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胎動是寶寶在求救?關於胎動,每一個準媽媽必須知道的事情

 你第一次感覺胎動是什麼時候?又是什麼感覺呢?

 感覺像小魚在吹泡泡?

 感覺腹部在輕微的抽動?
 感覺像水在流動?

 每個人第一次胎動的感覺都不一樣,但都會感覺很神奇,喜悅感、幸福感影   隨之而來。
胎動可以說是母親和胎兒情感交流的最佳方法了,媽媽摸一摸,寶寶動一動,總有種外人懂不了的奇妙感。
圖源:網路
除了情感上的聯結,胎動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反映胎兒在宮內的活動情況。
很多孕媽也會透過胎動來猜想胎兒的狀態,佛系與過度緊張的孕媽都不少,有的孕媽可能不太關注胎動這回事,而有的孕媽則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的不行。
這兩種心態都不可取,關於“胎動”與“數胎動”,我們還是得做一些瞭解,保持正確的認知很重要!
 什麼是胎動?
胎動就是胎兒在宮內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伸展、彎曲、旋轉、手的張合、轉頭、打哈欠等等。
腿部伸展~ 圖源:網路
伸個懶腰~ 圖源:網路
一般孕早期的時候,就能透過B超觀察到胎兒在宮內的活動,但因為這個時候胎兒還比較小,所以即使動了,媽媽也感受不到。
等到孕中期,差不多16-20周左右,媽媽們就能逐漸感受到胎動了。
但這個時間遲早因人而異,這與孕媽腹壁薄厚、肚皮鬆緊度、羊水多少、是否是經產婦等有關。稍微晚一些也沒有關係,只要平時產檢時胎兒發育一切正常就不用太擔心。
能感受胎動了,是不是就要開始數了?為啥要數胎動呢?
 為什麼要數胎動?
關於胎動,我們不能只看看圖就完事了,而是需要從“數胎動”獲取關於胎兒的一些資訊。
因為有研究發現胎兒宮內出現低氧血癥時會表現出代償性的胎動減少,隨著低氧血癥加重和延長,代償性反應可能無法保護胎兒,最終導致胎兒宮內死亡。
而透過數胎動可以及時發現這一問題,並透過胎心監測、超聲物理評分等檢查評估胎兒宮內情況。
並且,據國外統計,恰當地數胎動,死胎、死產的發生率可由8.7‰降到2.1‰。
總的來說,數胎動是孕媽可利用到的最簡單、最方便的監測胎兒宮內情況的方法。
 怎 麼 數 ?
01
什麼時候開始數?
一般建議28周後開始數胎動。
我們不建議過早數胎動,因為剛開始感覺到胎動時胎動還比較微弱,也不規律,而且過早數胎動意義也不大。
目前在我國,孕28周的胎兒有很大的機會存活率,這個時候數胎動,一旦發現異常,可以及時娩出胎兒。
圖源:網路
而在這個孕周之前,多數地區的醫療條件還達不到讓孕28周前的寶寶存活,所以即使胎動異常,能採取的措施也有限。
而過早數胎動,反而可能會加重孕媽的焦慮情緒。
所以,我們還是等到28周再數,有意義、可參考。
02
如何數?
胎動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不同胎齡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雖說胎動的頻率,一般是從早晨到夜晚是不斷增加的,通常夜晚到達高峰,但總有寶寶出其不意,並不一定會在晚上動,所以,固定時間數胎動是沒有意義的。
圖源:網路
而孕媽的體位也有可能影響到胎動的感知,比如坐位、站立位、臥位時都不同,精神不集中也會影響對胎動的感知,所以建議孕媽選擇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數胎動,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側臥在床上。
圖源:網路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有這四件事:
1.選擇合適的時間段:根據平時的觀察,選擇胎動較多的時間段,因為每個寶寶的睡眠和胎動的習慣都是不同的,所以並沒有特定的時間。
2.將雙手輕輕放在腹壁上,靜下心來專心的感受胎兒的活動,計數時可以用APP或者用紐扣、豆子等作為計數器。
3.只要寶寶開始活動了就能開始數胎動了,一般從胎動開始到完全停止算一次,其中連續動幾下也只算一次,等胎動完全停止後,再接著數下一次。
4.目前,國際上推出了多種計數胎動的方法,已確認的胎兒宮內狀況良好的胎動閾值有下面幾種:
孕媽休息專注數胎動時:2小時內至少感受到10次胎動。
孕媽正常活動時:12小時內至少感受到10次胎動。
孕媽休息專注數胎動時:1小時內至少感受到4次胎動。
目前我國臨床上也多采用12h胎動計數方法,即早、中、晚固定時間各數一個小時,3次相加總數乘以4,一般12h胎動≥30次為正常。
圖源:網路
03
每個孕媽都要數嗎?
有宮內缺氧高危因素的孕媽,建議每天數胎動。
健康正常的孕媽,如果胎動很明顯和頻繁,不需要每天都數,但是如果在孕晚期感覺到胎動減少,那就需要認真每天數胎動啦。
 這兩種情況正常嗎?
01
胎動頻繁

胎動頻繁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

而且目前也並沒有臨床證據證實胎動多和宮內缺氧和胎兒不良後果相關。
但如果平時都很規律,突然胎動不規律的增多頻繁出現,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可以去檢檢視看
02
胎動減少
胎動減少更值得我們關注。
如果出現胎動異常的情況,需要警惕胎兒宮內窘迫。
因為胎兒宮內慢性缺氧時,血流會重新分佈,在缺氧早期胎兒會躁動不安,表現為胎動明顯增多。
當缺氧加重時,胎動減少、減弱甚至消失。
雖說目前關於胎動少的閾值還沒有國際公認的標準,但國內醫生一般判斷胎動計數的異常標準為:
孕媽休息專注數胎動時:胎動≤3次/h
孕媽休息專注數胎動時:2小時胎動<10次
使用12小時計數法:12 h胎動≤20次
而胎動減少到胎動消失,一般會歷時數日到1周左右,胎動完全停止後,胎心音可維持24-48h,至少12h。
從臨床診斷宮內窘迫到分娩,時間在2h內者,僅15.65%發生新生兒窒息,而2-6h分娩的,新生兒窒息佔29.63%,超過10h的,新生兒窒息達到42.86%!
所以,一旦胎動減少,就要立即檢查、處理,最好是在2小時內,這樣救回胎兒的機率會更高。
去了醫院以後,需要進一步做體格檢查、無應激試驗(NST)、宮縮應激試驗、超聲檢查(生物物理評分)、臍動脈超聲多普勒等。
圖源:網路
醫生會根據產檢病歷,瞭解是否有增加胎兒不良結局風險的內科或者產科併發症以及胎兒宮內狀況來做評估。
評估後醫生會根據評估結果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孕齡≥39周的孕媽,不管是低危還是高危都會建議分娩。
孕齡<37周的孕媽,建議每週進行2次NST和超聲檢查,並繼續監測胎動,如果胎動進一步減少或消失及時就診。
39周>孕齡≥37周,評估突發風險以及分娩的益處,根據情況進行處理。
但因為每個人身體情況不一樣,所以醫生還是會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所以這個時候,老老實實聽醫生的就對了。
 胎心儀並不能 
代替數胎動
與聽胎心相比較,其實每天認真的數胎動可以更加準確的預測胎兒宮內的不良結局。
因為使用多普勒胎心儀聽胎心也只反映出短時間內胎兒的動態,不能準確、全面地判斷胎兒的宮內真實狀況。
圖源:網路
而對胎兒宮內狀況的判斷,需要綜合評估,包括數胎動,聽胎心率,做胎心監護,做B超生物物理評分等。
並且,孕媽反覆使用,可能會使胎兒長時間處於不安全的能量環境中,而孕媽也不能對檢測的資料進行專業的解釋與判斷。
所以,單純的聽胎心意義並不大。
數胎動本來就是一種粗測,如果把它搞複雜了,就喪失了它的實用性。
它並不是一種評判標準,只是預警的訊號、一種簡單的篩查,它可以有規律,也可以沒有規律。
所以孕媽也不要過於糾結,可以數,但不要因此而惶惶不可終日。
撰文:十月菌
插畫:十月呵護漫畫組
題圖來源: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