軸-間隔物雙重圖案化工藝。第二心軸圖案包括至少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心軸之間的第三心軸。第一心軸圖案和第二心軸圖案包括相同的材料。第一和第二心軸與第三心軸合併在一起以形成單個圖案。”
這本質上就是所謂的 LELE-SADP 方法。LELE 指的是“光刻-蝕刻-光刻-蝕刻”,這將導致形成兩個獨立的芯軸圖案。這些芯軸圖案組合在一起,充當 SADP 的基礎圖案或核心圖案。

圖 5. LELE 用於生成圖 3(右)的黑色核心圖案。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示兩種不同的曝光。
圖5所示的部分核心圖案線寬仍然太小,無法直接列印,因此需要從較大的暴露線寬中進行修剪(圖6)。

圖 6. 較大的線寬(左)被修剪以得到目標 10 nm 線寬(右)。
請注意,不能使用修整來獲得圖 3 中的核心圖案,因為這樣暴露的 10 奈米間隙會太窄(圖 7)。

圖 7. 這裡無法進行修剪,因為這裡(左)的起始 10 奈米間隙太窄了。
因此,我們看到,即使使用 EUV,LELE-SADP 也是生產具有四個佈線軌道和兩個寬軌道的 6 軌道單元的唯一選擇。事實上,關鍵在於,DUV 可以生產完全相同的 10 nm 最小半節距尺寸,起始曝光節距為 480 nm。這可以大幅降低與 EUV 使用相關的成本。
在 2nm 節點及以後,背面供電將把軌道置於與金屬佈線不同的層上。透過將寬軌道和窄軌道分別放在電晶體下方和上方的不同層上,可以改善多重圖案化物流。因此,最小間距線的規則網格足以滿足佈線軌道的要求。
在 16-18 nm 間距下,EUV 將實施自對準四重圖案化 (SAQP),即連續兩次應用 SADP。DUV 將實施自對準六重圖案化 (SASP),即 SADP 後緊接著 SATP(自對準三重圖案化。EUV SAQP 和 DUV SASP 都只需要一次掩模曝光,這比 LELE-SADP 的兩個掩模有所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SASP 將 ArF 浸沒式光刻的解析度從 38 nm 半間距降低到六分之一,即 6.3 nm 半間距。
參考連結
https://semiwiki.com/lithography/353306-rethinking-multipatterning-for-2nm-node/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45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