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
尹錫悅2025年1月15日上午因涉嫌內亂罪被捕;1月19日,韓國法院簽發拘留令;1月26日下午,韓國檢方對尹錫悅提起拘留起訴,此後尹總統就一直待在首爾拘留所的單人監室內。

2月4日,尹錫悅方面提出了撤銷逮捕的申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刑事合議25庭3月7日進行了批准。措施本身不影響尹錫悅面臨的違憲審查,只是針對公調處、檢察廳的刑事指控,尹錫悅將繼續在非羈押狀態下受審。從他第一天被羈押開始算,尹錫悅這次一共蹲了51天拘留所,在歷任韓國總統中,算是比較“資淺”。
撤銷逮捕,韓語原文術語是“拘留取消”,指沒有拘留事由,或事由變更時,檢察官、被告人、辯護人等可以向法院申請取消拘留的制度。
尹錫悅提出申請的理由,是一個技術細節上的紕漏。尹錫悅正式被捕後,拘留期限為1月25日,但檢方26日才對尹錫悅提起訴訟,因此拘留不合規。對此,檢方反駁稱,如果不把必要的審查時間計算在內,檢方提起訴訟的期限完全合法。
法院方面的意見,認為羈押期限應以小時而非天數為單位計算,尹錫悅確實是在羈押期限屆滿後才被檢方起訴,檢方的程式存在瑕疵。而且高階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偵查範圍不含內亂罪,且公調處和檢察廳是兩個獨立的偵查機構。但雙方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私下協商,分期適用《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羈押期,“串謀”算計尹錫悅,這個過程中沒有經過正當程式。但這種對在任總統抓捕調查的“正當程式”到底是什麼,韓國的《公調處法》沒有規定,大法院也沒有相關的解釋,必須明確相關流程並消除關於偵辦過程合法性的疑點。綜合考慮,決定撤銷逮捕。
雖然只是一個圍繞程式細節的爭拗,尹錫悅的獲釋也只是一個暫時性措施,憲法法院的審判也還沒出結果。但是韓國保守和進步兩個政治陣營還是把尹錫悅獲釋渲染成了違憲審查的預熱,以此提振被漫長的政治鬥爭搞得疲憊不堪的民意,同時向憲法法院施壓,影響真正有關鍵決定意義的違憲審查的結果。韓國各個政治派閥如同互相用槍指著頭,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分神懈怠。
進步陣營的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發言人韓珉洙表示,法院批准釋放內亂頭目(尹錫悅)的決定欠妥,檢方應該立刻提出抗訴。法院此次決定不會給憲法裁判所(憲法法院)對尹錫悅彈劾案的判決產生影響,兩者毫無關聯。
保守陣營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臨時領導人)權寧世在記者會上表示,與國民一道,就法院基於法理和良知做出明智的決定表示歡迎,希望憲院能立足憲法價值對總統彈劾案作出公正的判決。
忠於尹錫悅的總統室以發言人名義發表新聞稿對法院的決定表示歡迎,並稱總統室將與國民一道期待總統儘早恢復職務。

在野黨提到的抗訴,指根據韓國法律規定,檢方可以在7天內挑戰法院的決定,法院將再次進行判斷。這次回家,尹錫悅能安穩地住多久,現在還說不太準。
而針對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這一有巨大政治動量的決定,質疑甚囂塵上。核心焦點集中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刑事合議25庭的主審法官池貴淵身上。
2024年4月5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刑事合議25-2部對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涉嫌《資本市場法》中的不正當交易行為、操縱行情、業務瀆職等罪名,宣判無罪。同時被起訴的前三星集團未來戰略室(未來戰略室)室長崔志成、前未來戰略組長金鐘中、前未來戰略室次長張忠基等13名被告人也全部被判無罪。
該案件僅檢察機關的調查記錄就達19萬頁,在超過3年的時間裡進行了106次審判。當時主審的部長法官,是樸正濟、池貴淵、樸正吉。
還是在這位池貴淵法官的主審下,2025年2月10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第25刑事部對三星電子前高管金某向中國企業洩露韓國核心半導體技術,違反《防止資訊洩漏及保護產業技術相關法律》,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同時被起訴的原分包商員工方某、金某,分別被判處2年6個月、1年6個月有期徒刑。
金某曾任三星電子部長,被指控在2016年跳槽至中國新成立的某半導體公司時,洩露了三星電子DRAM記憶體晶片相關製程工藝的資訊。方某曾任三星電子旗下半導體裝置供應商A公司的團隊負責人,被指控與金某等人合謀,竊取公司半導體沉積裝置的技術資料,並洩露給中國公司。
韓國法院認定,檢方對被告的大多數指控成立,並認為“以金某為首的被告人竊取了受害公司的重要資料,並將其用於為一家中國公司製造產品”“金某洩露了三星電子的技術資料並加以利用。是妨礙相關領域正當競爭和貿易秩序的嚴重犯罪,對韓國國家產業競爭力造成重大負面影響。考慮到中國競爭對手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三星電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這也是韓國有史以來,類似案件的最重判罰。
理論上法官應中正持平,池貴淵法官的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過於強烈,被外界認為是尹錫悅能憑技術瑕疵脫身的核心原因,韓國進步陣營的擔憂,是保守陣營是不是透過在法律界的能量,對法院的人事安排施加了影響,更擔心尹錫悅憑藉強大的律師團隊和法律資源,是不是也能在違憲審查中故伎重演,找到技術瑕疵,成功“復辟”。
這一擔憂,對韓國進步陣營政黨及其支持者來說,並非完全是杞人憂天。根據韓國憲法第6章關於憲法裁判所的規定,憲法裁判所由9名憲法法官組成,由國會、大法院院長、總統各推薦三人。滿員的情況下,要達成有效的彈劾、違憲裁決,需要9人中的6人達成一致。


目前韓國憲法裁判所(憲法法院)有8名法官在任,1名法官從缺。從出身、背景、過往的判決來看,目前8人中,進步:保守:中立的比數,是3:2:3,如果將溫和保守也算作保守陣營,則進步:保守則為3:5。這就給彈劾透過的6票門檻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反而尹錫悅只需要說服3位中立法官中的一位,就能逃出生天,“復辟”總統。

特別是在韓國現在政治氣氛劍拔弩張的情況下,圍繞憲法裁判所的法官任命,韓國朝野兩黨的鬥爭極為激烈。尹錫悅被停職後,順位成為代總統的總理韓悳洙就是因為不願意簽署法官任命而被共同民主黨彈劾。現在空缺還剩下一個沒有補齊,且應該任命由國會推薦的人選,這一票“倒尹”鐵票,當然就更加會引來進步陣營的力推,和保守陣營的阻撓。
韓國代總統崔相穆向前輩韓悳洙學習,不願意涉入黨爭,以“朝野沒有達成一致”為由,拒絕簽署國會推薦的馬銀赫法官的任命。導致國會方面又拿出了違憲審查的武器,將崔相穆告到了憲法法院。韓國憲法法院在政治上可以說技高一籌,一方面判崔相穆違憲,憲院法官候選人馬銀赫的推選過程合法合規,代總統拒絕任命屬於侵犯國會權利的違法行為。但同時,又駁回了國會要求即時賦予馬銀赫憲法法官地位的請求,不想介入到可能影響韓國曆史的政治議程中。

之所以說崔相穆這麼做,是有一定的政治考慮,並非完全按程式行事,是因為最近上任的鄭桂先、趙漢暢兩位法官,都是崔在前任被彈劾,臨危受命的重壓之下,2024年12月31日才簽署任命。對“關鍵第9人”馬銀赫的任命遲遲不動筆,必然對憲院的工作和違憲審查產生干擾。畢竟如果9人的員額配齊,憲法法院開足馬力快速推進審判程式,尹錫悅凶多吉少。
這並不是說目前8人的憲法法院就對尹錫悅有多友好。在野黨除了透過政治途徑推動、壓制行政和司法對尹錫悅施壓之外,韓國的學術、文藝、民權、勞工等左傾陣營也都在製造輿論,鼓動彈劾尹錫悅。
2024年年底,兩黨還動員、成立了大量新團體,投入到滾滾政治洪流中。在野黨背景的“旨在恢復憲政的憲法學者會議”(憲法學者會議)是“倒尹”派中最具專業背景的團體。由李憲煥(音,亞洲大學)、全光錫(音,延世大學)等法學院教授為共同代表,2024年年末成立。憲法教授、講師等100多人參與,在2025年2月底,向韓國憲法法院提交了敦促援引彈劾尹錫悅總統案上訴的意見書。這一團體為代表的,進步陣營的法律專業人士組織,很可能是違憲審查中,殺傷力最大的“催命符”。
而由於尹錫悅“失能”,他大張旗鼓地推動的醫療改革也基本破產。3月6日,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黨鞭權性東、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周浩開展黨政協商後表示,從現實角度來看,醫科類院校方面提出的將2026學年招生名額凍結在3058人的要求較合理。這意味著韓國政府決定作出讓步,暫且擱置擴招計劃,這一立場也得到了代總統、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的默許。
韓國醫療界這塊硬骨頭,成功讓兩任不同黨派的總統咬豁了牙。這也側面說明,韓國政府、黨團、朝野、社會,乃至既得利益集團,其實都已經開始著手,在為一個沒有尹錫悅的韓國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