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火到全世界了

昨天我們不是講到特朗普為什麼發動貿易戰嗎。
主要是美國物價太高,美國普通人承受不起了。
事實上,這次特朗普能當選,通貨膨脹是最重要的。每個人被問到為什麼選特朗普,都提到最近幾年實在太貴,什麼東西都買不起了。
之前在小紅書上對賬的時候,就有很多美國人說他們工資和物價不成正比,根本存不下來錢,平時生活全靠貸款。
甚至有人會定期去“賣血”,以補貼家用獲取生活費。
賣血產業過於發達,乃至於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人血製品出口國,佔美國總體出口的2.5%。
好多人表示不敢相信,因為美國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大國裡面人均GDP以及人均收入最高的,怎麼也不可能這麼慘啊。
直到美國駐華大使館,發了這麼一條:
說美國家庭資產的平均數是120萬美元,但中位數只有19.2萬美元。
平均數是中位數的6倍還要多。
這也揭開了特朗普當選的秘密,以及他的基本盤想要他做什麼。
這些因為逐漸沒落的美國工業而失業的“紅脖子們”,攢不下錢,很難找到穩定工作,飽受毒品、貧窮、垃圾食品的危害。
尤其到了2024年,物價再次大幅上漲,他們的生活也愈加困難。
於是他們選擇相信特朗普的承諾,投給了特朗普,希望能改變美國,把曾經那個“一人上班,養活全家”的製造業美國給帶回來。
而這就是特朗普現在試圖做的事情。
所以他最近給全世界加關稅,不單純是為了打壓中國,還想要重塑全球貿易體系,改變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定位。
這事當然沒那麼容易搞定,所以他先給美國人找了兩個出氣口。
一個是民主黨,這沒啥好說的。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
他說你們之所以這麼慘,是因為中國人賺我們太多錢了,我們要把中國人賺的錢全拿回來。
這當然不是事實。
但特朗普利用了這一點,所以現在你去MAGA比較多的媒體平臺,會發現那些人是真的恨中國,也真的認為他們的問題是中國造成的。
解決了中國,也就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只能說挺天真的。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被他糊弄到。
昨天看了個熱搜就很有意思,淘寶已經成美國下載量第二的app了。
據統計,4月12日,淘寶app海外下載量為104000。
而到了4月15日,這一數字達到326000,環比12日暴漲222%。
同時在澳大利亞上升第三,加拿大、英國等國家上升至第二,法國市場排名第一。
下載量較關稅風波前上升非常顯著。
其中僅iOS平臺,北美地區下載量環比12日增長了483%。
歐洲則增長了439%。
根據第三方資料統計,目前淘寶已經在16個國家購物榜下載第一,123個國家排名前十。
這不光是火到了美國,更是火到了全世界啊。
為啥呢?
原來是很多給歐美大牌代工的中國工廠主,跑去TIKTOK發影片,說你們手上那些昂貴的商品,確實是我們造的,但我們真的不怎麼賺錢。
比如一雙耐克的鞋子,我們交給美國供應商的時候,賣的價格是9美元。
而到了你們手上,它變成了150美元。

又比如一條lululemon的褲子,在美國上架能賣到幾百美金。
但中國出廠價是10美金。
好多美國人看到這價格都覺得瘋了,表示這也太便宜了,於是紛紛下載淘寶,想看看這些東西在中國到底有多便宜,直接把淘寶幹到了下載榜第二。
其他國家於是也紛紛跟上。

而且火的不僅僅是淘寶。
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外貿平Alibaba.com也在這兩天流量暴增,目前在美國購物下載榜排名最高衝到過第五。
在全球119個國家進入前十。
巨大的差價完全打碎了特朗普一直以來的洗腦包。
特朗普成天說中國搞製造業,佔了美國人的便宜,其實他的邏輯根本站不住腳。
別看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那麼多,就覺得中國人賺麻了。如果你細分去看,會發現其實中國對美國出口量大的,大多都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廠。
比如蘋果手機、蘋果電腦、戴爾電腦等等。
還有耐克的鞋,各種美國運動品牌的衣服。
所以這些錢被誰賺了呢?
明眼人都知道,反正不是中國。
中國賺了只是最基礎的辛苦費,那些昂貴的溢價全進了美國人自己的口袋。
事實就是,美國普通人的問題不在中國。
明明是美國的跨國企業把生產線轉移到了便宜的地方,利潤賺麻了,但又不願意把這個利潤和普通美國人分配,才造就了現在的問題。
明明是美國富人們佔窮人們的便宜,特朗普非要矛盾轉移,拿中國當靶子,很會虛空索敵。
所以現在開啟TikTok,一邊是很多美國人說自己被騙了,一邊是中國人開始教美國人怎麼使用淘寶購物。
十分相映成趣。
“How to shop on TAOBAO”已經成了新的流量密碼。
聽說現在很多淘寶商家都接收到外國友人們的英語詢單了,尤其是服飾行業和3C數碼行業格外顯著。        
大家都傻眼了,說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在淘寶上能撞上這麼多老外,只好欣喜若狂地把翻譯器按到冒煙。
可能這就叫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一扇窗吧。
還有很多做外貿的商家站出來發聲,表示那些焦慮的海外消費者,壓根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在阿里國際站上做家居建材的商熊偉平,一開始也擔心美國訂單受影響。
結果4月2日當天,依舊有波士頓的買家直接給他買機票,讓他去滑雪度假村定製涼亭、量尺寸。整單做下來大概有200萬美金。
美國客戶也不是傻子,為啥關稅漲了還是要找他們呢?
因為這些中小買家,找不到所謂“平替”。
他們去本地和東南亞都找其他供應商聊過,最後總結一下發現還是中國供應鏈能力最強。
這些中國工廠,會把客戶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備齊,讓對方整體採購,效率高,價格便宜,溝通成本也低。
但在其它國家,很多零配件要找不同的工廠拿貨,客戶需要和很多工廠多次溝通、匹配尺寸,而每個工廠都會加上單獨的利潤空間。
整體價格,甚至比在中國採購後疊加關稅的價格,還要貴。
不僅貴,需要時間還很長。
就比如這個做度假村的使用者,早一天開業就早一天賺錢。那他們寧願多花一點錢,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基建上。
美國客戶也會算賬。他們意識到中國工廠有這樣的供應鏈優勢存在,就算漲了關稅,也是實惠的,所以不會輕易結束合作。
而經過TT的宣傳,“shopping難民”關注到了中國的源頭工廠,很多大C直接透過阿里國際站來下單了,也能幫他們節省一些成本。
於是,老的訂單沒下降,新的詢盤又漲起來。
屬實是兩面開花了。

話又說回來了。
就算加了關稅,這些工作機會就會回美國了嗎?
其實也不會。
一方面,美國的人工成本太高,直接決定他們不可能把產線轉移回美國。
美國媒體統計,如果在美國生產IPHONE,那IPHONE至少要賣3500美元,比現在漲價三倍多。
美國以前確實是傳統的製造大國。
二戰時期,美國工業製造能力的全球佔比高達的42%,並在1960年達到60%。
這也是美國打仗的重要依仗。因為它就是能用更高的效率造坦克飛機大炮。
但是後來,為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潤,他們的製造業公司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勞動力更低廉、稅收更優惠的國家和地區。
起初是日本,後來還包括中國、墨西哥等。
現在連中國現在的人工成本他們都嫌高,紛紛把球鞋、衣服之類的代工轉移去了孟加拉國、柬埔寨等人工更便宜的地方。
這就是資本的選擇。
他們就是為了追逐利潤而生的。
以美國本土的人工進行測算,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很難賣出去,出了美國也很難有利潤。
所以資本根本不會考慮放棄利潤、重塑美國製造榮光。
另一方面,關稅這東西的不確定性太強了。
就算真有人因為現在特朗普打貿易戰加關稅,回去建廠。
那麼建廠和搭建產業鏈也要時間的吧,等時間一過,又到下個任期了,萬一又換民眾黨上任了呢?
豈不是一切都打水漂了?
所以無論怎麼加關稅,這些製造業也不會迴流美國,反而會推高美國的物價,讓普通美國人生活更難。
當然,也會讓全球人民都不怎麼好過。

歸根結底,美國的問題主要還是在內部,就不要禍水東引,找替罪羊了好吧。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