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公眾號點選右上角“…”設置星標 ↓
【導讀】全球南方為什麼必須要構建自主的發展理論知識體系,在理論建構和話語權上牢牢掌握主動性?一些流行的觀點可能認為,知識本身是具有普遍性的、人類的行為和社會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徵,自然會分享很多共同的知識和理論。西方社會科學生產出的那一套發展主義經濟學、社會學的知識本身可以被用於全球南方的發展實踐。全球南方沒有必要強調自身知識的特殊性。但,這樣的觀點真的站得住腳麼?
本文透過對上一輪主導南方國家發展實踐的“發展主義”知識生產與應用過程中的權力結構進行精準地分析,有力地說明了為何全球南方必須建立自身知識體系的自主性、打造“新發展主義”。知識確實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但也必然是政治性的。二戰後,伴隨著殖民地的獨立自主程序,以往歐洲殖民主義者建構起來的“文明/開化”話語不再能統合世界。美國必須建構起一套新的普遍性話語,既能夠建立維持全球霸權、又要回應新興獨立國家的政治訴求。“發展”與美國主導全球的權力訴求融為一體,為了對發展的過程進行控制,“發展主義”應運而生。在美國的主導下,西方世界逐漸建設了一整套國際發展援助體系。藉助這一龐大的體系,發展成為了發達國家透過援助和干預支援新興的獨立國家經濟發展的“社會工程”。
隨著“發展”一詞被美國主導,許多重要的南方國家發展的經驗、理論,甚至是南方國家自身自主的發展願望都被圍繞發展理論的各種討論選擇性地忽視了。雖然早期的發展理論很大程度上借鑑了上世紀拉丁美洲、中國的發展經驗,但後來逐漸走入學術和政策舞臺的發展主義理念,除了少數技術性的要素外,基本都是基於西方思想和實踐的建構性知識產品,幾乎毫無例外地將理論框架建立在脫離欠發達國家實際、迎合西方社會進化論和政治制度偏好的基礎上。許多從欠發達地區具體發展實踐中生長出來的理論也受到了有意無意的忽視。南方發展問題被西方發展理論家們“想象化”和“自我知識化”。發展主義也被批評為後殖民主義。
正因為當前的發展主義是從戰後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生長出來的,發展主義中既包含南方國家本土性的、雜交性的、後發性的自主發展的訴求,又不可避免地被批評為霸權的、殖民主義的西方話語。發展一詞也遭遇了廣泛的誤讀,發展對南方國家的重要性也在各種批判性討論中被模糊。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恰恰是因為南方國家在理論建構和話語體系上一直處於被動地位,只能透過外來知識體系表達自身的訴求。長此以往,南方國家最終就會喪失自主發展的能力。
如今,國際體系正在發生劇變。全球南方的興起,全球南方之間新的發展資源、發展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正在為全球南方構建自己獨特的、本地化的發展路徑提供堅實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南方總結自身在地化的發展經驗、打造新的發展主義知識體系,顯得尤為可行且必要。全球南方只有堅持實踐為基礎的理論自信,才能把新發展主義這一全球南方發展的理論武器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髮展理論的主動權,推動實現全球南方的共同發展。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4年12月刊,原題為《新發展主義:可否成為全球南方的理論武器?》,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新發展主義: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2024年12月刊,原題為《新發展主義:可否成為全球南方的理論武器?》。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訂閱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