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修憲後為何遲遲不願公佈新版憲法全文?

作者 / 林海東
2023年12月31日,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決定把北南同族同質關係重新定義為朝韓敵對交戰國家關係。我們把這一變化簡稱為“北南變朝韓”。
2024年1月15日,金正恩前往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十次全體會議發表施政演說,詳細闡述“北南變朝韓”的政策意圖,提出一系列涉及北南民族、統一的修憲建議,並要求在朝鮮憲法中首次加入領土疆域主張表述,還當場下令拆除“不三不四、難看的東西”——平壤統一門,即祖國統一三大憲章紀念碑。
但從那天之後,修憲的事情黑不提、白不提;到2024年6月的勞動黨八屆十中全會,還在給最高人民會議提“積極修憲”的要求。
2024年9月15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將於10月7日召開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了會議的修憲議程。這引發了外界期待,普遍認為金正恩1·15的修憲建議應該落實了。
2024年10月7-8日,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一次會議如期召開,也確實修了憲。然而,讓外界大跌眼鏡的是,只修改了“勞動年齡和選舉年齡”的有關規定,朝韓與領土的事情隻字不提。
隨後,發生了朝鮮炸燬朝韓間公路鐵路、朝韓邊境要塞化等“永久封鎖朝韓邊境”事件,以及“韓國無人機入朝”事件。這兩件事情,大大吸引了外界眼球,把外界的注意力轉向了朝韓關係驟然緊張方向上。
然而,弔詭的事情發生了——
2024年10月16日,朝鮮國防省發言人釋出訊息稱,上述永久封鎖朝韓邊境軍事行動,是朝軍根據“把大韓民國規定為徹底敵對國家的共和國憲法要求”所採取的必然與合法措施。國防省發言人透露出來的這一資訊,大致意味著朝鮮憲法中關於“北南”的部分已經修改成了“朝韓”
2024年10月24日,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第33次會議審議並一致通過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歌法》。這部《國歌法》的頒佈實施,滯後於朝鮮國歌歌名的更改和歌詞刪改“三千里江山”,屬於後找補,而且《國歌法》作為憲法的下位法,它的制定與頒行,也大致意味著朝鮮憲法中關於“北南”的那些民族、統一表述已經被修改。
但是,至今外界沒有人看到修訂後的朝鮮憲法全文,朝鮮官網上的憲法連結仍然是點不開的
2024年12月5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將於2025年1月22日召開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二次會議,再次在公告中明確提及會議的修憲議程。這再一次提高了外界的胃口,但期待程度已經有所降低。
2025年1月22-23日,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二次會議如期舉行,也再次如預告的那樣修了憲。然而,這次修憲仍然與朝韓和領土無關,只是給中央法院、中央檢察院改了名字,與國際接了個小軌,改成了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奔著“正常國家”的方向又邁出了一小步。
而元帥,也並未如外界期待的那樣到會發表施政演說。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的這次全會,也就這麼波瀾不驚、平平淡淡地開完了。元帥再一次顯示怹神鬼莫測的身法,讓我們這些外界的觀察者吃了一閃。
搞清元帥想什麼,首先要問一個“為什麼”。
在我看來,關於朝韓的修憲結果至今不公佈,大抵是因為元帥認為機會不成熟,無論是去年10月還是今年1月拿出來,都只會給半島局勢添亂、給自家的內部穩定添堵,所以捂著蓋著、千呼萬喚不出來。同理,元帥沒有發表施政演說,沒有詳細闡述八屆十一中全會制定的2025年度內外政策,也大抵是因為當下的局勢不明朗,八屆十一中全會公報裡那些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內外政策還不急著詳細說明,保持一點戰略模糊,以靜制動、靜觀其變,等國際、地區和半島局勢變化得大致有個輪廓之後再說。
今天的《勞動新聞》,雖然與此次最高人民會議有關的數條新聞佔據了整整四個版面,但無論是新閣揆樸泰成宣誓就職、做他任內的首份內閣工作報告,還是2024年財政決算報告、2025年財政預算案,以及那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最高人民會議各專門委員會人事變動,都是套話、空話與程式性、日常性的調整,釋放出來的資訊不及八屆十一中全會新聞公報的十分之一。這不由讓人想起花和尚的一句名言——淡出鳥來!(丹東草莓差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