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到底改了啥?

昨天的文章裡,常爸給大家簡單拆解了一下小小常剛剛拿到成績的北京海淀區四年級數學期末考卷,一起感受了一下新課標落地後的考試新趨勢。繼語文新課標之後,昨晚也請到了專業的數學老師開了場乾貨直播。
對這個話題,大家都討論得特別熱烈。
新課標已經實施兩年了,考核標準逐漸深入到了各學段的考核當中。尤其是今年9月份要換教材,教材的更換會把新課標全新的教學與考核方式更深入地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中,所以,未來的考試又活,又難,又多元一定是必然的!
可以預見的是,之前大家習慣的死記硬背、盲目刷題、套用模板以及“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習方式,在未來完全不好使了!
就數學這門學科,新課標指導下的靈活命題,要求孩子們必須能夠掌握:
由表及裡的邏輯思考能力、動手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取關鍵資訊的能力、理解真實情境應用的能力!
看到這裡,估計不少家長要問了:新課標到底改了啥?新教材到底變在哪裡?這些變化對孩子未來的考試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該怎麼辦?
別急,常爸今天就把最近所學統一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看文章前,插播下廣告:今晚9點和明早8點,有關於數學思維產品的直播,感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一、新教材到底變在哪裡?
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分為幾個大的模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以及綜合實踐。對比了新舊教材對於知識點掌握程度的要求發現:
  • 新教材弱化了代數里的負數、方程與反比例,將其挪到了初中
  • 強化了圖形與幾何部分,增加了尺規作圖,拼圖、圖形分類等教學內容,加大了空間觀念,更注重幾何的直觀性
  • 特別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我們從四年級新舊教材的對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變化趨勢。
(四年級新舊教材對比圖)
圖形與幾何
“圖形與幾何”部分一個最引人關注的變化就是引入了尺規做圖,這原來是初中的內容,為什麼下移到小學4年級呢?
這其實體現了本次新教材在教學理念上的一個重大變化!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小學主任吳正憲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提到:新教材加入尺規作圖,除了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孩子們在實操中學會觀察、思考、糾錯,從而體會到創造與驚喜!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幾何與圖形”考核層面,直觀性與趣味性也取代了之前的抽象與乏味,更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去觀察理解。
舊版教材關於圖形旋轉變化的練習題vs.新課標例題對比
綜合實踐能力
常爸以為,新教材的“新”的核心點就在於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思考、學習過程。
以往很多學生對於知識的學習都是停留在死記硬背概念或者套用公式裡,但是新教材從教學方式到考核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學生具備自主探索、建構、推導、探索概念的形成過程、公式法則的推導過程、數量關係的分析過程以及規律發現的過程,從而透過數字表象,理解數學的本質。
比如:2023-2024年北京朝陽區四年級第一學期的考試題,沒有直接考除法計算,而是考的孩子對於除法概念本身的理解。
無獨有偶,2023-2024學年北京海淀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期末考試題,考乘法同樣不考計算,而是考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構成:
到了高年級,考核的難度更是直線攀升:比如這道東城五年級上學期的數學考題,採用反向操作,透過給出答案,讓孩子用自己的思考與語言倒推解題思路。
海淀區六年級期末考試的圖形探索與理由闡述,並由此進行共性的歸納總結。
很顯然,未來的數學考試,考的不再是孩子對於知識點的掌握與記憶,而是更加關注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維的養成,被真正貫穿到新教材的每一個章節內容之中!
情景化與跨學科
社會上經常能夠聽到關於現代學生高分低能的吐槽,而孩子們也經常缺乏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的都沒用,不知道為啥要學。想必未來,這種現象會得到極大的改觀。
因為新課標與新教材的落地,讓我們看到:從小學教材的內容設計到考核中,都加入了真實情境的設計。想必敏感的爸爸媽媽們已經發現了,孩子的作業和考試題和真實生活場景越來越契合。
東城五年級的數學考題,將時下流行的網約車情境融入其中,讓孩子根據計費規則實算需要支付的車資費用。
密雲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考題,直接把個稅問題融入裡面:
海淀六年級考題中,涉及到電動腳踏車的電池充電問題:
還有銀行存款利率問題以及分期付款購物的問題:
可以肯定地說,帶有生活情境的題目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學習知識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在未來的生活中用起來!
二、新教材出臺對於考試的影響具體是什麼?
  • 會減少的:單純考查技能熟練性、機械性題目;
  • 會增加的:考察學生思維過程性、靈活性、綜合能力的題目;
  • 會變化的:把原來簡單直接的問題包裝成含有真實情境、綜合性、跨學科、有意義、數學文化的問題
三、我們做家長的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與適應這些新變化呢?
除了教材上的例題要仔細研究,懂讀、學透之外,教材上的練習題也非常重要。
首先,重視新教材!
以前總覺得課內簡單,教材根本沒必要看的家長們,一定要關注教材,特別是關於概念、公式、模組內容的推演、理解與表達,經典例題以及練習題,一定要幫助孩子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學習歸納總結規律,舉一反三。
今年高考卷就有教材例題直接原題直出的,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第二,多和孩子一起體驗身邊的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比如電錶水錶(階梯計費),開車打出租車(里程錶),影子(角度、
正比例)
,過生日(年月日),睡眠時間(時分秒),購物(人民幣、
促銷、打折)
,整理物品(分類與整理)……別老覺得孩子小,家裡事用不著他操心,其實能夠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用得著,孩子學數學的心也會更積極!
第三,注重數學表達。
給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不妨多有意識地問問孩子:“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這一步為什麼這麼做?”等過程性問題,讓孩子覆盤一下可能內容,比如給自己講講某道題的解題思路或者知識點的推理過程等等,日常說的多了,考試的時候知識內容與表達邏輯就都練出來了!
第四、閱讀訓練。
閱讀速度,閱讀題材,以及閱讀後做複述、抓關鍵資訊,因果關係,不僅僅是語文考試需要,數學同樣需要!
教材改革的底層邏輯是國家教育理念與培養人才思路上的大變革,我們應該順應大勢所趨,對於孩子的學習規劃也要進行相應調整。
暑假馬上來了,如何更有針對性地利用這段時間,幫助孩子適應全新的學習與未來考核的模式,是咱們有必要同心同力好好琢磨的事兒,今天我們邀請到猿輔導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孫小炎做客常爸直播間,專門就教材變化與我們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做過渡與適應展開訪談,歡迎大家關注。
專家支援
孫小炎
  • 猿輔導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新思維產品負責人
  • 金獎教師
👇立即預約👇
如果家長們對海淀三年級-六年級的期末數學試卷題目感興趣,可以新增以下小助手,回覆“數學”領取資料。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