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盞深夜的燈,差點熄滅了孩子的星光

追尋,那隱藏在黑暗中的答案
我曾陪他一直走,也一直尋找
孩子的成長是什麼
 01 
     去年深秋,我總在晚上十點瞥見對門小宇家的燈還亮著。透過陽臺,常能看見那個瘦高的影子伏在書桌前,時不時揉著眼睛。直到某天清晨,我在電梯裡遇見雙眼通紅的小宇,他蜷縮在角落打哈欠的模樣,像株蔫掉的向日葵。
     "叔叔好。"他聲音輕得像遊絲,書包帶子鬆垮地垂在肩頭。我忽然想起妻子說過的話:"這孩子每天熬到十二點,白天課上都撐不住腦袋。"那天午後,我敲開小宇家的門,正撞見王姐握著試卷衝孩子發火:"錯這麼多還敢睡覺?"小宇癱在沙發裡,校服領口蹭著墨水,眼下青黑像暈開的煙。
 02 
     轉折發生在冬至前的家長會。班主任放投影時,小宇的作文字攤在講臺上,密密麻麻的塗改痕貼著"凌晨1:45"的字跡。王姐突然哽咽:"我們原先想著初三拼一拼……"話沒說完,臺下已有家長悄悄遞紙巾。散場時,班主任特意留下王姐,指著教室牆上的鐘說:"您看,每天午休結束,小宇總趴在桌上補覺,其實他早把覺都碎在夜裡了。"
     真正讓王姐驚醒的是某個雪夜。小宇發燒住院時,她在病房外聽見醫生嘆息:"這孩子骨齡比實際年齡小一歲,最近又反覆呼吸道感染。"床頭監測儀的綠光映著少年蒼白的臉,王姐突然想起兒子出生時護士說的話:"這孩子哭聲洪亮,將來肯定是個運動健將。"
 03 
     改變從調整檯燈亮度開始。王姐把書桌搬到朝陽臥室,每晚九點準時關燈。起初小宇在被窩裡翻來覆去,她就坐在一旁織毛衣陪著。第二週孩子主動把《三國演義》放回書架,換成英語聽力磨耳朵。有天清晨我遇見晨跑的小宇,他脖頸間還殘留著少年特有的朝氣,笑著揚起手裡的豆漿杯:"叔,我媽說早起才能抓住太陽。"
     最驚喜的變化在期中考試後。小宇數學破天荒考進班級前十,錯題本上工整寫著:"22:00-6:00睡眠週期=滿血復活模式。"他在週記裡寫:"原來半夜犯困時猛喝咖啡,不如早上用清醒腦袋背公式。"王姐悄悄告訴我,有天下學兒子蹦跳著進門,說體育課測跳遠,終於不再是倒數第一。
 04 
     上個月社群組織科普講座,老校長舉著模型講解:"生長激素在深睡時湧泉式分泌,就像給骨頭施肥。"臺下王姐捏著礦泉水瓶頻頻點頭,瓶身上還留著小宇貼的"22:00關機"便利貼。散場時月光如水,我看見她手機屏保換成了時鐘圖案,下面一行小字:偷走的睡眠,終要用健康來償還。
     此刻站在陽臺上,望見對面燈火在九點準時熄滅。夜風捲走最後一絲躁動,我彷彿聽見無數年輕的生命正在黑暗中舒展枝葉。那些被早早護住的睡眠,終將在黎明時分,綻放成照亮未來的星光。
END
所謂的成長是什麼?
它不僅僅是隨著時間流逝,
孩子年齡的增長。
更多地是他們內心的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