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撤銷Offer!這些“注水活動”正在毀掉你的美本申請….

隨便翻開一份簡歷,隨處可見學生們都是社團創始人、公益專案領導者,都在參加中國大智慧CTB、模擬聯合國、AMC、物理碗、基因工程大賽等。
作者:暖暖;本文來源:公眾號“留學全知道”(ID:EduKnow)。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別碰XX峰會,不僅貴,還沒用。”

“XTB存粹是割韭菜,參加過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

“XXS完全不值得,我們學校和中介有合作,推薦學生去參加,雙方賺得盆滿缽滿,只有學生動輒花幾萬,對申請沒有一點幫助。”
在社交媒體上,有一波在美本活動上踩過坑的“大冤種”學生,分享著自己的血淚經歷。這些活動不侷限於某些知名的夏校、競賽、科研、志願者活動等。
熟悉美本申請程式的孩子和家長都知道,每一個申請美國大學的高中生都需要在Common APP上填寫10項活動,而這些活動究竟要填什麼?怎麼填?因為缺乏“標準答案”,其語焉不詳給足了第三方機構利用、操控、乃至誆騙家長與孩子的空間。
當純粹的美本活動被市場異化成可交易的商品、進名校的捷徑,打敗他人的工具時,這是美本申請讓人憂心的一幕。
而當信任崩塌時,沒有人會是贏家。
中國大陸申請者
正在遭遇不信任危機

活動重要嗎?究竟有多重要?

“如果把學生的申請材料比作成人的身體,要展現一個立體形象,那麼活動就是人的骨架,文書是靈魂,推薦信、獎項、標化成績等,就是身體的其它器官。
這句話來自於常青匯合夥人賀佳偉(Karry),輔導學生十多年,Karry親眼見證某些小眾專案被中國學生捲成紅海,“性質已經變味了。”
過去,在與美國大學招生官溝通的過程中,前者告訴Karry,他們在看學生的文書前,會優先看10個活動列表,以便對學生有初步印象。
“但遺憾的是,如今的中國孩子就像同一條工業流水線下生產出的模具。”學美教育創始人張恆瑞說,“隨便翻開一份簡歷,隨處可見學生們都是社團創始人、公益專案領導者,都在參加中國大智慧CTB、模擬聯合國、AMC、物理碗、基因工程大賽等。”
最直接的連鎖反應是,“現在招生官都不用看學生的背景,不用看學生的名字,他光看活動列表就能夠大差不差地能夠猜測出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這其實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對於這個現象,張恆瑞痛心地評價道。
回溯十多年前,孩子們能夠參加數學建模、模擬聯合國、CTB等,“已經是屬於非常出挑的活動了”,這些孩子也確實能在過去收穫不錯的錄取結果。
而如今隨著“跟風者”越來越多,一個原本純粹的專案被揉雜了複雜的、功利性的動機,大學招生官面對著千篇一律的簡歷,會變得審美疲勞。
除了同質化嚴重,活動列表的“注水”與產業化也是美本申請裡罄竹難書的一幕。
正如在社交媒體上,有顧問博主發帖感嘆道,“(如今)產業鏈的異化遠超想象。在深圳某留學工作室,我見過他們所謂的‘背景爆破服務’:花7萬元可以買到冷門國際競賽的評委席位,12萬元能安排頂刊論文的二作署名,甚至還有‘情緒價值套餐’——專門僱傭海外編劇為申請者量身定製‘逆境成長故事’
最讓人震驚的是某南方城市的‘爬藤農場’,那裡圈養著三十多個‘學術特種兵’:早晨六點背SAT詞彙,下午模擬聯合國發言,晚上進行MIT網課打卡,他們的社交媒體賬號每天更新勵志日常。”
從競賽洩題到科研買假,從瀋陽飛躍醜聞到中國東南亞考團……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少部分人的不誠實行為正在真真切切地傷害著、懲罰著那些真正努力著的人。
有一次,張恆瑞與一個頂級文理學院的前招生官同臺演講時,這位招生官講到,很多美國大學招生官在看中國學生的申請材料時,他們首先會帶著一個懷疑的眼光來看待。
張恆瑞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形容這個局面,“因為他們被騙得太多了。”

連鎖反應還直觀的體現在今年的早申錄取結果上。
雖然,今年的RD還未公佈,但是從早申來看,“中國學生,特別是中國大陸的非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持有中國護照的學生),他們申請結果並不好,其實部分是受到了不信任危機的影響。”張恆瑞說。

藤校眼中那些
一文不值的美本活動
一次夏校10萬起步,一次科研至少花費五位數,更別提市面上琳琅滿目,且難以甄別的競賽、志願者專案等。
美本活動,處處暗藏著“鐮刀”。
如何不被焦灼的市場與第三方機構帶跑偏,Karry首先提到了一點,不要盲目跟風。
“有些同學參加某個活動,可能僅僅是因為他的同學都參加了,他覺得自己不參加就會比較吃虧,而這個活動其實根本就不適合他。”
張恆瑞拿這兩年爆火的寫作競賽John Locke舉例,“有很多學生託福都還沒有考到112、115, SAT也沒有達到1550分的水平, 或者AP英文沒有考出5分,IB英文選的也是英文B,但是他卻參加John Locke,拿到shortlist”,這種在招生官看來就是邏輯難以閉環。
“更不用說好多學生校內都沒有選擇更高級別的物理課程就要參加物理碗(Physics Bow,美國高中物理競賽),又或者好多學生校內的數理成績都不夠亮眼就要參加付費科研,而且還人手1-2個。”張恆瑞繼續解釋。
基於此,Karry總結了第二點,如果付費就能參加,或者付費就能“人手拿獎”的專案,家長就要心中“警鈴大作”。
拿科研舉例,“有些孩子可能連基本的英語能力或者基本的學術成績都沒達標,如果直接把他硬塞到一個大學級別的實驗室裡去參加科研,這種就沒有必要。”Karry指出。
有學生說自己的中介讓他四年做兩個科研,一個科研要50萬人民幣。
至於頂尖的夏校,往往幾乎是免費或者淘汰率非常高的。
比如,MIT的RSI、SSP;芝大的RIBS;洛克菲勒大學主辦SSRP;以及SSTP、ROSS、SuMAC等夏校專案,進入門檻非常高。拿RSI舉例,它每年只錄取1-2位中國籍學生,錄取難度比頂尖美本還要大。能夠參與這些夏校的孩子,本身就非常優秀。
但並不是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付費夏校。
對於有些低年級學生,他們需要參加一些夏校去提前瞭解美國,瞭解大學生活;而對於高年級學生,“他們需要思考的是,我能從這個夏校裡學到什麼,我所研究的課題深度究竟怎麼樣?只有你真真真實實地去做一些事情,這個時候你的學術競爭力才能體現出來,這對你的申請才會有幫助,否則是浪費錢和時間。”Karry說。
圖為EduKnow的一次直播中,總結的學術能力評估量表(40分為最高分)。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這句俗語也同樣適用於美本活動,當有孩子在社交媒體吐槽要避雷某某活動時,有些孩子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拿模擬聯合國舉例,雖然它遭遇著質疑聲,但如果學生真的是對國際政治、國際關係感興趣,他真的能在模擬聯合國中學到東西,而不是為了把10個表格填滿而打卡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有價值的。
陷入爭議的還有賓大沃頓投資大賽,Karry就有一個學生參加過賓大沃頓投資大賽,“這個孩子本身對金融很感興趣,他從這個賽事裡面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最後被伯克利錄取。”
有學生在社交媒體吐槽賓大投資大賽
總結而言,有些活動本身是純粹的,它是否值得參加,是否有意義與價值,關鍵在於人本身,關鍵在於參與者是否真的熱愛,真的願意為此投入心血與時間。
2023年,張恆瑞的兩個雙胞胎女兒紛紛被耶魯大學錄取。
沒有多麼特殊的成就與榮譽,兩個女兒的活動列表60%-70%都寫的是校內活動(兩個女兒都就讀於美高)。其中,雙胞胎姐姐的活動列表的第一欄就填著“游泳”,其次是跳舞。
“因為這兩項是她最喜歡,同時也是投入時間最多的。”張恆瑞解釋說。
與此同時,她也參加過一些校內社團(心理社)、志願者社團、科研、夏校等,“基本上,是以她的個人興趣愛好,想做什麼,想探索什麼,想學什麼,來最後形成了她的一個活動表單。”
張恆瑞還有一個大女兒,大女兒在7年前被賓大沃頓錄取。同樣,大女兒活動列表的第一欄填的也是運動——排球、其次是壁球。這兩項運動大女兒都很喜歡,堅持打了四年,而且進入學校校隊第一隊。
真實與知行合一才是美本申請的必殺技。”張恆瑞總結說。
真實的平凡
好過虛假的輝煌
美本活動雖然重要,但它的“作用”也不應該被過分誇大。
在上一個申請季,有一個北京的孩子去烏克蘭做“戰地記者”,最後這個孩子被斯坦福大學錄取。這個活動固然讓人印象深刻,但在傳播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曲解。
比如,有學生以為只要活動做得好足夠震撼、足夠深入人心,這將是“彎道超車”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
“這個學生一定是其它方面也都很優異,這個活動讓這個學生stand out(錦上添花),所以他才能被錄取。”在一次採訪中,老查留學的創始人老查解釋說。
換言之,並沒有哪項活動,可以成為直通名校的“尚方寶劍”。
不過,關於美本活動究竟如何填寫,有著一定的方法論與訣竅。有些學生,縱然他的活動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如果他不知道如何正確填寫,如何正確書面表達,這不失為一種遺憾。

通常,招生官看一份材料會花十幾分鐘的時間,留給課外活動列表的時間自然只有短暫的幾分鐘。
因此,填寫順序很重要,“

要把最重要的和最有核心價值的活動放在前3-5項。”Karry告訴我們。

當然,每個人的“最重要”都大相徑庭,但Karry建議最好讓招生官從前5項列表就能基本感受出你的學術興趣,你持之以恆在堅持做的一件事情或者你對社群的貢獻。
此外,也不要追求面面俱到,過分完美的人設會讓招生官懷疑是包裝出來的。
“你在1-2個領域做到極致就非常好了,不要要求一個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去做科研,或者一個數學很好的學生,非得讓他有體育特長。”Karry說。
“面面俱到”的另一個極端是單一性,這也是孩子們要避免的。
比如,一個理工科很好的孩子,不要為了證明他理工好,就將列表的前四五項填滿夏校和科研,這會讓招生工留下刻板的中國理工男形象。“要透過10個活動列表的組合,讓招生官感受到這是一個不僅學術能力強,而且是一個有同理心、有社群服務意識,有人文情懷的理工男形象。”Karry繼續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Common App上的每個活動列表只能填寫150個字元,也就是大概20個單詞左右,因此每個單詞怎麼寫,都是惜字如金。
在油管上,很多被藤校錄取的過來人,都會分享自己填寫活動列表的經驗,非常有參考價值。
其中,耶魯畢業生Kevin提到,尤其是國際生,在填寫表格時要儘量避免用縮寫。“因為美國大學招生官不可能像瞭解美國本土的學校系統、榮譽、活動那樣,去了解海外的教育系統與相關活動與榮譽。”
在油管上搜索how to fill out the  common app activities,會看到很多畢業生的分享,他們的意見非常全面與具體。
此外,在描寫自己的成就時,可以儘量多用短語、數字與動詞。

拿游泳舉例,比起A,以下B的描述更具體、形象。

A:I am responsible for running swim practices, planning fundraising events and assisting in the recruiting process for new swimmers
我負責舉辦游泳訓練,策劃籌款活動,並協助游泳運動員的招募過程。
B:Led 5 am practices 3x/wk, organized 12 fundraisers (total >$2k);
recruited 18 new swimmers in 6 wks through word-of-mouth referral campaign
組織每週3次的上午5點練習,組織12次籌款活動(總計超過2千美元);
透過口碑推薦活動,在6周內招募了18名新游泳者。
如果有些活動,你只參加了一次,你無法找到太多詞彙去描述細節時,可以適當新增一些色彩、性格特質、幽默等元素。
比如,你曾在九年級輔導過四年級的學生,如果你只是寫“I tutored fourth graders in math”,這個描述會有些平平無奇,但是如果你這樣寫:I taught 4th graders how to multiply fractions; they taught me how to play Roblox on an iPad.(我教四年級學生如何乘以分數;他們教我在iPad上玩Roblox)。
比起嚴肅、生硬的描述,招生官更希望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立體、鮮活、具有幽默感的學生形象。
在申請系統上,還有一個板塊為additional information(附加資訊),這通常被很多學生忽視,“但我們其實可以充分利用起來。”Karry說。
比如某個活動,學生覺得對自己來說很重要,但是150個字元無法充分呈現,學生這時就可以把更具體的資訊羅列到additional information裡。
“比如A學生連續四年打辯論,他可以把自己打過辯論的題目放在additional information裡;B學生透過某個第三方組織幫助了特殊人群,這個組織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時B學生有必要在additional information進行解釋。”Karry補充道。
最後也是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千萬不要杜撰,不要誇大其詞。
在上個申請季,就發生過因為活動列表“注水”而撤銷offer的事件。這位女孩成績優異,她的活動列表其中一項是她堅持在特殊兒童日託中心做志願者。
但當斯坦福聯絡託兒所時,他們驚訝得知,這名學生只是一名暑期志願者,每年工作12周,每次4小時,而不是女孩在活動中所聲稱的,“在那裡工作了32周,每週工作12小時。”
美國頂尖大學有可能會錄取一個活動不夠完美的學生,但絕不會容忍一個不誠信的學生。在發出offer幾個月後,女孩萬萬沒想到斯坦福會“倒追”並核實活動列表的真實性,女孩為自己的謊言種下了惡果。
Karry告訴我們,他今年也有一個學生剛經歷過被“抽查”。這位學生從加州系統遞交申請後不久,便收到了一封大學發來的郵件。因為這位學生的活動列表有一欄填寫著自己是高中學生會主席,大學希望這位學生能夠找到證據向他們證明這是真實的。
因此,在美本活動上,孩子們千萬不要“裝腔作勢”,不要為了完美人設,而杜撰經歷。借用某個博主的話來說,當“誠實”反而成了申請季的致命傷,我們到底在為什麼樣的未來培養人才?
或許該有人站出來說句實話:我確實只參加過兩個社團,一個當了半年跑腿的,另一個混了三次活動。但至少這些經歷教會我——真實的平凡,好過虛假的輝煌。
美本活動的初衷,本就是讓每個孩子能在進入大學前,充分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瞭解自己未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希望每個經歷過美本申請的孩子,在十多年後回憶起這段時光時,他們仍然會為那個18歲的熱血、善良孩子感到驕傲與自豪。

感謝學美教育和常青匯對本文的大力支援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