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一男子突然持刀闖入診室,將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砍傷,頭上被砍了三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左手的掌中,以及背後多處骨折,神經、肌肉、血管斷裂……
4年多後的陶勇,近日透過紀錄片《非常醫生》向社會宣告自己再次拿起了手術刀,繼續為千千萬萬的病患服務。

我對陶勇並沒有深交,記得大概還是2年前的一次聚會,匆匆有過一面之緣。但對陶勇,我卻哀其遭遇,嘆其幸運。
這起傷醫案一開始讓很多人不解,包括陶勇本人恐怕也無法理解,無冤無仇且手術成功的患者為何一定要置自己於死地?
2020 年末,陶勇在脫口秀跨年舞臺上說出這樣一段話:“施暴者是我的一個病人。他之前已做過很多次手術,最後才找到我,如果不是我的話,他早就失明瞭。但他還是對視力的恢復情況不滿意,把我砍傷了。我說這個病人,你真的很不講理。當時醫院裡人那麼多,你都能精準地把我砍傷,這難道還不能說明視力恢復得特別好嗎?你還想要什麼效果?”
在2023年的《中國衛生實業管理》上曾刊登過一篇有關暴力傷醫的研究文章,透過對186例傷醫事件分析,把施暴者特徵和動因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類:患方對診療過程不滿;對治療方案或操作不滿;對診療結果;效果不滿;對醫務人員態度不滿;對院方管理不滿;嫌掛號等候時間長;對糾紛處理或收費不滿;患精神疾病或處醉酒狀態;違規行為被拒絕或制止;親屬過世情緒激動。
尤其是對診療救治不滿的特徵和動因,2024年發表在《警學研究》的一項研究中也專門提到過。該項研究把暴力傷醫分為仇醫犯罪、回應型傷醫犯罪和偶然型傷醫犯罪三類。特別是仇醫犯罪,主要表現為犯罪人對被害人的深度怨恨並追求被害人死亡;對被害人的仇恨主要來源於犯罪人對治療效果不滿,在41起仇醫犯罪中,有30起案件的犯罪人對被害人仇恨來源於對治療效果不滿,佔該型別犯罪的73.2%(遠高於其他兩類暴力傷醫犯罪型別的比例);仇醫犯罪的犯罪行為多表現為有預謀且手段殘忍,在仇醫型別的犯罪中,共有33起案件的犯罪人在犯罪實施之前準備犯罪工具,佔該型別犯罪的80.5%。
由此可見,對診療不滿尤其是對治療效果不滿是導致暴力傷醫的最主要原因。醫學是一門侷限性學科,醫者撫慰生命,生命尊重醫者,這原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關係,卻在有些人心中完全扭曲異化。殊不知,就算是機器壞了返廠維修後,也不可能恢復到新出廠時的效果,一臺車出現事故維修之後,能和新車一樣嗎?為什麼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放在比機器比車精密複雜無數倍的“人”身上就接受不了了呢?
醫學發展至今,目前所能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只有兩個,一個是幫助患者減少痛苦,提高生存質量;一個是延長病患的生命週期。就拿癌症來說,又有多少被徹底治癒的?但正是因為有了醫學的參與,才致使大多癌症患者患癌之後繼續存活下去,有尊嚴地活著,帶癌生存。

這起惡性傷醫事件已經過去了四年多,陶勇向人們展示自己受傷手部現狀,經過漫長的康復,幸運的是如今又重新拿起了手術刀。這幾年發生在陶勇身上的詞彙有很多,跨界、演講、專訪、寫書、科研……網紅醫生……多年研究的“眼內液精準檢測技術”在全國700多家眼科醫院落地,幫助八萬名疑難眼病患者查明瞭病因……
衷心祝願上帝在為陶勇關閉一扇窗的同時,能夠為其開啟一扇門,因為這樣的好醫生不該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