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紐西蘭超市開售“普通話”…

【直播預約】

侃哥陪你讀外刊·24季·04課


↓↓

最近有網友發我一張圖,還蠻搞笑的:
一筐橘子上豎了塊牌子,上書:NZ Mandarine(紐西蘭普通話)
這是一個雙語都錯了的翻車現場!

NZ 是 New Zealand(紐西蘭)的縮寫沒問題,問題出在“mandarine” 上,這其實是法語拼寫,英文拼寫為 mandarin,末尾沒有 e。
mandarin 英語中有兩個意思:“柑橘”和“普通話”,但這裡顯然表示“柑橘”。這個牌子會讓人誤以為紐西蘭的超市開始賣普通話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mandarine既可以表示“普通話”,也可以表示“橘子”?換言之,如此割裂的兩層含義怎麼出現在一個單詞裡?先查個詞典:
根據牛津詞典,我們發現,mandarin還有一層含義是舊時中國的官吏…這越來越離譜了。
還得查詞源詞典。
簡單梳理一下時間線:英語詞 mandarin 誕生於1580s,來自葡萄牙語的mandarim,指“官吏”,該詞源自印地語的“mantri”,表示“councilor, minister of state”(顧問、國務大臣)。
後來西方人用 mandarin 指代中國官員,對應中文裡的“kwan”(官)。
到了約1600年,mandarin開始特指“官話”,主要在中國北方、中部、西部以及滿洲地區的官員和受過教育的人中使用,即漢語普通話。
到了1771年,mandarin引申指“柑橘”,因為這種水果的顏色與官員所穿的袍子相似。
為了區別這幾個含義,現代英語表示“漢語普通話”時,往往會加上“Chinese”,即 Mandarin Chinese。而表示水果“柑橘”時,會加上“orange”,即 Mandarin orange。
另外, “鴛鴦”的英文叫 Mandarin duck,你知道為什麼嗎?
難道形容鴛鴦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姿態跟大官很像?非也,主要還是因為顏色。
因為鴛鴦身上最顯眼的顏色,就是橙色——如同柑橘的顏色和古代官員袍子的顏色。
一個單詞,串起了歷史、水果、語言和動物,真是有趣。

PS:大家可以找找 mandarin 在“橘子家族”裡的位置,太複雜了:
直播預約】

侃哥陪你讀外刊·24季·05課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