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小溫
“來看破碎感大藝術家”,完美說明了我戳開《值得愛》的理由。
想來沒人能拒絕預告片裡哭得安安靜靜,

哭得皺皺巴巴,

哭得無可奈何的王安宇……吧?

王安宇似乎就是這樣的神奇體質,帥哥扮陽光大男孩固然有其魅力,但被淋溼的破碎小狗才是他的本體。
“遇水就碎”這回事兒無法簡單地用技術解釋,哭誰不會,但要哭成王安宇,把難過委屈掰開揉碎包裹在眼淚裡,水水亮亮的雙眼朝你看過來,莫名有股張力,又惹得人心臟發酸發疼。好難學得來。

只能說,“破碎”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天賦。
1.
《值得愛》的千禧年膠片畫風,跟王安宇很合。
穿開襟印花襯衫、留一頭中長髮的文藝男周水,闖入柔和又霧濛濛的鏡頭,光影打在他不失稜角的臉上,有著不同於大白光磨皮濾鏡的復古質感。

這種適配,讓一個最愛的電影是《低俗小說》,隨時隨地端著攝像機記錄生活,立志要做中國最牛的電影導演的理想青年,和一見鍾情的學姐火速展開中二戀愛,就此糾纏十八年的故事,變得沒有那麼狗血過分。
當然,能否接受這個故事總的來說還是很挑人,男女主在離別的機場約定好在北京見面,旁若無人地跳起扭扭舞,擱現在轉頭就要被錄下來的路人投廁嘲笑戀愛腦。

感覺風象應該很能get這種浪漫。包括水瓶座男孩王安宇,肯定能接受且能共情周水,才會在下戲後還為了他,想起來就癟嘴落淚。

拋開劇情,客觀來講自帶文藝調調的風格,放大了王安宇的美貌,也捕捉到了他身上某種,所謂郭敬明式的“明媚的憂傷”。
熱烈自由的笑容背後,周水會有一瞬間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

逼仄的出租屋,只有一臺舊電扇嘎吱響,被現實擊潰的他搖著扇子,滿心滿眼看著新愛的女孩出神,自責她和自己在一起,吃不起炸雞也吹不上空調。

兩個人飄在北京的人,被微弱的煙火照亮,帶著年輕人不顧一切的勇氣奔向不確定的未來。還蠻妙的。
插一句,王姐(王玉雯)這次不搭王哥(王子奇),換搭老王哥,迸發出了不同於霸總文學女主的y2k元氣少女感。

當時間線來到現在,他們隔著條馬路像跨不過青春,人到中年的周水再見到昔日的愛人,曾經那雙會愛人的眼睛,在清清楚楚地訴說遺憾。
王安宇此人,真的很懂什麼叫“笑著哭最痛”啊。


2.
私以為王安宇的“破碎”不在於長得多委屈好欺負,反而他還挺陽光開朗大男孩的,偶爾都有點憨傻了。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體育生、高中生的角色找上門。

但有時候極致的憂愁傷感,恰恰需要一些反差來表達。
段宇成(《熾道》)幼稚有烈性,人和他頭頂的板寸一樣像個硬茬,卻輕易被喜歡的人一句話就攪得整個世界天翻地覆。
小狼狗一秒拋下自尊驕傲,鼻涕眼淚到處流,帶著哭腔阿巴阿巴老半天,中心思想:嗚,你怎麼可以拋棄我。

“皮猴兒”林棟哲(《小巷人家》)呢從小愛鬧騰,朝氣蓬勃滿滿生命力,坐上火車一想到以後要和莊筱婷分隔兩地,跟洩了氣的皮球似的,耷拉個腦袋垂著眼睛。

也是思念成疾才會看到個背影就追上去,發現認錯人自顧自扯著嘴角傻笑,是啊莊筱婷怎麼可能在廣州,明明盛滿水汽的眼睛在發亮,卻像熄了燈,沒有喜悅,只有失落。

(老王哥淚痣長得很妙啊)
去年底《小巷人家》收官,王安宇手寫了一封信,他認為這樣可以更正式地和棟哲道別,是一種特殊的儀式感。
他寫透過小人書、蛇瓜、塑膠袋,穿越小巷、廣州還有上海的一百多個日夜,“我試著瞭解你、試著成為你”,字裡行間都是他和角色交叉在一起的記憶。
可能哭得漂亮動人,把林棟哲塑造得這麼飽滿,演技是一部分,更多源於王安宇的高共情、高敏感,要這樣真正理解、感受角色的情緒再進行傳達,對於演員來說是種稀缺品質。

而王安宇本身就是半夜寫日記會把自己寫到淚眼婆娑,黯然神傷了會獨自在北京大街上溜達,自稱“第二天我還是王安宇,只是半夜的林黛玉”這樣一個感性男孩。

參加《花兒與少年5》,則是他INFP小蝴蝶型人格aka大資料認證的天生敏感聖體,最好的佐證——
對自己要求極高,行事認真也較真,明明做完了一個導遊能做的一切,連早起下樓給團員們買咖啡的活兒都包了,還是怕做得不夠多不夠好。
第一站是他和胡先煦一起當導遊,結果除了最開始,後面的行程他都自己先琢磨著把計劃給捋好了,沒和胡先煦也沒和姐姐妹妹們通氣兒,這才有了後來的夜間談話。

當時觀眾對王安宇很大一個聲音是,他這種近乎神經質的內耗,外耗到了他人。
王安宇坦白自己就是害怕“脫離掌控”,才一定要循規蹈矩、要在發生意外後想盡方法彌補。事實是好多在旁人看來根本無關緊要的“過失”,把王安宇耗得縮在副駕駛上,露出黯然神傷的落寞。

高敏感的人在社交環境中,本身就因為更能感受他人情緒變化而小心翼翼,何況還是《花少》這樣的高壓工作環境。無論如何都很難去苛責他,再者敏感本身並不是錯。
很戳人的一點是,即便和胡先煦開誠佈公聊完了,王安宇還是會糾結一些細節。好在小胡穩穩接住了他。

也幸虧了這一季節目的人都正常,察覺到王安宇down下去,又給他拎起來告訴他這都不是事兒,不然王安宇可能跟楊洋一樣就此告別真人秀了。

就像王安宇說的“北斗七行”治癒了內耗的他,甚至幫他在表演的時候都更能敞開自己了,所以最後直播回看,真給孩子整感動了。
不管看幾次都覺得,素面朝天、頭髮亂糟糟,眼尾鼻尖通紅,眼淚要落不落的老王哥好美啊。

3.
以前某次採訪王安宇聊到哭戲,還覺得這對自己而言是難處理的一種情緒。然經過幾年曆練,現如今已經“哭”得聲名在外。

(華為廣告都在cue老王哥會哭這個梗)
嚴重到連頒獎典禮鏡頭掃到他,大家都覺得,這雙亮亮的眼睛馬上就要發紅、變溼,連笑都是苦澀的。

比起帥得正確但沒特點,被打上“破碎”標籤不見得是壞事。而且這個賽道考驗天賦也考驗技術,目前並不擁擠,發揮空間巨大。
內娛年輕小生,最早和“破碎感”繫結的應該是成毅。
《琉璃》一句“你像破碎的花瓶”,成毅就在往後的劇裡就不斷吐血、得絕症反覆把自己弄碎。那是一種從生理創傷波及到心理的疼痛,是對病弱小白花的無比憐惜。

而王安宇,沒病沒痛只是容易被生活、被愛情困住,少年臉上仍然晴朗,雙眼染上水霧慢慢變暗又碎成一地光點,像針刺一樣紮在心口酥酥麻麻,卻也讓人對他的脆弱更著迷。
所以王安宇聽話,一直哭,可以嗎?


她倆真的好像啊……戳圖片檢視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