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丨亢瑞卿:未來,在地球以外

清華經管EMBA2024級·新生專訪
亢瑞卿,清華經管EMBA2024級新生,2024年“CICC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北京開運聯合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運集團”)董事長,開運集團是一家深耕於商業航天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國內商業航天編目資料領域的先行者,國內首批資料資產評估中唯一的航天企業北京市首批資料資產入表試點單位,開創了商業航天科技金融的創新模式,建立了全國首個空天可信資料空間及空天資料運營中心,參與了多個航天領域的國家重點專案和國家專項的技術研製,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商業航天30強企業、2024中國資料要素服務商TOP20,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亢瑞卿
立足商業航天,著眼太空資料資產
開運集團作為一家“太空交通”管理服務商,透過構建覆蓋天地一體化的全球太空目標觀測網路,利用跟蹤、巡天、定位、定軌及編目技術,實現對太空環境的持續精準觀測,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即時太空資料庫。實現對美國TLE資料的國產化替代,解決了中國使用者在衛星軌道資料領域的潛在風險,還為航天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並搭建起商業航天與金融行業的合作平臺,為航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加速了商業航天產業的市場化與產業化程序。
開運集團始終站在技術前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探索和突破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將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航天產業深度融合,自主研發了核心產品“Aseem”,覆蓋太空管理服務和太空資料服務,形成了AOSADS兩大產品體系,主要面向政府、企業及特種領域使用者,提供軟體產品、資料產品和技術開發服務。與此同時,開運集團緊抓數字經濟、商業航天發展機遇,以太空資料要素產業化為抓手串聯整個航天產業,助力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商業航天產業新生態。
目前,商業航天逐漸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談及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的競爭格局,亢瑞卿表示過去的商業航天主要由國家隊負責,近年來,政策的支援使得大量民營企業進入這一領域。自2015年起,我國開始佈局商業航天,發展速度非常快,許多民營火箭公司不斷湧現。“當前,中國與美國在航天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與SpaceX等國際領先企業的比較中,特別是在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和發射成本效率方面,我們仍有提升和追趕的空間。但在衛星製造及其多元化應用場景的開發上,我們擁有顯著的優勢。未來五至十年,民營企業在這一領域有望實現更為顯著的突破與發展”。同時,商業航天行業的迅猛崛起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應用領域,衛星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及眾多場景的影響深遠且廣泛,遠遠超越了僅提供通訊、導航和遙感功能的範疇,其影響力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商業航天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興的應用領域。就像網際網路一樣,隨著技術和整個市場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逐漸降低,航天產業或將如網際網路般廣泛滲透至社會各領域,並逐漸展現出更加多元化和泛娛樂化的面貌。"
“當前,商業航天領域正積極嘗試多種創新模式,這些新興業態正逐步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我深信,人類憑藉其卓越的創造力和無限的想象力,在這浩瀚的宇宙舞臺上,定會構思出更多富有創意的應用場景與探索空間。”
秉承航天精神,迎來衛星網際網路時代
提及政策對商業航天發展的影響,亢瑞卿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政策和產業鏈的完善。“目前,國家對商業航天的支援逐漸增強,但仍存在一些准入門檻和限制。只有打破體制的壁壘,民營企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我們中國航天能發展到現在的狀態、水平,某一些領域可以和美國同臺競技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航天系統化工程,這一體系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也是航天精神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包括商業航天領域的從業者,都深受咱們國家航天精神的薰陶和滋養。”
在探討航天技術領域的現狀時,亢瑞卿認為當前航天領域的技術壁壘並非不可逾越,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已取得了長足進展,實現了高度的自主可控。“像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在精度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GPS系統。我相信,隨著市場的活力被激發,商業航天將迎來巨大的應用空間。未來的衛星網際網路和相關應用場景會越來越豐富,這有可能孕育出類似於谷歌或抖音這樣的行業巨頭。”亢瑞卿對未來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我認為我們已經迎來衛星網際網路的時代,人類長期以來對太空宇宙的好奇心是推動我們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的動力源泉。從地球到月球,再到遙遠的深空,人類始終在追尋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知識邊界。亢瑞卿相信,浩瀚的宇宙中仍然存在著無數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的奧秘,而商業航天的蓬勃發展將為這一探索之旅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網際網路+航天”,未來在地球以外
最後亢瑞卿提到,想進入商業航天這個領域,資源並非決定性因素,核心在於對行業的理解和創新能力。即便航天領域的門外漢,只要敢於夢想、勇於探索,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創業20餘年,重返校園,亢瑞卿希望可以透過清華經管EMBA專案獲得系統性的管理培訓和教育,希望在太空資料領域裡繼續深耕,把企業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知道“開運集團”熟知這個品牌。

記者:李安琪
編輯:張芮
責編:段茜
主編:莊麗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