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那曾是美國低齡留學的“黃金年代”。
彼時,適逢我國經濟騰飛期,因搭乘時代快車而先富起來的一波70、60後父母把孩子送進漂亮國接受精英教育。

據美國IIE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赴美讀高中的中國小留學生人數每年穩定在3萬人,其中2016年為最高峰值,人數高達3.3萬。
十多年過去,最早一波去美國讀高中的小留子們,後來都怎樣了?中產父母們花費幾百萬送孩子讀私立美高究竟圖啥,他們有過後悔嗎?

在社交媒體上,有一篇關於“10年前的美高小留現在都怎麼樣了”的貼子,很多過年來現身說法。
對於這個話題,學美教育創始人張恆瑞頗有發言權,他既是觀察者,也是一位“局內人”。
作為四娃爸,在過去十年裡,他陸續把四個女兒送進頂尖私立美高:Milton、Andover、Exeter、Deerfield。
另外一邊,十年過去,我們也發現了“水溫”的變化。
張恆瑞回憶到,在峰值時期,有些腰部美高(30-50)每年會收到600-700位來自中國大陸學生的訪校申請,學校會透過各種門檻把學生控制在300-350以內,但現在很少有學校會收到超過300箇中國學生的申請者。
與此同時,在剛過去的310美高放榜,資料顯示,在這個申請季,中國學生Top30,乃至Top10的錄取資料都有小幅上漲。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學生“抄底”進入Top美高的機會來了?
每年的美高放榜季,我們都會邀請我們的老朋友張恆瑞來為大家撥雲見日,今年也不例外,相信家長們看完文章會有滿滿收穫。
張恆瑞
學美教育創始人&CEO
美國耶魯大學碩士畢業
從事留學規劃已29年


水溫變化
針對今年申請總資料的下滑,張恆瑞總結了兩點因素。
一是美國的很多公立學校,疫情期間因為沒有辦法上課,很多家庭又不希望耽誤小孩的學習,於是家長們選擇把小孩送到私立學校,尤其是寄宿私立學校。
第二點是,在疫情期間,不少私立美高在SSAT上實行 Test-optional(標化可選政策),再加上不需要訪校以及線下面試(改為線上面試),因此很多學生願意“搏一搏”。
總總綜合原因的加持,直接導致大部分學校在疫情期間的申請數量增加了20%-30%,但隨著疫情的結束,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從去年到今年,部分學校申請總人數下降比較明顯。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頂尖美高對於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依舊不減,“來自於中國學生的申請數量,其實有一些小幅度的上升”,張恆瑞說。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香港正在上演“黃金時期”的中國內地。
據張恆瑞觀察,過去申請美高的香港學生人數,大部分學校穩定在20-50人之間,但今年有的美高已經收到了超過150個來自香港的申請者。
這或許跟港府近兩年實施的優才高才計劃有關,來自北上廣深等超一線中產家庭湧入香港後,他們又把孩子送進美高,這直接導致香港池子的申請人數變多。
此外,變化還發生在特長生錄取上。
隨著整體申請人數的下滑,有藝術與體育特長的申請者比例也在同步減少。
某前十美高的招生辦主任告訴張恆瑞,過去有鋼琴、小提琴等特長的申請者,每年人數可能在30-40之間,他們最後只會擇優錄取1-2位,體育運動也是如此。
但今年有同樣特長的申請者變成了10位左右,但最後的錄取人數還是1-2位,所以有特長的孩子,錄取優勢在今年較為明顯,張恆瑞告訴我們。

被過度吹捧的“六邊形戰士”
頭部美高,每年大概會收到200份中國學生的申請,最後平均每所會錄取4-6個左右。
第一美高Andover,今年僅在大陸學校錄取了2名學生,錄取率甚至比哈佛還低。那麼,頂尖美高究竟在挑選什麼樣的孩子呢?
在美高家長圈,有一種傳言甚囂塵上,那就是想要進到頂尖美高,孩子要成為“六邊形戰士”,但這不僅是一種徒增焦慮的誤解,同時也誤導了不少家庭。

通常一個孩子進入美高處於14、15歲的年齡,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在某1-2個方面做到優秀,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媒體裡吹捧的牛娃們,很多是過度誇張與包裝,也給其他家庭帶來了壓力。
“美高想要找的是與自己需求匹配,能夠與自己雙向奔赴的孩子”,張恆瑞說道。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好,但最後在等候名單上的原因,“可能學校今年想要招錄一個符合演出樂團標準和需求的小提琴手,或者校隊想要招一個排球主攻手,但你的孩子可能是有鋼琴或者游泳特長,又或者鋼琴或游泳水平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和需要,這就是雙方需求的不匹配。”
除了需求匹配,頂尖美高還很看重學生的性格、思想成熟度,融入能力等,而這些的前提都要依賴於孩子有接近母語能力的英語水平。“申請頂尖美高,學術要求其實沒有那麼高,但英語要求甚至要比頂尖美本與美碩都要高”,張恆瑞說。
何謂英語水平高,絕非托福考到110、112就萬事大吉,張恆瑞觀察到有些公立學校的孩子,他(她)很認真準備,託福能考一個很高的分,但是他(她)的口語非常不流利,或者英語應答能力薄弱,這在面試的時候就比較吃虧。
更多美高申請問題掃描二維碼
諮詢小助手


那個中等生最後逆襲去了藤校
換個IP,單車變摩托。
在業內,有一條共識是如果為了上頂尖美本,送娃去美高讀書,機率會直接翻倍。

2023-2024哈佛大學共錄取24名中國籍學生,其中9名來自於大陸高中,剩下15位全部來自於海高。
張恆瑞的幾個女兒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女兒的本科畢業於賓大最難錄取的沃頓商學院,老二老三都上的是耶魯。
不過,儘管張恆瑞的幾個女兒都上的是最頭部的美高,但他並不建議大家盲目推崇排名。
能讓孩子感到快樂,發揮自己最大能量的美高也是好美高,有些排名三四十,甚至五十多名的美高其實也非常不錯。
張恆瑞有一個學生小A,小A曾前後就讀於臺北美國學校與香港漢基。在漢基時,小A的成績只能算得上中等,在小A讀10年級時,他再次轉學去到了一個排名30-40名的私立美高讀11年級。小A原本對自己的信心並不高,他覺得自己能申請上美國前30的大學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去了美高後,由於漢基給他的學科基礎打得比較牢,特別是英語水平足夠高,小A的成績在班級里名列前茅。到了申請大學時,小A想挑戰自己,在ED時他選擇了哥大,“他原本都準備好了ED2去申請紐大的,但沒想到直接被哥大錄取了。”

不要盲目“卷”排名,張恆瑞本身也是踐行者。
2023年,張恆瑞的小女兒同時被Andover、Exeter、Deerfield三所美高錄取,如果只是追求排名與知名度,小女兒自然可以選擇TOP2的Andover或者Exeter,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小女兒最後選擇了Deerfield。
“這是她自己決定的,我們沒有干涉”,張恆瑞說。
當然,這個決定對於妹妹來說也並容易,“她也很糾結,直到4月10號最後的幾個小時才做出決定。”
最後選擇Deerfield,主要有三點原因考量,“她的三個姐姐都不在Deerfield,她想證明自己不是Sibling錄取。”
其二,雖然妹妹有游泳特長,安多佛的游泳資源也比Deerfield好,但是妹妹如果進入Andover,她在校隊中可能很難進入接力的A隊,但是在Deerfield,以妹妹的水平卻可以進接力A隊。
此外,妹妹並不想透過體育特招來進入藤校,因為這很難兼顧到學業,妹妹更想體會到美高學術與活動兼顧的全人教育,“我們也希望她游泳是快樂的,而不是把游泳當成進藤校的工具,那游泳可能就有壓力了”,張恆瑞繼續補充道。
最後一點,妹妹曾親眼見證兩個姐姐在Top2的美高“卷生卷死”,考試很難,經常熬夜做作業。妹妹覺得自己可能非常努力,也很難在姐姐們的學校排前到10%。
在選校上自然有不少“訣竅”與方法論,但張恆瑞說,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顧問金手指?
在早年前,申請私立美高還有人自己DIY,但是近幾年,幾乎不太會有家長DIY。
因為不同於美本申請,美高更考驗顧問與學校招生辦的關係連結,這並不是什麼諱莫如深的暗箱運作,而是基於信任基礎的“內推”機制。
如果一個顧問,向某所私立美高推薦了幾位學生,這幾位學生進入高中後表現都非常好,那麼學校也更願意相信顧問之後推薦的學生。
如果有些顧問誇大學生的優秀程度,或是誇大學生的特長水平,包裝設計活動,無異於搬起石頭頭砸自己的腳。張恆瑞關注到,在疫情期間,有些學校錄取了一些特長生,但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校發現這些學生實力存在著巨大落差,這就是顧問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口碑。
今年,張恆瑞飛到兩所前十美高,與學校的招辦主任溝通時,後者告訴他,他們現在最大的體會是不能完全相信某些顧問。

當然,顧問的作用也不能被過分吹捧與誇大。
“首要的前提是學生要被學校看得上,顧問才能夠開始發揮作用”,張恆瑞說。
何謂看得上?
這要從美高的招生步驟講起。在學生們遞交申請材料後,通常有2-3位招生官會進行第一輪稽核,這個環節叫做閱讀檔案階段。
在這個階段,招生官會在推薦信、成績單以及面試等維度進行打分,“少部分學校會看文書。”
在成績單和推薦信維度,招生官會進行同校申請者之間的橫向對比,如果學生還有特長加持,那就是額外的加分項。
總而言之,只有達到學校的基礎標準,孩子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而在下個階段,某種程度上需要顧問的“長袖善舞”以及與招生辦的斡旋能力。
比如,有些顧問,如果沒法跟學校取得聯絡,或者學校對待顧問是已讀不回的狀態,或學校只是出於禮貌提前幾天告知錄取結果而已,那就比較災難。

學美的一位顧問Tyler,就在最近親眼見證過張恆瑞的“金手指”時刻。
Tyler清楚記得,2月20號有一個孩子在自己夢校的Waitlist(等候名單)上,看到郵箱時時Tyler有點慌了,因為他對這個孩子的期待比較高,“各方面都很好,怎麼就Waitlist了,當時我覺得完了”,Tyler回憶說。
在Tyler感到手足無措時,張恆瑞告訴他不要慌,他會跟學校溝通,“有些老師就是會試探你,想看看你的反應”,張恆瑞給Tyler傳授其中門道。
時間來到3月3號,Tyler看到孩子進入到“錄取池”,在Tyler覺得這下穩了時,張恆瑞叮囑他依舊要跟學校保持溝通,“你要持續跟學校表達忠心,哪怕知道已經被錄取了”,張恆瑞告訴他。
到了3月7號,結果出來了,這個孩子被錄取了。

截至3月11日19點,學美教育2025屆美高學員共計斬獲69枚錄取,其中走讀高中收穫6枚,頂級寄宿美高有TOP10收穫14枚,TOP30收穫35枚,Top50收穫50枚。

回答最開始的話題,10年前去美國讀高中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在那篇帖子下,很多人分享著自己的近況,有的人進入了美國知名公司,有的人回國,有的人創業,有的人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大家大部分成為了普通人。
但是有一些東西不一樣了,私立美高的精英教育所倡導的包容、平等、謙卑、獨立思考像泉水一樣滋養著每一顆心靈,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漫長人生。
就像某網友留言,自己無比懷念在美高的四年,那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四年。
3月23日
2025學美教育美高年度分享會重磅來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