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患癌港人北上看病!同款藥品價差10倍!

六十萬港漂都在這兒
近些年來,港人北上看病早已屢見不鮮,像北上看牙、超聲檢查,可以說都是港人的偏好專案。
(圖:香港商報
但最近,港人北上看病還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不少癌症患者都北上求醫!甚至還是組團北上!
香港同路人同盟(由一群香港癌症病人及家屬組成的義工團隊)主席表示:會內有20多人小組曾一同北上求醫。
(圖:星島頭條
按理來說,香港的醫療水平那都是頂尖級別的,過去不乏內地病人專門到香港尋求高階醫療服務。
現在怎麼癌症患者專門跑到內地求醫呢?
價差10倍!
這些癌症患者主要是在港治病,再北上求醫兼買藥。
會選擇北上看病屬實是無奈之舉,畢竟這些病患所需要治療的靶向藥超出醫管局一般資助服務範圍,價格高昂且只能自費,使癌症患者難以負擔。
(圖:星島頭條
對比起來,同一病症的靶向藥在內地購買的話就便宜很多,兩地售價可能相差3至10倍!
(圖:星島頭條
以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肺癌為例,有病人的自費肺癌藥物泰瑞沙在港自費需花3萬元,內地僅需5000元。
另有癌症病友北上化療,在港需要3萬至4萬元,內地僅需1萬元。
(圖:U Travel
可能有人會覺得兩地用藥的品牌不同才導致存在價差,但要是相同藥廠的同一款藥物呢?
(圖:網路
據TVB的新聞透視》報道,一名肺癌四期(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在香港公立醫院服用屬自費藥物的標靶藥,每月要近4萬元藥費,而在內地則可以5000元內購買相同藥廠的同一款標靶藥。
(圖:網路
除了大批癌症患者北上買藥,還有不少罕見病患者北上買藥
一名患罕見癌症“胃腸道基質瘤”的患者在港就醫時因為沒有其他合適的藥物,醫生安排其自費購藥代替,收費約2萬多港元,而內地僅售4000元。
(圖:香港01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內地的藥會比香港更便宜呢?
國家帶頭砍價!
內地的一些靶向藥價格比香港更便宜,主要和內地的醫療保障制度有關。
像政府主要透過集中採購、價格談判這樣的措施來大幅度地降低藥品價格,使得更多患者能夠負擔得起必需的靶向藥物。
(圖:CCTV 13
雖說這樣的事情港府也在做,但香港人口太少,市場不足,向藥廠引入進口藥時議價能力弱,也就導致香港多年來存在要價過高、藥物供應類別狹窄的短板。
內地畢竟有人口優勢,採購量多,在談判上就有很強的議價能力,迫使藥廠以更優惠的價格為癌症等重症藥物定價。
像2021年國家醫保目錄藥品談判現場就有這麼一個砍價名場面:政府用時一個半小時,向藥企連“砍”了八刀!
(圖:微博
最終將一種靶向藥的價格從5.368萬元/瓶砍到3.3萬元/瓶!
談判過程中企業談判代表還調侃:我們也快掉眼淚了……
(圖:CCTV 13
除了把價格打下來,內地近些年還不斷增迦納入醫保的藥品,其中就包括將罕見病用藥納入目錄,使得更多病患受益。
(圖:網路
曾經70萬一針的罕見病救命藥納入醫保後,僅需要3萬元左右,患者家屬聽聞當場喜極而泣……
(圖:央視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藥物均需要參保才能享受到這樣便宜的價格,目前港人可以參加內地醫保。
(圖:香港01
雖說患癌港人北上也能受惠,但他們還是更希望香港能與藥廠洽商降低本地藥品價格,畢竟對這些患癌港人來說,北上看病也著實不容易……
道阻且長!
對於部分癌症患者來說,身體情況那是首要考慮因素。
比如靜脈注射化療的乳腺病人就不易舟車勞頓,所以即使知道內地的藥相比起來更便宜也很少北上治療,畢竟在治療感到不適後是沒法長途跋涉地返港。
(圖:網路
兩地之間資訊不能直接互通也是一個非常困擾的問題。
光從就醫方面來說,目前不少病人北上就醫只能出示有限的紀錄或向醫生口述病情,但病人未必瞭解自己進行了什麼治療,以及病歷不互通導致病人在兩地需要重複做檢查,比較費時費事。
此外,內地部門雖有公開各種藥物的價格,但對港人來說要找到有關資訊並不容易,部分人往往要在內地掛診問醫生才知道需要使用的藥物未納入集中採購之列。
(圖:星島頭條
不過目前兩地針對跨境就醫也是做出了一些舉措。
比如港府目前已經允許使用長者醫療券的病患申請跨境醫療紀錄。
(圖:醫健通
“港澳跨境直通救護車”直接點對點地高效轉運患者。
(圖:星島頭條
相關慈善組織在香港自發地提供北上陪診服務,為病人北上就醫提供更多幫助。
總之,期待兩地加強醫療協作,讓更多病患受惠!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媽遠端催婚的 @圈妹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