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精彩成為過去|僅剩94套

2008年,《文化縱橫》秉承“文化重建”的使命正式創刊,轉眼已經度過了十餘載春秋。從鉅變中的全球南方」到“一帶一路”十週年」,再到中國式“產業升級”」,2023年我們策劃的諸多選題,時至今日被許多朋友看到、討論。值此機會,我們查詢庫房,勉力湊出100套雜誌,邀請您一同重溫走過的思想道路。
數量有限,暫不拆開售賣,煩請諒解。
以下為2023年度總目錄:
「2023年第1期」
大分裂中的世界經濟
編輯手記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中國佔據新世紀汽車產業競爭制高點   
陳俊廷
人工智慧產業政策的歐盟方案
姜蘇玲
封面選題:大分裂中的世界經濟
“超級全球化”的終結——世界經濟協作危機何以發生 
於春海、楊雯琦
“穿透迷霧”:烏克蘭危機與世界經濟的底層邏輯
盧周來
嚴鵬
去全球化,還是全球化新安排?——2023年全球與中國經濟展望  
曹遠征
歷史觀
傳統中國的體制容量與中國歷史連續性
李磊
近代以來中國的政-教關係與文化領導權
張翔
專題:21世紀社會主義
“參與式社會主義”的中國道路  
黃宗智
探索共同富裕的企業模式
封凱棟、陳俊廷
重新認識西方
王麗瓊
學術評論
中國歷史敘述中的民族政治——以“漢化”語義流變為例
馮乃希
國富論
打造“第三資產池”:戰略轉型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楊帥、董筱丹、溫鐵軍
走出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的誤區——洛陽地區國企改革的啟示
李君然
在民間
張衝

世界體系鉅變中的全球南方‍‍‍‍‍‍‍‍‍‍‍‍‍
編輯手記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美國還能打“網際網路自由”這張牌嗎? 
沈偉偉
《通脹削減法案》意欲何為
李誠予
封面選題世界體系鉅變中的全球南方
“剩餘”和規模難題:第三世界發展之困
許準
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過早去工業化
秦北辰、胡舒蕾
全球南方能否成為中國新的戰略縱深?
李小云、徐進
引重致遠 以利庶民——南南論壇與全球大學的12年實踐
劉健芝
重振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全球南方的歷史宿命與未來選擇
【印度】維傑·普拉沙德
歷史觀
張居正是什麼樣的改革家
朱永嘉
21世紀社會主義
發展型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社會主義的方向
姚中秋
世界觀
宋磊
脆弱的地區紐帶——石油租金與阿拉伯政治經濟秩序的演變
李海鵬
縣域研究
縣域發展何以陷入“房地產化”
仇葉
以公共服務供給為中心:中西部農業縣的功能轉型
安永軍
學術評論
瞿宛文
焦點
超級企業與全球不平等
鄭宇
全面認識資本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的兩重性
周建明
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選擇——以貴州某國有企業實踐探索為例
楊春、吳馳宸、楊科

21世紀社會主義
編輯手記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拒絕淪為美國附庸?—艱難的歐洲戰略自主之路
孫田月 魏南枝
歐洲“再武裝”或陷入窘境
王思羽 沈亦豪
封面選題21世紀社會主義
“數智社會”與 21 世紀社會主義文化領導力
高世名
新時代,新自覺——如何在當下重新思考社會主義
章回
“勞動 – 剩餘”主義與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領導權問題
林炎志
什麼是中國社會主義?
姚洋 秦子忠
學術評論
趙剛
趨勢
大模型:人工智慧思想及其社會實驗
陳小平
焦點
推動中美關係重回穩定正軌
政武經
全球南方
曹豐澤
有天花板的強人政治:國家 – 社會結構中的印度政黨
張忞煜
新自由主義之後:墨西哥往何處去
張青仁
國富論
都市圈:中國城市化的“下半場”
周偉林
縣域研究
強舸
觀察·文化
中國電影:走出失敗主義
劉復生
歷史觀
漫談 20 世紀 80 年代的“兩個運動”
——“後文革”時期的社會主義改革和“新啟蒙”(上)
李陀

直面“技術-權力”的時代
編輯手記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印度何以成為“推特五常”
詹丹妮
急速成長中的美國青年左翼
杜澤虎
封面選題直面“技術-權力”時代
平臺發包制:當代中國平臺治理的內在邏輯
胡凌
當人工智慧學會編織“意義之網”
李晟
再造“數字後福特主義”
賈開
給技術治理做減法——再思城市治理的數智化
徐偲驌
焦點
美國對華經濟脫鉤能走多遠?
曹遠征
國富論
一個超級企業的崛起樣本——中國商飛的堅強起飛之路
李巍
社會結構變遷
在鄉農民: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壓艙石
楊華
豐俊功
市場與體制之間的國企職工
臧雷振 蓋建澤
世界觀
中東為什麼大和解
吳冰冰
遊天龍 聶忠思
縣域研究
以縣為家:紮根型城鎮化的縣域實踐
董磊明 謝梅婕
政策
孫喜 劉玉妍
歷史觀
漫談 20 世紀 80 年代的“兩個運動”
——“後文革”時期的社會主義改革和“新啟蒙”(下)
李陀

重構全球化——“一帶一路”十週年
編輯手記
新型國際體系已顯露雛形
《文化縱橫》編輯部
域外
重振“民主兵工廠”?—歐美軍工業產能危機及其應對
任慈
關鍵礦產:從“工業味精”到“新石油”
鄧歡娜、李竺畔
封面選題重構全球化——“一帶一路”十週年
從去風險到去美元化:金磚貨幣與國際金融秩序的未來
高柏
超越債務問題——非洲的開放性發展融資之路
唐曉陽
為了非洲的自主:發展優先的生產性援助
周瑾豔
巴西再工業化與中國的角色
王飛
經典重溫
“三建合一”的中國革命道路
吳重慶
觀察·文化
定製對外形象:日本文化輸出的特殊DNA
潘妮妮
歷史觀
鐵路作為陸權的樞紐
嚴鵬
世界觀
從帝國邊疆到絲路樞紐:中亞地區的近現代轉型
施越
“東食西宿”?——新中間地帶在中美之間如何選擇
鍾準
國富論
以“國手”撬資本——高新產業中的政府引導基金與國家角色
黃冬婭、張辰茜
觀察·社會
談“職”色變:當代青年就業心態分析
曹東勃、呂小寧
打造“洛川蘋果”:鄉村振興中的政府、市場與社會合力
陳航英
企業為何主動參與社會創新——以社會化應急為例 
潘桐、房莉傑
歷史觀
此消彼長之間:南非與東南非洲的新興經濟體
曹豐澤

“升級”中國:尋找發展新動力
編輯手記
文化重建:從中國問題到世界問題
—— 《文化縱橫》十五年回顧
楊平
域外
大國競爭漩渦下TikTok案
陳靚
封面選題:“升級”中國:尋找發展新動力
中國電動汽車崛起的秘密

高柏
“合肥模式”:地方發展主義新型別

郭年順
技能升級如何匹配產業升級?——從國家主導到面向企業需求  
許輝、姬煜彤
駕馭模組化:政策正規化變遷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宋磊
政策
許準
世界觀
從金字塔世界體系到網狀全球化
王湘穗
專題:足球與社會
嵌在社會中:中國“社會足球”發展戰略報告
修遠基金會
近代中國“足球之鄉”的形成——一項西式體育運動在廣東梅縣
趙崢
新型跨國企業
非洲數字電視普及的中國方案——四達時代的非洲之路 
翟秀鳳、王維佳
焦點
在制裁中艱難發展——對實體清單及其關聯企業的分析
張思、林錚宇、唐中柱
縣域研究
“小縣大城”:新型城鎮化的未來樣態?
周立、羅建章
欠發達縣域的“產業轉移陷阱”
李婷
經典重溫
“楓橋經驗”何以誕生
林新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