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經濟奪權!”全美消費者2.28集體抵制亞馬遜沃爾瑪

複製連結或點選閱讀原文直達“大荘家”
https://www.pechanga.com/
據美聯社報道,全美各地消費者於2月28日週五展開為期24小時的抵制行動,承諾不在大型連鎖零售商進行非必要消費,以此向企業巨頭傳遞"誰才是經濟主導者"的明確訊號。這場由"美國人民聯盟"(The People’s Union USA)發起的"經濟封鎖"行動,要求參與者在週五午夜至次日午夜期間暫停線上線下的非必要購物,重點規避亞馬遜、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同時減少快餐消費和信用卡使用。
該組織在官網宣告中強調:"當企業只關注利潤時,讓經濟停擺24小時就是最有力的警告。若遭忽視,我們將延長抵制週期。"值得注意的是,倡議特別允許購買食品藥品等必需品,並鼓勵民眾優先選擇本地小型商家。據該組織GoFundMe頁面顯示,截至週四已籌集超7萬美元資金。
學界對此次行動效果持審慎態度。聖荷西州立大學金融學教授沃格爾(Julian Vogel)指出:"單日抵制對企業的直接影響有限,因為消費可能轉移至其他時段。但若形成規模,其象徵意義不容小覷。"他同時強調,相較於無特定訴求的警示性抵制,目標明確的長期行動更具實效,"例如針對某季產品的持續抵制,其不確定性將對企業造成更大壓力"。
聖荷西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格斯頓(Larry Gerston)則從策略角度分析:"分散式抵制的效果往往遜於精準打擊。若能集中力量針對單一企業,配合具體改革訴求,將產生更顯著效果。"他以歷史經驗佐證,指出2017年反特朗普政策的抗議活動正是經過數月醞釀才形成規模效應。
儘管組織方宣稱已產生實質影響,但專家普遍認為單日行動更多是輿論造勢。格斯頓教授提醒:"真正的變革需要持久戰,當前行動或許只是更大規模社會運動的序曲。"沃格爾博士補充道,經濟抵制的有效性最終取決於公眾憤怒與具體訴求的結合程度,以及參與者能否承受長期行動的成本。
資料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連續三個月下滑,這為抵制行動提供了社會心理基礎。分析人士指出,在通脹高企、貧富差距擴大的背景下,此類經濟抗爭或將呈現常態化趨勢。
<
  精選 · 推薦  
>

聯邦對加州高鐵專案啟動審查
加州州長拒絕資助暴力無證移民法律服務

共和黨縣警長宣佈競選加州州長

戳“閱讀原文”舉報禮品卡詐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