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來源 | 小鵬汽車
作者 | 蘇鵬、孫雅楠
編輯 | 蘇鵬
在小米YU7三分鐘20萬大定刷屏一週之後,小鵬G7釋出上市了。
同樣是20萬元級純電SUV,同樣是在關注度最集中的市場中出招,小鵬G7不可避免地被YU7驚人銷量的“陰影”籠罩。
釋出會後的群訪環節,何小鵬語氣輕鬆地調侃:“我們前三分鐘訂單量,覺得很不錯,但一想到YU7的20萬,覺得怎麼宣傳都不行了。”
但話鋒一轉,官方還是亮出了數字:9分鐘實現1萬臺大定。
這其實是很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放在這個階段的小鵬身上更為可喜。過去幾年,小鵬經歷了從高階定位落空,到G6、G9價格體系調整,再到MONA M03快速拉量的起伏過程。G7則像是一次重新迴歸主流市場的嘗試——不以“單點”爆發,而是以一整套智慧體系和產品完整度,打入20萬元級SUV市場的核心地帶。
相比小米YU7靠外觀、價格等開啟的話題度,G7的打法看起來剋制得多。它的“感官衝擊”的確不算出色,不過G7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能力的構建上:三顆圖靈晶片、2250TOPS算力、全場景輔助駕駛、本地大模型、AI底盤、追光全景抬頭顯示……
這套技術組合的目標並非“噱頭”,而是讓智慧體驗從輔助駕駛、到底盤調校、再到語音互動和資訊呈現,真正成為“能使用”“行業最強”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小鵬G7不能被簡單看作是“價格更低的YU7競品”,因為它是一輛真正把“智慧落地”作為主線的產品。
技術之外,小鵬也在極力拉齊這款車的基礎產品力:標配大電池、最高續航702km、空間得房率88%、後排139mm膝部空間、819L後備廂,配合一整套圍繞家庭使用者使用場景最佳化的座艙收納與舒適性配置,這都是使用者真正在乎的需求。
真正讓G7引起市場注意的,還有定價的反差:602km續航Max版售價19.58萬元,702km長續航Max版售價20.58萬元,702km長續航Ultra版售價22.58萬元。
此外,7月31日24點前下定的Max版本使用者,贈送Nappa真皮座椅、四門電吸門和五千元選裝基金或兩年免息,Ultra版本則再送小鵬商場五萬積分。如果是復購使用者,還有置換補貼和電卡等權益。
這一次,小鵬沒打算用情緒贏使用者,而是希望靠一整套能跑得通的能力,站穩腳跟。

圖片來源:網路

“AI”拉滿,產品力也不落下
在Model Y煥新版高調發出“儘管對比”的宣言後,小鵬G7選擇以更具挑釁意味的標語回應:“更大空間,更多舒適,更強科技,更加安全,重新書寫家用中大型SUV新標準。”

圖片來源:網路
但G7真正想講的,並不僅僅是競品間“對比”,而是小鵬今後試圖走的路線——智慧時代,一輛20萬級的純電SUV,應該長什麼樣?
在過去幾年,小鵬不斷強調自己是一家“AI公司”,G7則是科技定位的集中呈現。
從晶片、大模型到輔助駕駛系統、AI底盤,再到資訊互動的顯示方式,G7要讓“AI”從懸浮的引數變成落地的體驗。更關鍵的是,要讓“AI”融入日常用車,培養使用者習慣。
比如,全系標配的太極AI底盤就是這種思路的延展。它配備了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懸架、智慧可變阻尼減振器和液壓襯套矩陣,能透過感測器與模型即時識別減速帶、石子路、坑窪等不同路況,並自動調節懸掛阻尼以減緩衝擊感。
AI底盤不僅提升駕駛舒適性,還能緩解乘客暈車等生理反應。小鵬內部資料顯示,由於AI底盤,G7前排的起伏度比賓士GLE還低42%。
支撐這一切的,是小鵬自研的圖靈晶片。Ultra版本搭載三顆圖靈AI晶片與一顆高通8295P,有效算力達到2200TOPS,是目前行業少有能同時支援本地大模型與高階輔助駕駛的算力平臺。

圖片來源:網路
Max版本使用兩顆Orin-X晶片與8295P,總算力達到508TOPS。對於使用者來說,冗餘的算力並不算“溢位”,儘管目前G7的輔助駕駛能力仍然為L2級,但越級的算力能讓現階段的輔助駕駛感受更絲滑,並且,這也是為未來OTA升級L3級留下空間。
這些算力當然被用在輔助駕駛系統中。G7所搭載的小鵬XNGP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劃線泊車、極窄車位自動泊入、窄路三點掉頭、無記憶通行ETC等複雜城市場景能力。在使用者對輔助駕駛體驗不再滿足“可用”,而是追求“好用”的當下,何小鵬自信評價“行業最強”。
更重要的是,這種AI能力在車內同樣貫通。G7配備的小鵬AI天璣座艙系統,支援寵物模式、哨兵模式、寶寶護航、智慧尋車與全場景自由對話等功能,並能相容包括蘋果、OPPO、VIVO、小米在內的多品牌生態。
Ultra版本搭載的VLA-OL和VLM雙大模型,也代表了小鵬對於語音互動未來方向的思考:不僅要做基礎的語音識別,還要做理解上下文、理解情緒,還能在普通話、粵語、英語之間切換的“聰明”的助手。

圖片來源:網路
資訊呈現方面,小鵬還加入了追光全景抬頭顯示系統。區別於傳統HUD只展示車速和導航資訊,G7的抬顯能根據雨霧天氣畫出原有車道線,主動進行視覺補全,在低能見度環境下幫助駕駛員規劃路線。細心的是,顯示畫面僅對主駕可見,避免對乘客造成光汙染,也配合高解析度與亮度動態調節,兼顧科技感與安全感。
智慧化一直是小鵬的根基所在,在G7身上,小鵬正在大秀科技肌肉。
但作為一款希望站穩家庭使用者市場的SUV,小鵬並未忽視使用者最實際的需求:空間、續航、舒適和安全。
G7整車車長不足5米,得房率卻高達88%。二排膝部空間最大可達139mm,頭部空間1035mm,身高一米九的乘客也能輕鬆翹起二郎腿。後備廂基礎容積819L,放倒後排可拓展至2277L,實測可容納37個20寸行李箱。同時,車內還有多達39處儲物設計,從7個手機專屬收納區、掛鉤、懸停小桌板,到電子密碼手套箱、前備箱、傘具綁帶等,幾乎覆蓋了家庭用車的所有使用場景。

圖片來源:網路
考慮到純電使用者普遍存在的續航焦慮,小鵬作出了現實的取捨。小鵬一開始規劃了80.8kWh與68.5kWh兩個電池版本,但最終選擇放棄小電池,全系標配大電池。Max和Ultra版本續航均為為702km,基礎款也有602km。
再配合800V平臺與5C超充,小鵬G7最快可實現12分鐘電量從10%充至80%,10分鐘補能436km。在全國佈局中,小鵬已有2348座自營充電站,實際可用的配套能力也正在擴充套件。

圖片來源:網路
舒適性同樣是G7的一大賣點。車輛配備36處吸音棉、28處空腔隔斷,NVH靜謐性優於50萬元級別車型。主副駕座椅支援加熱、通風、按摩和多向電動調節,後排座椅支援最大125°電動調節,全車配有三款定製香氛系統,從觸覺、聽覺到嗅覺,G7都在試圖和豪車對標。
迴歸使用者最關心的安全。G7按照2024版C-NCAP五星安全標準開發,整車採用超高強度鋼鋁混合車身,超高強鋼與熱成型鋼佔比合計超30%。電池包支援2000J底部防撞,AEB主動剎停最高支援130km/h,是目前行業中領先的水平。後續,小鵬還將透過OTA為老款MAX車型推送“超級AEB”功能。
從產品組合、價格配置來看,G7具備“爆款”的素質。但對小鵬來說,更重要的是要讓“智慧化”成為使用者的“日常”,要讓使用者對“智慧化”的聯想,一定要是“小鵬”。

把特斯拉Model Y拉下馬的底氣
過去一段時間,純電動SUV市場曾上演過“六大門派圍攻Model Y”的劇情。阿維塔、樂道、智界……想要把特斯拉拉下馬的車企中,唯獨沒有小鵬的身影。
如今在小鵬G7的釋出會上,何小鵬也終於對特斯拉Model Y“宣戰”。
特斯拉Model Y 是20萬級純電SUV的銷量冠軍,這款標準的“六邊形戰士”似乎具備了所有熱銷因子:突出的智慧化、紮實的續航、大空間、不俗的品牌形象,以及能讓消費者接受的定價。
一心想把Model Y拉下馬的小鵬G7針對前者的長板進行了“定點爆破”:用三顆圖靈晶片堆砌出2200TOPS的算力,拔高智慧化長板;
比新款Model Y更大的車身,以及更高的得房率(新款Model Y為80.51%,G7為88%);
此外,小鵬G7全系標配的是80.6度的5C電池、全域800V平臺,這都保證了小鵬G7不僅續航長,補能也不是問題。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在消費市場,產品間的博弈是公司整體實力的比拼。
小鵬G7的產品力對應著小鵬汽車的技術儲備。而小鵬G7的定價,則是小鵬生產體系變成熟的倒影。
依靠超級工廠的超閉環生產線,電池技術的創新以及規模化效應,特斯拉Model Y 26.35萬的定價已經堪稱價格屠夫。
而小鵬G7將Ultra版的價格制定在22.58萬,而特斯拉Model Y最低配後輪驅動版的價格是26.35萬。兩者的價格相差近4萬(3.77萬)。
但這並不是以犧牲毛利率,甚至是“虧錢賣車”為代價。何小鵬在會後採訪時回應,小鵬經營能力已經大幅改善,二季報會非常得好。
“四季度(盈利)對我來說,不是挑戰的目標。今年的經營效果會比基本上所有人想象的會好很多”。何小鵬說。
早在2022年第四季度,何小鵬明確稱,到2024年小鵬要實現整車的動力和硬體系統成本降幅達到25%。
小鵬在生產端將降本細節貫穿到方方面面:探索CIB+中地板一體壓鑄技術,將整車續航提升5%的同時降低10%—30%整車製造成本;最佳化探索CIB+中地板一體壓鑄技術,將整車續航提升5%的同時降低10%—30%整車製造成本,保證動力效能的同時減少50%關鍵成本;擴充套件一臺16000噸的壓鑄機以支援投產更大型的壓鑄件…
一系列的降本策略曾讓小鵬P7+的BOM成本下降 25%。即使在更低的起售價下,毛利率都能達到兩位數。
降本的慣性如今延續到了小鵬G7身上,這也是小鵬為何在規模化尚見優勢的前提下,還能位元斯拉Model Y 賣得更便宜。
3.77萬的差價疊加綜合佔優的產品力,這足以讓消費者在兩者之間用腳投票。
彼時“六大門派圍攻特斯拉”時,小鵬選擇了蟄伏。如今,技術與體系力無輿得小鵬終於向特斯拉亮了刺刀。
一切向好的小鵬目前正處於絕佳的衝高機會,其踩在了使用者期待、技術成熟與組織效率齊聚的時間節點,具備在主流市場站穩腳跟的要素。
更關鍵的是,G7的市場表現將直接影響小鵬下一階段的戰略選擇:如果G7銷量走俏,說明目前“市場需求+自研科技”的路線可以持續;如果銷量不振,那小鵬未來或許還要回歸慘烈的“價效比紅海”,在內卷中求生。
某種程度上,G7正為小鵬劃出一道分水嶺:是以領先技術“衝高”;還是繼續依賴價效比撬動市場。最終,這都需要交給市場檢驗。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何小鵬:我不認為小鵬汽車在走價效比路線
長達兩個小時的釋出會,何小鵬將更多篇幅去介紹小鵬G7這款產品,以及三顆圖靈晶片在智慧化領域的想象空間。
但外界對小鵬汽車的好奇還不止如此。小鵬在HUD領域與華為擦出了何種火花?小鵬G7推出602公里續航背後的考量?小鵬是否在用“低價高配”的打法狙擊特斯拉?
在釋出會後的群訪環節,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小鵬汽車產品負責人Nick接受了未來汽車Daily在內的媒體採訪,以下為未來汽車Daily在內的問答實錄(有刪改):
Q:小鵬G7在AR-HUD領域與華為合作,這裡面有什麼細節?
Nick:很多小鵬的車主反饋希望有HUD,而我們覺得HUD也適合與智駕結合,但當時沒有合適的硬體供應商。
何小鵬:就輔助智慧駕駛,我一直認為HUD是好東西,所以我也和餘總(餘承東)他們聊過很多次,現在華為的硬體做得很好,而小鵬又有很好的軟體,所以我們希望在硬體和軟體方面把這件事(HUD)做好。
Q:小鵬G7為什麼推出602公里的續航?
Nick:小鵬G7公告時就做了兩個版本,一個602公里一個702公里。在小鵬G7預售之後,很多車主還是希望能有更好的價格去購買G7,並且從問卷調查來看,600公里續航在城市也夠用。
在城市使用也夠,所以我們就把602公里的車型拿了出來。
Q:如何看待小米YU7的熱銷?
何小鵬:小米YU7在3分鐘創造了一個訂單神話,剛剛在後臺的同事告訴我,小鵬G7的前3分鐘訂單也很棒,要不要做個海報發一下?但我感覺與YU7相比還是不夠震撼。
Nick:小鵬G7的舒適性、空間和科技感是長板,而小米YU7的優勢在於顏值和操控。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進入了市場,像小米YU7這種長板很高的車型也可以實現熱銷。
Q:小鵬G7的定價是否會影響小鵬汽車整體的毛利率水平,以及盈利目標?
何小鵬:小鵬G7的經營能力不錯,並且小鵬今年的經營效果基本長會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會好很多。小鵬第二季度的財報表現會很好,並且第四季度的盈利對我來說不是挑戰。
Q:圖靈晶片的研發成本和單顆成本是多少?
何小鵬:研發成本有大幾十個億,但不能公佈具體的數字。
Q:小鵬的配置很高,但整體價格不是很高,這意味著小鵬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
何小鵬:我不認為小鵬汽車有走價效比路線,小鵬MONA比同級的車要貴差不多2.5萬-3萬。
Q:小鵬G7的L3智慧駕駛是否適配海外的法規?
何小鵬:聯合國對自動駕駛的法規沒有最後敲定,但是小鵬的車在算力層絕對會超過他們的要求。在明年小鵬出海的產品硬體都會跟上,後續等軟體OTA即可。
Q:小鵬一直在做體系化能力,最近有哪些結果?
何小鵬:今年四季度後會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們在組織、戰略、規劃、經營、供應鏈等等都做了調整。
下一步我們要做好以下四個能力的提高:第一個是更全面的技術能力,第二個就是組織能力,第三個是商業化能力,第四個是全球綜合能力。
Q:未來L4是否能執行在現在的硬體上,是否可以透過升級部分硬體實現?
何小鵬:內部推動過幾次,L4可能性不大,但特斯拉好像可以做到。目前三個限制:法規、硬體、軟體。軟體可以透過升級來解決,但法規和硬體我們國家都還沒有明確。L4很多不是看上限,而是要看下限。
Q:今後智慧座艙是不是要有單獨的晶片?
何小鵬:可以不用單獨晶片,但要有單獨算力。可以透露一下,明年高通會出一個G PU+CPU+NPU的晶片,中國很多車企會採用。
Q:面向L3是否要座艙晶片冗餘?
何小鵬:造車在安全方面必須做好冗餘,尤其L3以上必須冗餘。因此雙晶片也是一次冗餘。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