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下海,造出抗癌新藥,一單賣了600億 2025-04-22 10:19 最華人 來源/最華人 曾幾何時,人們總以為癌症是距離我們普羅大眾很遙遠的事。 但事實上,每年全球新確診的癌症病例數量驚人。而肺癌更是長期佔據我國癌症死亡病例的榜首。2022年中國新發肺癌病例達到106.06萬,佔到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2.0%。 對於患癌家庭來說,希望成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 三代靶向藥奧西替尼曾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藥物,但隨著奧西替尼耐藥問題的逐漸浮現,平衡被打破,患者不得不走向原本的“死衚衕”,新的治療策略迫在眉睫。而在此時,百利天恆首創藥BL-B01D1就成為了新的希望之光。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5年1月2日,百利天恆宣佈注射用BL-B01D1被藥審中心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隨後科創板百利天恆的股票進入快速拉漲階段,截至2025年2月24日,百利天恆總市值已經達到842億。 隨著股價的飆升,百利天恆也從四川的小藥企搖身一變成為創新藥“新貴”,其創始人朱義的身家也一路水漲船高,按照其持股百利天恆74.35%來算,如今他的身家已經來到了626億。 而細數他的過往經歷,28歲從大學辭職下海經商,30年摸爬滾打,有一件事朱義是認真的,那就是抗癌。 ●百利天恆創始人朱義博士 從扔掉鐵飯碗開始 翻閱歷史會發現,從修建都江堰、發明第一張紙幣“交子”,到全國最先使用天然氣,四川這塊看似偏安一隅的天府之國其實從來走在時代前列,而川商更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率先扛起了民營大旗。 1963年,朱義於四川南充出生,從四川大學無線電專業本科畢業後,他又進入復旦大學攻讀生物物理碩士。這段紮實的學術經歷,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知識根基。 碩士畢業後,朱義被分配到原華西醫科大學(現在的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基礎醫學院工作,負責學校微生物與免疫學的教研工作。 ●原華西醫科大學 那時的他,滿心期待著在學術科研領域大展拳腳,為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實驗室裡,專案資金匱乏,先進裝置更是寥寥無幾,這樣的條件下,想要開展有質量的科學研究,簡直是天方夜譚。每天重複著單調、枯燥的工作,朱義那顆渴望突破、追求更高成就的“不安分”的心,漸漸被壓抑,卻也在悄然積蓄著力量。 在下海潮的影響下,朱義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在華西醫科大學的“鐵飯碗”工作,投身商業。 然而初試生物醫藥公司不成,朱義帶著失意前往廣西北海。當時,房地產生意正如火如荼,朱義抓住時機,投身其中。在那兩年裡,他憑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和不懈的努力,在房地產領域積累了不少資金。後來回到四川繼續做起了建材生意,財富體量也在一日一日積累中日益龐大。 但每每深夜夢迴,朱義的內心始終無法平靜,商海浮沉,初心卻從不曾改。 經過深思熟慮,朱義下定決心,要創辦一家屬於自己的藥企。 ●百利天恆前身百利藥業 1996年,百利藥業正式成立,朱義拿著貸到的60萬元從常州某藥企購買了兒童抗病毒藥——新博林(利巴韋林顆粒)。作為當時公司唯一的產品,新博林上市當年就大獲成功,總營收達到200多萬元。 1998年,百利藥業決定乘勝追擊,推出第一款仿製藥:抗病毒的利巴韋林顆粒。這款藥物也成為了百利藥業新一款的明星產品。在業績的帶動下,百利藥業迅速成長。 一邊擴張,一邊收購重點藥品,朱義在自己熱愛的賽道上做得風生水起。 ●朱義 十年創新,一戰成名 2006年,在醫藥行業已經摸爬滾打多年的朱義,決定註冊成立天恆藥業,專注於仿製藥的生產與銷售。 彼時,天恆藥業的仿製藥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市場份額也穩步增長,僅僅幾年時間,公司年銷售額就穩定在10億元以上,一切都看似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朱義並沒有被眼前的成功衝昏頭腦,他憑藉著在行業內多年積累的敏銳洞察力察覺到了仿製藥市場潛藏的危機。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仿製藥的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市場前景不容樂觀。而與此同時,國內的創新藥市場幾乎還是一片荒蕪,研發難度大、投入高、週期長等難題讓眾多藥企望而卻步,但朱義卻從中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和機遇。 朱義堅信:“世界上只有兩種藥,仿製藥和創新藥,沒有第三種。” 於是,在天恆藥業風頭無兩之際,他當即決定開始轉向“以仿養創”的發展戰略,將仿製藥業務所獲得的利潤,持續不斷地投入到創新藥的研發中。 2014年,朱義在美國西雅圖創立西雅圖免疫(SystImmune),專注研發ADC(抗體偶聯藥物,一種抗癌藥物)。 ●西雅圖免疫(SystImmune)。圖片來源:百利天恆官網 相對於傳統抗癌藥的“無差別攻擊”,ADC藥物則是“指哪打哪”,可繞過人體健康細胞,精準攻擊特定癌細胞,因此成為近幾年創新藥領域最火的細分賽道之一。 但彼時,全球ADC的開發正處於低谷,藥物療效不明,醫改和資本紅利尚未惠及等等困難使得這一決定在公司內部引起巨大爭議。但朱義最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而這一堅持,就是十年。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直到2023年12月,一則訊息震驚了整個醫藥行業:全球知名藥企百時美施貴寶(BMS)宣佈,與百利天恆全資子公司西雅圖免疫達成獨家許可與合作協議。 BMS將以8億美元首付款、潛在交易總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的價格,獲得抗體偶聯藥物(ADC)BL-B01D1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開創了中國ADC雙抗藥物“出海”的先河,也創造了創新藥出海的最高紀錄。 在肺癌的常見病理型別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EGFR 基因突變的患者佔比較高,因此這一基因的突變成為靶向治療的關鍵靶點。 而BL-B01D1則成為目前全球首創、唯一進入臨床階段的靶向EGFR×HER3雙抗ADC類藥物。 “我一直覺得雖然我們是做企業的,但是和我那些在科研機構、大學做研究的同學、前輩是一樣的,我們的初心都是做創新藥,只是方法和路徑不同而已。”朱義說。 BL-B01D1的成功出世,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讓天恆藥業在全球醫藥市場上嶄露頭角,成為了國內創新藥研發的領軍企業之一。 626億富豪的新目標,走向國際 “選擇佈局ADC,我們的策略從來賽道火不火,而是從科學和腫瘤生物學的底層邏輯出發,我們發現免疫治療藥物殺傷力的確是不夠。” 截至目前,百利天恆已經就BL-B01D1啟動多項Ⅲ期研究,癌種涵蓋鼻咽癌、小細胞肺癌、食管鱗狀細胞癌、HR陽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多種病理型別。 在“以仿養創”的數十年裡,百利天恆早已不再是當年一款明星產品打天下的小藥企了,而是構建起了龐大且多元的研發版圖。 ●百利天恆2023年年報 除了雙抗ADC BL-B01D1,百利天恆如今是多條研發管線並行推進。據2023年年報顯示,百利天恆已有30多款藥物,涉及雙抗、四抗、ADC等多個領域。 本著對創新的堅持,多年來朱義帶著團隊“孤軍奮戰”,搭建自主研發體系,不計成本投入研發費用,僅2019年到2023年的5年間,百利天恆的研發費用合計就高達17.75億元。 儘管2023年初百利天恆成功登陸科創板,極大程度上緩解了長期研發帶來的資金壓力。然而對於志在全球醫藥舞臺的百利天恆而言,這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 研發創新藥猶如一場燒錢的馬拉松,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試驗,再到最終商業化推廣落地,每一步都需要海量資金的支援。 以BL-B01D1為例,如今BL-B01D1專案雖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臨床階段複雜的試驗流程、龐大的樣本量需求都需要源源不斷地資金做後盾,朱義在此前的採訪中也曾無奈地對這一點表示認可。 為了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加速國際化程序,2025年1月百利天恆遞交港股IPO申請,目前科創板的股民們正在期待它上市聆訊透過的確切訊息。 ●百利天恆港股IPO公告 對於百利天恆而言,此次赴港上市,募資以支援創新產品的全球開發的確是直接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加快實現成為跨國藥企的目標進度。 從上市至今,百利天恆的股價從最初的24.7元/股漲到了目前的210.04元/股,市值飆升至如今的842億。百利天恆躬身進入全球創新藥的大潮,用數十年的堅持為連年的醫藥寒冬點燃了“一把火”。 “成為BMS、輝瑞、默沙東那樣能做出世界級創新藥的世界製藥企業”,是朱義早在2004年就為百利天恆定下的目標,而如今的百利天恆已然具備了“產品和人都可以走到國際上”的實力。 從1996年創立百利藥業,到2010年轉型做創新藥,再到今天,朱義在抗癌創新藥的研發道路上已經籌謀了近30年。我們期待朱義和他的百利天恆走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參考資料: [1] 澎湃新聞|百利天恆擬港股上市:6款腫瘤藥進入臨床階段,上半年獲8億美元授權交易首付款 [2] 甲子光年|國產創新藥,即將熬過漫長的季節 [3] 醫藥魔方Invest|對話百利天恆朱義:上一輪生科寒冬埋下的“火種”,鑄就2023年全球第二大BD交易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