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慶祝建軍節!金正恩前往國防省祝賀

作者 / 林海東
2月8日,朝鮮建軍節。在這個法定假日裡,慶祝朝鮮人民軍建軍77週年的各種活動很多——人民軍高階將領參謁錦繡山太陽宮;平壤幹部群眾前往錦繡山太陽宮、祖國解放戰爭烈士陵園等地參謁;各地幹部群眾前往當地的金日成金正日銅像前獻花,並組成人民代表團到當地人民軍駐地慰問官兵;平壤及各地的青年學生舉辦慶祝建軍節集體舞會;平壤舉行了人民軍官兵體育比賽,打排球、練功夫;諸如此類,等等等等(下圖以敘述順序排列)。
但這些活動都屬於例牌節目,司空見慣,乏善可陳,在這個與軍隊有關的重要日子裡,我們的目光當然要集中在朝鮮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共和國元帥金正恩的身上。
在這個不逢五逢十的建軍節,金正恩像去年一樣到訪國防省,向人民軍官兵祝賀建軍節,並且發表重要講話。與去年不同的,一是今年金正恩以“國家元首”身份到訪,而去年是以“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身份到訪;二是金正恩沒有攜“心愛的女兒”一同前往;三是除了保鏢和記者之外,也沒有什麼陪同人員隨行,不像去年那樣跟一群黨政大老,可以說是“隻身前往”(這一點還要等看過相關新聞影片後進一步證實)。
今年的陣仗鋪排得比去年略大,人民軍各軍種及各軍團(大聯合部隊)、各級聯合部隊和部隊的軍旗列成旗陣迎接共和國元帥的到來(上圖),景象頗為壯觀。這些軍旗,被朝媒稱為各部隊“名譽的象徵、勝利的軍旗”。

元帥穿黑皮夾克檢閱三軍儀仗隊;這夾克沒有肩章、胸章裝飾

與列隊迎接的國防省及軍方將領握手致意

檢閱儀仗隊分列式。圖前排左起:海軍司令金明食大將、未能辨識之中將、總參謀長李永吉次帥、國防相努光鐵大將、金正恩、總政治局局長鄭京擇大將、國防省總顧問黃炳誓次帥、人民軍保衛局局長趙慶喆大將

其餘的歡迎儀式及相關安排都是常規動作,重點是金正恩的建軍節講話。截至本文發稿時,朝媒沒有釋出金正恩講話的全文;這是與去年相比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沒有講話全文,那麼,只能任由朝媒在新聞稿裡搞“詳略得當”,但這些經過宣傳鼓動部概括、提煉之後的資訊,也可以讓我們大致知道一些事情。

元帥講話,脫了皮衣換西裝。主席臺後方正中央,是第一代天降名將雕像

眾所周知,去年底勞動黨八屆十一中全會一反常態,沒有延續八大以來的做法,沒有公佈2025年度國防發展計劃的大致內容。所以,金正恩的建軍節講話就成為我們觀察的一個重要視窗。但遺憾的是,在朝媒報道中,相關內容仍然只是一句話——金正恩“談及快速加強包括核力量在內的一切遏制力的一系列新計劃專案,並重申將核力量進一步高度化的堅定方針”;這“一系列新計劃專案”究竟是什麼,依然是未解之謎,只能等後續資訊去填空兒。
不過,從金正恩的講話重點中,我們大致還是可以分辨出這“一系列新計劃專案”的大致輪廓,大致可以知道它們可能與“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相關。這是從去年和今年金正恩建軍節講話的比較中得出的初步預判,仍然需要後續資訊驗證。
拋開回顧過去、褒揚現在、展望未來這些套話的部分不談,去年金正恩建軍節講話的重點是朝韓關係,因應去年1·15施政演說中的“北南變朝韓”和修憲建議,其中的核心要點是領土疆域主張,亦即朝韓陸上邊界無爭議,但不承認海上現存的“北方界線(NLL)”。我將其概括為“陸上無爭議,海上有主張”,並預判一旦領土疆域主張寫入憲法,朝鮮可能進行海上主權宣示,並由此引發西海方向的朝韓衝突。然而,一年過去了,領土主張雖存,但終不見修憲落地。金正恩一年前的修憲建議是否落實、朝鮮如何主張領土疆域,仍然是未解之謎,但我的看法是,相關修憲已畢,只是對內對外公佈的機會尚不成熟。
仍然是拋開套話的部分不談,今年金正恩建軍節講話的重點是“對美”;注意,不是“朝美關係”,而是“對美”。這當然是因應特朗普捲土重來後的形勢變化,因應八屆十一中全會定調的“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但是,縱觀朝媒公開報道的金正恩講話內容,元帥對國際及半島局勢的判斷了無新意——半島局勢仍是美韓、美韓日對朝構成安全威脅,導致半島軍事不平衡、形成新衝突格局;國際局勢,則仍以俄烏衝突、中東危機等為熱點,幕後黑手是美國,一切責任在美國。為此,在半島,朝鮮將以實力對實力;在國際,則堅持“國際正義”,尤其是“始終不渝支援和聲援”俄羅斯的“正義事業”。
公開講話與實際觀點之間當然有差距,但從這些公開披露的內容看,有兩個點卻是比較清晰的——
其一,金正恩仍然認定特朗普對朝鮮將以“路徑依賴”為主,先硬後軟。所以,祭出“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彼此先試試手。
其二,金正恩對特朗普對朝政策的具體樣貌尚沒有完全掌握,對俄烏衝突的結果也沒有準確的預判,心裡不是很有底。所以,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先在去年的軌道上執行,以“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先扎住場子,因應下一步局勢變化靈活應對。
由此,可以初步預判,2025年的半島局勢總體不會發生較大改變,仍然將在“持續緊張、螺旋上升”的怪圈中打轉,註定還是以往的“新常態”局面,至少要等到下一個丹東草莓季開始之後,或許才會出現一點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