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股價暴漲,除了股民高興壞了,剩下的還有員工。這不,一位阿里員工發文:自己職級P7,股價“起飛”,總包已經156W了,再漲下去馬上破160萬。

評論區一位網友對此調侃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阿里員工開始“耀武揚威”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員工都能享受到這波股價上漲的紅利。在阿里,職級P7及以上,才有可能拿到股權,具體還得看和HR怎麼談。即便能拿到,這個股權一般是分4年解鎖的。第一年0%,第二年直接解鎖50%,第三年解鎖25%,第四年再解鎖剩下的25%。除此之外,如果員工績效考核3.75,或者升職級了,也會有對應的股權激勵。不過這些激勵部分的股權要鎖定5年,每年能領25%。(以上具體比例上可能會有出入,以實際執行為主)
阿里的職級從P7開始,越往上走越難。畢竟是類似於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人越少。不同的職級分到的股權也不一樣,下面是來自一位曾經的P9朋友回憶。需要說明,具體數字上可能會有出入,僅供參考。
職級從P6到P7,需要先讓+1領導提名。要是你覺得自己績效還不錯,能達到3.75,也可以主動申請。之前早些時候,晉升要當面彙報,還得讓三位P8的評委都點頭才行。不過現在流程簡單多了,只要填個表就行,有的直接就通過了,有的可能要和提名領導、兩位評委通個話評審一下。如果順利升到P7,大概能拿到200到300股獎勵。
職級P7到P8就更難了。需要參加晉升委員會的現場面試,三位P9的面試官全票透過才算成功。不過,這個職級,對於廣大底層員工,也有一定機會衝到P8。要是升上去了,大概能拿到400到600股獎勵。
P8到P9這一步,難到不行。要是沒有+1領導的力挺,或者P11副總裁的背書,想升基本沒戲。就算你績效評分有3.75,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提名,但在這個級別,誰願意做這種白費力氣的事呢?(具體原因在後面)面試的話,有五位評委,都是P11級別的,得至少拿四票才能過。在這個級別,除了你自己的本事,+1領導的背景(是不是高層的嫡系)也很重要。要是升上P9,大概能拿到1000到1200股獎勵。
從P9升到P10,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級別不走常規晉升流程,需要被集團組織特別提名,面試時間也是單獨安排的。聽說面試官都是總裁或者合夥人級別的集團大領導。至於升上去之後的股票獎勵,我接觸不到。
說過職級和股票之間的聯絡,再講下大廠員工的薪資構成。一般來說,大廠員工在聊薪資的時候,一般有兩種說法:
1、聊Base,就是說月薪是多少。
2、聊總包或者年包,就是一年大概能拿多少錢。
前面的“1”理解很簡單,就是每個月你能拿到手裡的錢有多少?這部分是最基礎的,很少受外部條件影響。因為在合同裡寫得清清楚楚,是稅前收入(有的公司會說稅後)。
後面的“2”,年總包的構成就比較複雜了。先解釋為啥有個“大概”二字?因為年總包並不一定就是你最後拿到手的收入。那總包到底包括啥呢?大致有這些:
總包 = 基礎月薪 + 年終獎 + 加班費(如果有的話)+ 股票+ 期權 + 公積金 + 公司交的社保部分 + 各種補貼 + 報銷 + 其他可能的收入。
舉個例子,一個網際網路人說自己的年包有百萬,那可能是這麼算的:現金部分 + 期權/股權部分。比如,月薪35K,一年算16個月(年終獎4個月),再加上股票。假設他有3000股,每股市值30美金,那算下來就是:
35K × 16(月薪 × 月數)+ 3000股 × 30美金(市值)= 56萬 + 60.3萬 = 116.3萬。
所以,這就是為啥說年包可能和實際收入不一樣,因為有些東西是浮動的,或者不一定能拿到手。從這裡也可以解釋一個現象,阿里股價低迷時,不少員工在網上抱怨自己收入暴跌。這裡就是指手裡股權不值錢了,因為股權收益有時候能佔到年包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