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東市場加速“雙向奔赴”,帶動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大爆發

最新一輪中企出海的新浪潮,正在席捲中東市場。
2024年,中國對阿聯酋出口猛增19.2%,對沙烏地阿拉伯出口猛增18.2%,是整體出口增速7.1%的兩倍以上。
在投資領域,中國與中東市場也正加速“雙向奔赴”——中東資本2024年以來對華投資頻出大單、投資規模創新高。而中企也將中東市場視為出海首選地加大投資,尤其是一批新能源領軍企業接連砸出10億美元級別重磅投資。
金融是促進全球貿易與投資增長的“潤滑劑”。中企加速出海,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一些金融機構正在為助力中企走進中東而奔忙。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魯靜,就連續3年在開春之際率隊到訪中東市場。
魯靜近期在阿聯酋參與市場活動時表示,“對於中阿合作的持續升溫,渣打有著很強烈的一線‘體感’:渣打中國-阿聯酋對公走廊業務已連續3年錄得雙位數增幅。中國和阿聯酋都是全球最有活力、最具前景的市場。作為一家在阿聯酋經營超過66年、在中國經營超過166年的國際銀行,渣打非常榮幸能見證中阿發展戰略的雙向奔赴。”
貿易投資加速“雙向奔赴”,中資出海呈現四大新趨勢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中東作為出海的關鍵一站。
阿聯酋中國商會編寫的《中資企業在阿聯酋發展報告(2023—2024)》指出:目前有超過6000家中國企業在阿聯酋開設公司或辦事處。迪拜經濟和旅遊部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迪拜接收中國市場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資金達3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0%以上。
在參加中國-阿聯酋貿易與投資論壇期間,魯靜就提到:阿聯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國家,是中企面向中東、北非以及全球市場擴張的重要門戶。近年來中阿經貿合作持續升溫,中國對阿聯酋的重大投資專案從能源、港口、建材、建築機械等行業擴充套件到金融、資訊科技、新能源、電商等新領域。
“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出海全面湧現,可以說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魯靜強調:中國企業出海已經在歷經聚焦自然資源的出海1.0、基建EPC為主的出海2.0之後,進入到企業與金融機構全面出海的3.0新階段。
魯靜表示,在3.0階段,渣打觀察到中企出海的四大新趨勢。
首先,這是一輪席捲全球各個市場與行業的新型全球化,有更多以科技、AI、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賽道、新質生產力、數智化新銳加入中國出海團。在傳統歐美市場之外,這些出海企業進一步深入東盟、中東、拉美等“一帶一路”市場。
其次,中企出海3.0呈現出兩個出海新模式。一方面,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體現了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這是中企創新能力的體現,重新洗牌了供應鏈組建方式,從“在岸-在岸”到“離岸-離岸”。另一方面,今天已經有一批中國企業是“生而全球”,他們率先在海外市場生根發芽、發展併成為行業領導企業,然後再反哺、開拓中國市場。
第三,在很多行業,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新的全球領跑者,而非跟隨者。中國企業在光伏、EV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穩居第一。
第四,中國企業深耕當地市場,越來越重視社會福祉、文化融合與社會責任,成長為新的全球企業公民。
“雙向奔赴”的動力:中國智造出海浪潮對接中東經濟轉型剛需
中國與中東市場在貿易與投資方面能夠加速“雙向奔赴”,根源在於雙方在經濟模式與發展階段上相互依賴,能夠各取所需合作共贏。
2016年,沙特政府出臺“2030願景”長期經濟轉型計劃,打算將從石油經濟中積累的大量財富投向基建、可再生能源、未來科技、娛樂旅遊等產業,促進經濟全面發展。阿聯酋也在2017年釋出“2071百年規劃”推動經濟多元化全面轉型,尤其注重發展資訊科技產業。
中東國家的經濟轉型需求,與正在加速全球化向各個新興市場輸出“中國智造”產業叢集的我國“不謀而合”。除了傳統制造業的優勢之外,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儲能等多個領域,已經掌握了全球最領先的技術與產能。
作為一家在中東地區和中國均有悠久經營歷史的國際銀行,渣打近年來見證了中國與中東市場的雙向奔赴。渣打銀行(中國)行長兼副董事長魯靜就舉例說:阿聯酋從資源國家成功轉型,有足夠開放的環境和資本,非常堅定地加速推動經濟多元化戰略。中企在阿聯酋多個領域的投資不斷增加,為當地經濟的多元化、能源轉型、技術對接都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阿聯酋是中國在阿拉伯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2023年中阿雙邊貿易已達949.9億美元。沙特是中國在阿拉伯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中沙雙邊貿易額達1072.2億美元。
魯靜認為,從宏觀環境來看,2025年全球地緣政治和資本市場的波動會進一步加劇。面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和其他國家間合作的空間進一步變大。
中企出海帶動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大爆發
中國企業大舉進軍中東市場之際,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必然出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為適應當地獨特的伊斯蘭金融體系,會產生很多複雜的金融服務需求。
國內外的很多金融機構,也敏銳地捕捉到中企在中東市場上的旺盛金融服務需求,開始各顯神通來競爭這一份增量的市場“蛋糕”。
很多國際銀行早已開始佈局,比如渣打就在中東搭建會說中文的“走廊銀行家”團隊,配合在中國的“全球客戶經理”作為統一的業務溝通介面,來協助中國企業從國內到海外市場的無縫銜接。此外,渣打持續打造國際銀行中覆蓋範圍最廣的海外人民幣業務網路,能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人民幣解決方案。渣打也是首家為中東地區提供伊斯蘭金融服務的國際銀行,能幫中企更快“入鄉隨俗”。
今年2月底,魯靜率領由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客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這兩個中國在阿拉伯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此次訪問期間超高密度的行程,也從側面說明了金融需求雙向對接的攀升。短短一週之內,渣打銀行就落地超過30場高階內外部對接會,包括與沙特投資部(MISA)、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ADX)、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ADIO)、迪拜經濟和旅遊局(DET)等關鍵機構深度溝通,有效促進雙方經貿交流與合作。

據瞭解,渣打在中東各國擁有廣泛的業務佈局和悠久歷史,對當地法規、政策、文化有深刻理解,依託在可持續金融、人民幣國際化、跨境業務、風險管理等領域專長,渣打近年來持續助力中企開拓中東業務。
“相信未來5年到10年,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跨國企業。”魯靜說,渣打始終把中國市場作為重要戰略市場進行長期投入和深度耕耘,看好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前景,將持續加強跨境業務能力建設,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臺之觀點。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