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潛在風險:被政府沒收|巴倫讀書會

我們剛好就生活在一個 “不惜一切代價” 的時代。

編者按
除了價格大幅波動和不被政府承認之外,加密貨幣還有哪些風險?瑞銀集團全球首席投資官馬克·H·海菲爾提出了一個看起來十分驚悚的可能:由於認為威脅到了現存金融體系而被政府沒收。本文摘選自馬克·海菲爾和理查德·C·莫萊斯合著的《投資新規則:動盪時期的基本財富戰略》,本書將於2025年1月28日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

瑞銀 (UBS) 全球首席投資官馬克·H·海菲爾 (Mark H. Haefele) 在他的新著《投資新規則》(The New Rules of Investment) 中反覆建議讀者 “跟著錢走” (follow the money)——也就是不斷擴大的政府規模以及在美國經濟中日益強大的作用。
他寫道,人們是否贊成 “自上而下地干預自由市場” 並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投資者必須理解政府政策的金融影響,這種政策對某些資產有利,對另一些資產則不利。在下面的書摘中,海菲爾警告加密貨幣愛好者們,如果加密貨幣被視為對現有金融秩序的威脅,政府將會對其加以控制。這本書的副標題是 “動盪時期的基本財富戰略”,由理查德·C·莫萊斯 (Richard C. Morais) 合著,將於1月28日出版。
全球金融秩序終有一天會在債務重壓下遭受損失或崩潰,這種想法引發了一種生存主義者的衝動: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逃離我們所擁有的金融體系,或許還會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一個新體系。無論是好是壞,這種衝動都是加密貨幣崛起的原因之一,但我非常懷疑加密貨幣能否真的拯救我們。
政府官員們認為加密貨幣既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威脅,也是洗錢的推動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比特幣在短時間內下跌高達50%時,政府官員特意出來表態說,“我們早就告訴過你了”。美國財政部長還針對性地警告美國人不要使用缺乏 “適當監督和管理” 的 “風險極高” 的加密貨幣。
目前尚不清楚政府是否會最終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使其成為世界金融秩序的一部分,或者加密貨幣是否會繼續作為另一種金融資產,與現行貨幣體系進行競爭。自從能夠投資於加密貨幣的ETF獲得批准並推出以來,比特幣投資熱潮在近期捲土重來。
這表明在上一波加密貨幣欺詐被曝光之後,這一新的資產類別正逐漸走向接受監管的主流,並且走上臺面。當然,尋求投票權的政客們總是有可能提出將改變官方加密貨幣政策的想法 (在一些政治圈子裡,有人在談論美國政府囤積比特幣儲備),但在我看來,猜測一個國家將大舉削弱自己的貨幣壟斷地位,似乎是一種冒險的賭博。
事實上,如果加密貨幣繼續走另一條道路,該行業可能最終不得不面臨清算之日。我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儘管各國政府會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市場力量和市場定價,但它們不會允許市場定價或競爭性資產破壞現有的金融體系。最終,沒有什麼事情能被允許挑戰國家主權和主權貨幣。
例如,在大蕭條時期,與現金、股票和債券相比,作為一種資產的黃金變得過於具有吸引力。受到驚嚇的民眾不斷將美元兌換成黃金,並且囤積黃金,讓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收縮。作為回應,美國政府對這個當時被視為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的競爭性資產類別進行了重拳出擊。 
1933年3月,華盛頓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案》 (Emergency Banking Act),該法案授權美國財政部長強迫金融機構交出他們可能持有的任何金幣和黃金證書,隨後由羅斯福總統簽署的後續行政命令對該法案進行了修訂和擴充套件。
鑑於政府有可能沒收他們的黃金儲備,許多富有的美國人後來花了幾十年時間把他們的貴金屬財產藏在離岸銀行的金庫裡。直到1974年,傑拉爾德·福特總統才終於廢除了羅斯福總統的行政命令,國會再次恢復了美國公民擁有黃金的權利。
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對待其公民的國家。1959年,澳大利亞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政府從公民個人手中沒收黃金。1966年,英國政府禁止本國公民擁有超過4枚以上的金幣或銀幣,這項法律一直沿用到1979年。
這不是什麼來自歷史的古怪教訓,而是一個永恆的原則。在困難時期,政府和當今的執政者將採取非同尋常的措施來維持現狀,以防止金融體系徹底崩潰。在2007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在接連犯下幾個錯誤之後,為拯救金融體系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我們將在隨後的文章中詳細剖析。但在我看來,歐洲央行 (ECB) 前行長馬里奧·德拉吉 (Mario Draghi) 最好地總結了政府在面臨背水一戰時的普遍世界觀。
2012年夏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歐元的生存受到質疑,德拉吉站起來在倫敦的一個全球投資會議上宣佈,“歐洲央行已經準備好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歐元。相信我,這些措施足以保證解決問題”。
我們剛好就生活在一個 “不惜一切代價” 的時代。
無論誰認為,如果加密貨幣被視為對現有金融秩序構成競爭和威脅,這種新時代的貨幣還將不受政府幹預的影響,並逃脫與黃金類似命運的話,都是在自欺欺人。截至2023年底,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規模大約為1.7萬億美元,巨大的流動性已經足以吸引投資者,但它的規模仍然只是美國商業地產市場的十四分之一。
商業地產市場是另一種更為穩健、通常在投資者投資組合中持有量不足的奇異資產類別(exotic asset class)。但我想在這裡希望強調的更重要一點是,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加密貨幣的規模仍然非常小,政府能夠在不對全球市場造成重大幹擾的情況下予以取締。
因此,我對那些被加密貨幣吸引的人感到擔憂:越來越多投資者不再試圖瞭解現有體系,並學習如何進行相應的投資,而認為他們可以透過加密貨幣逃離現有體系,並且在此過程中將面臨失去畢生積蓄的更大風險。
文|馬克·海菲爾
編輯|喻舟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1月3日報道“Another Crypto Risk Lurks. Governments Could Be Tempted to Confiscate Your Coin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