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擬同意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等14所新高校;星艦七飛:本體化身“流星雨”,火箭返回“筷子夾”|學界速遞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速  覽 
  1. 教育部擬同意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等14所新高校
  2. 星艦七飛: 本體化身“流星雨”, 火箭返回“筷子夾”
  3. 澳洲巨型袋鼠很可能是被史前人類吃光的
  4. 耐藥菌的出現是因為祖上有德?

  5. 2024年全球海溫變化研究報告發布
學界頭條

1.教育部擬同意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等14所新高校

1月13日,教育部網站釋出了《關於擬同意設定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定標準(試行)》等有關規定以及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考察評議結果,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擬同意設定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等14所學校,現予公示。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的申報省份為福建省,辦學性質為民辦,該校也是本次擬同意設定的14所學校中唯一的民辦院校。此番公示資訊顯示,該校的正式名稱確定為“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福耀科技大學(暫名),是由曹德旺創辦的河仁慈善基金會首期捐資100億元,以民辦公助的形式與福州市政府合作創辦的一所大學。曹德旺表示,學校堅持以理工科研究型大學定位,設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與智慧製造、車輛與交通、環境與生態、經濟與管理以及基礎教學部等七個學院(部)。
參考來源:1.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202501/t20250113_1175424.html
2.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537381.shtm

2. 星艦七飛: 本體化身“流星雨”, 火箭返回“筷子夾” 

圖源:SpaceX / AP
北京時間1月17日凌晨,SpaceX 的星艦火箭從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升空,這是該系列飛船的第七次試飛。助推火箭在完成任務後返回了被戲稱為“筷子夾”的發射臺,這是星艦系統創新回收方式的第二次成功,但是星艦本體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不僅在發射8分鐘後失去聯絡,還因為在墨西哥灣上空爆炸產生了大量碎片,迫使附近的航班大量改線或者延誤。這個後果很可能會導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更嚴厲的調查和處罰。
本次星艦進行了新的升級,整體高度又加高了2米,並且裝載了10顆模擬衛星作為實驗性載荷。這些都在可能是燃料洩漏的故障中化為了漫天碎片,對馬斯克來說肯定比較沮喪,對觀眾來說卻是欣賞了一次難得的“人造流星雨”奇觀。
圖源:SpaceX
參考來源: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space/spacex-launches-seventh-starship-mock-satellite-deployment-test-2025-01-16/
前沿研究

3. 澳洲巨型袋鼠很可能是被史前人類吃光的

澳洲的史前巖畫,表現了狩獵巨型袋鼠的場面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CC-BY
數十萬年前,澳大利亞生活著水牛大小的袋熊、食肉有袋類獅子和近兩米高的大鵝,但到4萬年前,這片大陸已經失去了90%的巨型動物,其中一半以上是袋鼠。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有袋動物對食物很挑剔,使它們容易環境變化的影響,導致生存艱難。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一種叫做牙齒微磨損紋理分析的技術,科學家們分析了937個袋滑鼠本的牙齒,包括現存的和滅絕的物種。由於不同的食物會在牙釉質上留下獨特的微觀磨損跡象,研究小組能夠確定,在晚更新世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大多數袋鼠物種吃的食物種類繁多,換句話說它們並不挑食。這個結論支援了另一種理論:巨型袋鼠是被在5-7萬年前的某個時候到達人類瘋狂捕殺從而滅絕的,這與北美洲的猛獁象等大型動物的遭遇一致。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q4340?utm_source=sfmc&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ScienceAdviser&utm_content=distillation&et_rid=1018944675&et_cid=5489564

4. 耐藥菌的出現是因為祖上有德?

金黃色葡萄球菌
在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們希望搞清楚最容易出現耐藥性的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如何對付從未被使用過的抗生素。結果令人吃驚:金黃色葡萄球菌很容易對8種候選藥物中的7種產生耐藥性,包括一些以前被認為不太可能被抵抗的藥物。研究小組報告說,這種病原體不需要新的突變來獲得特定的耐藥性,而是利用了天然細菌種群中已經存在的遺傳變異,也就是說儲存在DNA裡的“遠古防具”。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被批准使用的抗生素會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他藥物產生耐藥性,這種現象被稱為交叉耐藥性。雖然部分細菌有時會犧牲一些毒力來換取對抗生素的防禦能力,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破壞力絲毫不減。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l2103?utm_source=sfmc&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ScienceAdviser&utm_content=distillation&et_rid=1018944675&et_cid=5488327

5. 2024年全球海溫變化研究報告發布

1958年至2024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

根據IAP/CAS溫度資料產品(1米層)分析的1955年至2024年12月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變化。藍色線為年均值,黑色線為月均值。異常值為相對於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左上角內框為海表溫度的季節變化。

1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法國墨卡託海洋國際研究所、義大利國立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所等全球31個研究單位的5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釋出了2024年全球海溫變化研究報告。這一報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溫度以及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再一次達到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研究認為,海洋逐年不斷重新整理變暖紀錄這一現象已成為“新常態”。
海洋表面溫度指的是海洋與大氣接觸處的溫度,是海氣相互作用的關鍵變數,能夠影響較大範圍的天氣與氣候。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比2023年高0.07℃(大氣所資料)、0.05℃(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資料)、0.06℃(歐洲哥白尼海洋監測中心資料),創造了現代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新高。
參考來源:
https://www.cas.cn/syky/202501/t20250116_5045227.shtml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兩座重要科學設施在洛杉磯大火中倖免
顛覆傳統!美國一學院將完全由AI授課
芬蘭評估機構將271種期刊歸為“0級”刊物 
世界第一個商業級核聚變電廠即將開工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