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701期)楊利偉透露:登月航天員會從現有航天員裡選拔;;工信部印發《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5月1日起施行

沒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羅

#
楊利偉透露:登月航天員會從現有航天員裡選拔
中國載人登月穩步推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在“兩會面對面”訪談時提到,從登月載人飛船“夢舟”到著陸器、火箭、登月航天服、月球車等,所有這些都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各種大型實驗也都開展起來,保障設施也都已經動工。楊利偉透露,正在為下一步的載人登月做些儲備,將來的登月航天員會基本上會從目前的航天員裡面去選拔。
#
工信部印發《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
自5月1日起施行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完善航天領域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促進衛星頻率軌道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參照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規則》等相關法規和規定,工業和資訊化部近日印發《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規範和優化了國內協調工作,提升了國內協調效率。一是明確了國內協調基本原則。就國內協調地位判定標準、各單位職責分工、干擾處置和監督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二是規範了國內協調程式。明確了建立國內協調關係的條件和流程,國內協調需求徵集、彙總和公示,以及協調反饋等環節的時限要求。三是優化了國內協調機制。強化了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提出了無需建立國內協調關係的情形,減少國內協調物件範圍,引入五種完成國內協調的形式,降低國內協調複雜度。
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做好《辦法》宣傳和解讀以及配套制度的制定,確保《辦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激發航天企業活力,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
“宇宙再電離層析成像譜儀”專案啟動會順利召開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案
2025年3月7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李婧研究員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案“宇宙再電離層析成像譜儀”專案啟動會在江蘇南京召開。該專案旨在研製一臺探測靈敏度達背景極限的先進儀器,覆蓋230GHz和345GHz兩個大氣視窗,用於觀測紅移4.5-8之間的\[CII\]158微米譜線,推動亞毫米波天文學研究及宇宙再電離時代的大尺度結構前沿突破。會議匯聚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多省市科技部門及高校院所的領導和院士專家。與會嘉賓對專案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強調其重要意義,並就關鍵技術挑戰、裝置研製方案及未來應用展開深入討論,提出寶貴建議。專案依託單位和合作單位表示將全力支援專案實施,確保順利推進。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高階裝備無損檢測創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
全國唯一以高質量裝備質量控制與效能提升和產業服務為目標的無損檢測技術創新中心
近日,由航天二院201所為主依託單位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高階裝備無損檢測創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作為全國唯一以高質量裝備質量控制與效能提升和產業服務為目標的無損檢測技術創新中心,將圍繞國家市場監管戰略需求,推動高階裝備智慧檢測領域發展,助力智慧檢測發展滿足我國智慧製造發展需求。
據瞭解,該創新中心將以無損檢測技術產業化助推高階裝備製造高質量發展,緊跟全球無損檢測技術發展前沿,瞄準航天航空產品、核電裝備、軌道交通、風力發電等高階裝備及中間產品的應用可靠性評價技術瓶頸問題,開展高階裝備無損檢測的前沿性、顛覆性和共性技術研究,旨在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平臺,成為高階裝備領域無損檢測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高地。
目前,以航天航空產品、核電裝備、橋樑大型結構為代表的現代高階裝備快速發展,大量新材料、新工藝及智慧製造的應用帶來一系列監測評價難題。該創新中心將瞄準國內相關領域空白,透過發展新型、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提升無損檢測的智慧化、資訊化和標準化水平。
該創新中心理事單位匯聚行業優勢單位,由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特檢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46家單位組成聯盟,共同推動技術突破、提升行業水平。後續,中心將切實發揮創新引領作用,聚力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生態建設為一體的公共技術研究及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創新中心的示範性、輻射性作用,推動高階先進無損檢測技術發展,推進市場監管基礎能力提升,助力“質量強國”建設。
#
SpaceX即將發射NASA航天器開啟太空探索新程
SphereX和Punch航天器
SpaceX公司計劃使用獵鷹9號火箭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SphereX和Punch航天器。此次發射備受矚目,SphereX旨在對宇宙中的塵埃、氣體等微觀物質進行深度探測,有望為研究恆星、行星的形成提供關鍵線索;Punch則聚焦於日冕層,致力於解開太陽風加速等太陽物理學謎團。目前,發射團隊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確保火箭及航天器狀態良好,以迎接即將到來的關鍵發射任務。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拓展認知邊界的前沿領域。SpaceX此次發射意義非凡,一方面,它將助力NASA推進多項前沿科學研究,為人類瞭解宇宙起源、太陽活動規律等積累寶貴資料,進一步豐富天文學、物理學理論體系。例如,SphereX的探測成果可能改寫我們對星際物質分佈的認知,Punch或許能揭示太陽風對地球磁場影響的深層機制。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看,SpaceX頻繁且高效的發射任務,持續驗證著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降低太空探索成本,為商業航天發展注入動力,吸引更多資源湧入該領域,激發全球航天創新活力。
若此次發射成功,SpaceX與NASA的合作將更為緊密,後續有望承接更多高難度、高價值的發射專案。隨著資料的不斷傳回,科學界將迎來一波新的研究熱潮,催生一系列相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
太空資源爭奪加劇
國家企業或陷主權衝突
隨著人類對太空探索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將目光投向浩瀚星空,太空資源開發熱潮興起。但在此過程中,由於太空領土主權界定模糊,國家與企業間正面臨潛在衝突。目前,國際上關於太空主權的法律主要依據《外空條約》,該條約規定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不能依據國家主權要求,或透過使用、佔領等方法據為己有。然而,隨著商業航天發展,一些企業對特定太空區域資源開發提出主張,與現有國際法規及部分國家利益產生分歧。
太空資源爭奪引發的潛在衝突影響深遠。從國家層面看,可能導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不同國家因太空資源開發權產生矛盾,甚至引發外交摩擦。例如,若兩個國家對某一富含稀有金屬的小行星開發權產生爭議,可能影響雙邊關係,進而波及區域穩定。從商業角度講,企業在太空資源開發投入大量資金,若主權衝突無法妥善解決,投資風險將大幅增加,阻礙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並且,這對人類整體的太空探索程序也不利,資源開發的無序競爭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分散科研力量。
要化解太空主權潛在衝突,國際社會需進一步完善太空法律體系,明確太空資源開發規則與主權界定。各國應加強對話協商,透過多邊合作,建立公平合理的太空資源開發機制。商業企業也需遵守國際法規,在合法框架內開展業務。
#
火箭實驗室公佈2025年海上回收中子火箭計劃
為商業航天開闢新路徑
火箭實驗室近日對外公佈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擬於2025年首次實現在海上回收中子火箭。目前,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相關事宜,旨在攻克火箭回收這一航天領域關鍵技術難題。火箭實驗室的中子火箭專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中型有效載荷發射需求而設計,其海上回收方案若能成功實施,將大幅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火箭重複使用率,為商業航天開闢新路徑。
火箭回收技術一直是全球航天界的研究熱點。一方面,從商業角度看,實現海上回收意味著企業能減少火箭製造的鉅額投入,降低單次發射成本,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吸引更多客戶預訂發射服務,推動商業航天產業蓬勃發展。例如,SpaceX憑藉獵鷹系列火箭的陸地回收技術,已在商業航天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火箭實驗室此舉有望與之形成差異化競爭。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來說,海上回收面臨諸多挑戰,如複雜多變的海洋環境、精確的落點控制等,攻克這些難題將促進航天工程、材料科學、自動控制等多學科融合發展,帶動整個航天技術水平提升。
若火箭實驗室2025年首次海上回收中子火箭順利,後續其將加快構建可重複使用火箭體系,提升發射頻率,拓展市場份額。其他航天企業或受啟發,加大在火箭回收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形成百花齊放的創新局面,促使全球航天發射成本持續下降,讓太空探索更加經濟可行。
#
印度:太空正逐漸成為重點關注領域
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太空正逐漸成為印度重點關注的主要領域。印度深刻認識到太空在軍事、通訊、導航以及科研等諸多方面蘊含的巨大潛力,近年來持續加大對太空領域的投入與探索力度。一方面,印度積極推進衛星發射計劃,構建更為完善的衛星通訊網路,旨在提升國內通訊覆蓋範圍與質量,同時增強軍事通訊的保密性與可靠性;另一方面,在航天科研專案上發力,致力於研究太空環境對各類技術的影響,為未來的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任務夯實基礎。
這一趨勢帶來的影響廣泛且深遠。從國家安全層面看,太空領域的發展為印度提供了更為敏銳的軍事偵察、預警能力,讓其在區域地緣政治博弈中擁有更強的資訊掌控力,有效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在經濟領域,蓬勃發展的太空產業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繁榮,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刺激科技研發投入,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然而,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瓶頸、國際太空競賽壓力等,這要求印度不斷突破創新。
印度必將進一步深化太空戰略佈局。一方面,會持續增加研發資金,招攬頂尖人才,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尋求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航天專案,借鑑先進經驗,提升自身在國際太空領域的話語權,向著成為太空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
#
太空專案管理公司Charter在SXSW大會中推出太空保險產品
目前僅有約3%的執行衛星投保了損失和第三方損害險
加州的太空專案管理初創公司Charter Space在昨天(2025年3月9日)的SXSW大會上宣佈,其太空保險產品已開放早期訪問。Charter Space執行長Yuk Chi Chan表示,這一產品旨在透過與全球五家最大的太空保險公司合作,擴大整個太空行業的保險覆蓋範圍。這些合作伙伴包括Munich Re、AXA 、ASIC以及Lloyds of London的經紀公司Price Forbes。
傳統的太空保險通常覆蓋位於地球同步軌道(GEO)上的昂貴資產,由於保費高昂,足以支撐複雜的承保流程。然而,對於大多數發射小型、低成本衛星的公司來說,這種保險服務仍然遙不可及。根據Charter的估計,目前僅有約3%的執行衛星投保了損失和第三方損害險,而在低地球軌道(LEO)上執行的衛星中,這一比例甚至不到1%。
#
英國核聚變動力火箭概念影片釋出
比衝上萬!
英國Pulsar Fusion公司釋出“太陽鳥”(Sunbird)核聚變動力火箭概念影片,所使用的火箭發動機為Duel Direct Fusion Drive(DDFD),預計在2025年進行靜態測試,在2027年在軌演示,未來可作為太空拖船執行多種深空任務。
DDFD火箭發動機比衝為10000~15000 s,功率為2MW,載荷重量為1噸,使用氘和氦3作為推進劑。等離子體中產生的輻射能首先被捕獲並轉化為電力,用來維持等離子體的溫度、啟用磁場線圈、充電電池、進行通訊和姿態控制等。然後在等離子體邊緣注入一些推進劑,被等離子體加熱後透過一個磁性噴管加速排出,形成一個高速的尾流,從而產生推力。這種推力能夠根據需要調節大小和方向,使得飛船可以在太空中靈活地轉向和變軌。
“太陽鳥”可以作為太空拖船,搭配裝有該公司Marsranger 10KW霍爾推力器的子航天器,進行軌道轉移,在軌部署有效載荷,還可執行火星探測、木星土星等外行星探測、月球軌道補給、小行星採礦運輸、深空望遠鏡等多種任務。
#
西湖大學釋出新智慧體
可自我進化
西湖大學AGI實驗室張馳團隊推出了AppAgentX——一款具備自我進化能力的GUI代理。它能夠在不斷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習並最佳化自身的行為模式,實現更加高效的操作。從實驗結果來看,AppAgentX從單步的執行效率到總體的API token消耗,在多個GUI互動任務上展現出了顯著的“降本增效”。
#
五位參加特朗普就職典禮的富豪財富縮水2090億美金,馬斯克最多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
在通脹與政策不確定性的雙重夾擊下,當地時間 3 月 10 日,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特斯拉盤中大跌 9.2%,股價較歷史最高價「腰斬」;納斯達克指數盤中重挫逾 3%。
北京時間 3 月 10 日晚間,美股三大股指齊跌。截至 22:52,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 1.01%,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51%。「恐慌指數」VIX 觸及去年 12 月 18 日以來的最高位,上漲 3.52 點至 26.89。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下,市場擔憂通脹可能會捲土重來。
美股「七巨頭」領跌。特斯拉盤中大跌逾 9%,較歷史最高價「腰斬」。訊息面上,瑞銀分析師下調對特斯拉的預期,將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目標股價從 259 美元下調至 225 美元,同時維持「賣出」評級。瑞銀將其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預測從此前預估的 43.7 萬輛下調至 36.7 萬輛。
此外,英偉達、Meta 跌逾 3%,蘋果、谷歌跌逾 4%,亞馬遜跌逾 2%。
諾和諾德跌超 9%,原因是其新一代減肥藥物 CagriSema 在最新臨床試驗中未能達到預期的減重效果。根據公司釋出的資料,CagriSema 在一項為期 68 周的試驗中,幫助患有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年患者平均減重 15.7%,低於公司此前預期的 25%。
隨著投資者對關稅政策、通脹以及美聯儲降息節奏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華爾街的焦慮情緒正在上升。上週,美國股市遭遇今年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週。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較其近期收盤高點跌逾 10%,標普 500 指數較 2 月 19 日的歷史高點跌逾 6%。
#
微軟「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庫新增高度可自定義模版
一鍵建立 AI 聊天機器人
微軟3 月 10 日發文,宣佈為旗下「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庫引入一款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模板,其作用正如其名,就是為了便於開發者快速構建 AI 聊天機器人應用,相應模板基於 Blazor 架構,開發者可以利用終端命令在 VS / VS Code 中安裝使用相應模板。
據介紹,該模板的一大亮點在於支援自定義資料聊天功能,開發者可以直接將 PDF 等檔案新增到專案中,系統會自動建立索引並構建向量資料庫,使聊天機器人能夠理解並引用這些內容進行互動。此外,模板支援本地向量儲存和 Azure AI Search,滿足不同規模和需求的應用場景。
微軟強調,相應模板具有高度可擴充套件性。開發者可藉助「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庫本身為聊天機器人增加自定義功能,例如透過新增 C# 函式,讓聊天機器人整合天氣資訊資訊或其它第三方服務,從而進一步提升應用實用性。
微軟同時表示,其計劃陸續擴充套件模板型別,持續發展 .NET 的 AI 生態,同時微軟還將與 Semantic Kernel 等團隊合作,提供更多與語義分析相關的解決方案。目前開發者可以透過官方 GitHub 頁面或.NET AI 社群提供反饋,幫助微軟不斷改進模板功能,滿足開發者實際需求。
>End
>>>                      
太空與網路綜合轉載。來源:參考訊息、光明網、國際火箭發射、國際航天愛好者、微視航天
支援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部分圖片難以找到原始出處,故文中未加以標註,如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 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豔玲、哈玫,周泳、邱莉、黃榕、娜娜
主筆記者:李剛、魏興、張雪松、霍劍、樂瑜稻子、趙棟
策劃部:楊豔、若㼆、李真子
視覺總監:董濘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偉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王錦熙、瑾怡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等事宜,請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務合作;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13811260603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 衛星與網路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 衛星與網路總部負責人:農燕
· 會議活動部負責人喬顥益、許克新、董今福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劉雨菲
· 本平臺簽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楊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