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詭到清明,2年14部古裝懸疑為何仍幹不過現代懸疑?

作者|lucky
談到古裝懸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那些傳統純破案作品,如《神探狄仁傑》與《少年包青天》。
但是回顧2024年,觀眾們不難發現,這一年的古裝懸疑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家庭、玄幻、少年冒險、青春愛情元素紛紛湧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感體驗。
國內古裝懸疑劇市場近年來不斷細分。《清明上河圖密碼》的首播收視率高達2.69%,之後也一直高位,屬於“臺比網火”的一個狀態。儘管該劇採用了“家庭劇+懸疑”的新穎元素組合,但在劇情結構和敘事手法上依舊沿襲了傳統古裝探案劇的經典路徑。
年度高分爆款劇《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則是新派古裝探案劇的代表,吸引了年輕的觀眾群體。當前正在熱播的《錦囊妙錄》和《朝雲散》也屬於這一型別。
在口碑方面,近年來古裝懸疑劇卻湧現出不少高分作品,並且逐漸積累了知名度較高的IP。然而,從播放量到討論度,古裝懸疑劇相較於《我是刑警》等現代懸疑劇存在較大差距。
種種跡象表明,2024年古裝懸疑劇市場迎來了顯著的升級。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競爭的加劇,未來的發展路徑又將通向何方?
2024古裝懸疑再升級,《清明密碼》解鎖生活流,深耕文化沃土
如同劇中開篇汴京城內燈火璀璨、孔明燈升空的震撼場景,《清明上河圖密碼》在未播先熱的狀態下拉開了帷幕。
該劇的升級,首先在於敘事手法和角色塑造上的創新。以往的傳統古裝懸疑劇多側重於案件的離奇和驚悚,而該劇將 “生活流” 敘事與懸疑元素深度交融。劇集採用了“家庭探案”的敘事模式,爭吵、和解、情感糾葛等家長裡短貫穿始終,甚至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核心因素。既生動鋪陳出市井生活的點點滴滴,又深入挖掘出人性矛盾中的普世價值。

來源:巨量資料

演員陣容上,張頌文、白百何等實力派演員都不是傳統的懸疑劇賽道老臉,甚至不是古裝劇賽道的熟臉。這樣的選角組合與較為傳統的敘事設定與時下的流量爆款存在差距。這也是為什麼該劇早期會存在“演的不像古代人”的爭議。
男主角趙不尤原本是大理寺最底層的貼書小吏,上有老父,下有弟妹。他介入案件調查,起初是為了保護妻子溫悅並保住自己的工作。相比傳統古裝懸疑劇的刺激度和獵奇性,這種“守小家,護大家” 的核心主題更能夠引發熟齡觀眾的情感共鳴。
從資料上看,《清明上河圖密碼》的受眾分佈顯示,31-40歲的熟齡群體佔據了最大比例,男性使用者比例超過40%。觀看者大多是不發彈幕、安心看劇的“沉默大多數”。

來源:巨量資料

網路上對於張頌文和白百何“缺乏CP感”的爭議,其背後在於傳統中式家庭情感表達與現代觀眾審美期待之間的差異。“浪漫愛”並非傳統家庭情感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更多地是透過日常瑣事的一點一滴來體現溫情。在劇中,趙不尤對溫悅是言聽計從,但白百何飾演的溫悅總是對趙不尤一副淡淡的神情,兩人之間鮮有“發糖”。這種情感模式讓年輕觀眾難以共情,但對於熟齡觀眾來說,他們更能理解許多老夫老妻間的這種平淡而真實的關係。
另一大升級,在於該劇對於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
該劇以名畫為藍本建構故事,將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作為切入點,為畫中的人物和場景賦予了新的故事和生命,使觀眾在欣賞懸疑劇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中國古代名畫的魅力和歷史文化價值。
據透露,為了還原真實的宋朝風貌,《清明上河圖密碼》考究了大量古畫、磚雕和珍貴文獻,耗時 247 天搭建了 8 萬平方米的場景,匠心復原畫裡的 152 個建築以及河道、橋樑和船隻等。這種對宋代生活全貌的忠實再現,不僅讓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還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
這種升級無疑是古裝懸疑賽道一次大膽的變革。從播出成績而言,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受眾和渠道,可能是更為考驗的部分。
古裝懸疑劇市場重構:觀眾群體分化,審美差異成壁壘
縱觀2024年的古裝懸疑劇大盤,開年播出的《大唐狄公案》與年末上映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在破案結構上,都可以算是傳統的古裝探案劇。
早期的經典之作如《神探狄仁傑》和《大宋提刑官》等,都屬於這類傳統劇集。
這類劇集通常將案件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主角往往是知名歷史人物或具有歷史原型的角色,如捕快、大理寺少卿、提刑官等。劇情以單元劇的形式展開,主線與支線交織,不僅展現了各種古代偵查技術和手段,還全景式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風貌。
《大唐狄公案》與《清明上河圖密碼》都在央視八套和優酷平臺播出,其演員配置也頗為相似。據百度指數統計,關注該劇的使用者以 30-39 歲的男性為主。但《大唐狄公案》在劇情邏輯、原著忠實度以及主演詮釋上存在更多爭議。
週一圍所飾演的狄仁傑卻受到了一些負面評價。觀眾認為他的表演過於油膩,表情豐富但欠缺角色應有的沉穩和內斂。此外,《雨師案》《鳳印案》中的破案方式及某些不合常理的情節設定也為人詬病。
傳統古裝探案劇的“票倉”主要集中於熟齡群體,男女比例相對均衡。這類受眾對歷史人物和故事熟悉,喜歡探究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風貌,期望演員能夠準確地詮釋出歷史原型應有的性格和氣度,期待看到豐富的人物群像。由於觀看過諸如《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傑》等經典作品,他們對於劇情的縝密度、案件設計的複雜性以及偵破推理的合理性都有更高的期待。
因此,如果上述關鍵元素未能在劇集中充分展現,核心觀眾群體可能會興致缺缺甚至選擇棄劇。對於傳統古裝探案劇來說,沒有強大的粉絲效應作為後盾,其播出效果和口碑將難以逆轉。
相較之下,2024年古裝懸疑劇的贏家是《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該劇以每集平均4675.7萬的正片播放量榮登2024年懸疑劇播放榜首,還在豆瓣上獲得了8.6分的高評分。
與《清明上河圖密碼》等傳統劇集不同,《唐朝詭事錄之西行》這類新派古裝探案劇融入了更多現代觀眾喜愛的元素,如青春、奇幻、冒險、成長等多元題材。此類劇集透過強情節、快節奏和高反轉的劇情設計,滿足了當代觀眾對於“爽感”的追求。此外,劇中特別注重角色的成長曆程,主角團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注重人物關係和情感糾葛,年輕化的敘事風格和視聽呈現方式為觀眾帶來了新鮮有趣的觀劇體驗。
當前國內新派古裝探案劇主要沿著兩條敘事路徑展開,其一是熱血少年成長史,展現雙男主或主角團在一系列案件的洗禮下,從初出茅廬的青澀到終成大器的過程。另一類是女頻探案,重點在於女性角色如何憑藉智慧和毅力解開謎團。
《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融入了奇幻志怪風格,加入了魑魅魍魎、幻法道術等神秘元素,畫面精美場景恢弘。主角盧凌風從第一季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在經歷了被貶等種種挫折後,心性逐漸成熟,成長線清晰並能引發共鳴。他與蘇無名這對探案組合的磨合與默契也吸引著CP粉。
同樣收穫高口碑的《大宋少年志》以七齋的六位少年為核心,透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案件,細緻描繪了主角團在破案過程中的成長軌跡,實現了從青澀少年到國之棟樑的蛻變。《御賜小仵作》圍繞來自西南山區仵作世家的少女楚楚的破案和成長展開,細膩的愛情戲也為女性角色的成長之路增添了溫馨與浪漫,使得整部劇集在緊張刺激的探案氛圍中不失柔情與溫暖。
相較於傳統古裝探案劇,新派古裝探案劇的受眾則更加年輕化,他們不僅追求破案懸疑元素,更看重角色成長、情感共鳴以及現代價值觀的融合。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對歷史人物和故事的簡單還原,而是期望看到更具創新性和現代感的敘事手法與角色塑造。此外,隨著女頻文化消費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劇集開始加入更多女性主角,以迎合這一趨勢。
傳統古裝探案劇與新派古裝探案劇在受眾審美與認知上的差異顯著,這直接導致了古裝懸疑劇市場的多元化格局。市場上的古裝懸疑劇難以同時滿足雙方的需求,從而難以在整個市場中形成廣泛的影響力和破圈效應。這也促使影視創作者在面對古裝懸疑劇的創作時,需要更加精準地定位目標受眾,以適應市場的分化現狀。
古懸難超現懸,業界魔咒還是市場偏見?
在央視八套,《清明上河圖密碼》接檔《我是刑警》,後者連續19天蟬聯全國全頻道即時收視率排名TOP1。
近年來,《狂飆》《漫長的季節》《沉默的真相》等劇集口碑與收視齊飛,“白夜”和“獵罪”系列IP接連推出續作,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從整體來看,市場上廣泛出圈的作品似乎大多是現代懸疑劇。
這是否意味著,古裝懸疑劇難以超過現代懸疑劇,已經發展成一種市場趨勢呢?
從口碑上看其實不然,僅以2023年和2024年播出的古裝懸疑劇為例,《蓮花樓》《繁城之下》《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均獲得了豆瓣8.5分以上的高評價;而《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九義人》《大宋少年志2》《大理寺少卿遊》的豆瓣評分也均超過了7分。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了古裝懸疑劇在特定觀眾中同樣擁有極高的認可度。
但從播放量和討論度來看,古裝懸疑劇整體上確實難以達到現代懸疑劇的水平。一方面,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古裝懸疑劇面對的是更為特定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由於歷史背景的存在,古裝懸疑劇較難像《我是刑警》等現代劇那樣激發集體記憶,從而引發更廣泛的社會共鳴與熱烈討論。
雖然影響力仍需提升,國內古裝懸疑劇已逐步構建起一個頗具潛力的良性生態體系。一方面,湧現出如《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蓮花樓》這類口碑載道的爆款佳作,收穫了觀眾的高度讚譽和市場的熱烈反響;另一方面,諸如 “小仵作”“大宋少年志” 等知名 IP 也具備深厚的開發潛力,成為行業的重要著力點。傳統風格的劇集與創新性的劇作齊頭並進,共同推動市場朝著精細化方向邁進。或許,國內古裝懸疑劇在等待一部能夠如《我是刑警》般具備國民度的標杆性作品。
《2024年劇集市場報告》顯示,“古裝”和“懸疑”型別的播放量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彰顯了這兩個題材廣闊的市場潛力。無論是正在熱播的《大奉打更人》,還是即將上線的《長安二十四計》《御賜小仵作 2》《錦衣十日令》《趙雪錄》,都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於古裝懸疑劇的持續關注和高期望值,期望它們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古裝懸疑劇依然大有可為,知名IP經過市場的檢驗和觀眾的認可,已積累了相當的品牌影響力和忠實粉絲基礎。相比之下,當前古裝仙俠劇普遍存在的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而古裝懸疑劇在劇情設計、角色塑造等方面仍有廣闊的探索空間,能夠更好地滿足年輕觀眾對新鮮感和刺激性的需求。此外,傳統古裝探案劇所面向的“沉默的大多數”實際上蘊含著巨大的潛在觀眾群體,只要能夠觸動他們的心絃,便有可能成就全民爆款。
話題互動:
你認為哪部古裝懸疑劇最有可能成為全民爆款?
推薦閱讀


270次IP聯名,
奈雪最多,古茗最精,喜茶最高階!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