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養老窘境扎心了!日本人怎麼就能把“老”活得這麼體面?

最近有個客戶在我這兒吐槽,說家裡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行,自己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快瘋了:“祥哥,日本人不也老齡化特別嚴重嗎?你說人家是怎麼搞的?”
我當時一樂:“你們這群人啊,老盯著日本人長壽,卻從不琢磨人家是怎麼把老年人伺候得明明白白的。”
說句實話,咱們國內現在很多所謂的“養老機構”,講好聽點叫“候鳥基地”“幸福驛站”,名字挺洋氣,真進去轉一圈兒,你就知道——大多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很多地方,說是養老院,其實就是醫院加宿舍的結合體,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服務跟不上。有些私人開的,純圖盈利,環境差、味兒大,態度還不好,關鍵是——價格也不便宜。
那你再看看日本。人家也老齡化,甚至比我們還嚴重。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28.1%,全國將近3600萬人是老頭老太太。可日本社會非但沒亂套,反而把養老這事兒做成了一整套系統工程。連英國人都坐不住了,發綠皮書說要“學學日本”。

那日本是怎麼幹的?靠家庭嗎?一開始是,跟咱一樣,講孝道,講傳統。可日本人早在1963年就立法,把養老這事兒上升到國家責任層面,明文規定誰該管、該怎麼管。到現在,這套機制已經發展得細緻入微,堪稱模範。
有多細?我給你舉幾個例子
  • 老人不能自己脫褲子了?標記護理等級;
  • 不能吞嚥?換護理標準,調整飲食護理方案;
  • 記憶力減退?安排認知障礙專門的療養院;
  • 不想離開熟悉的家?有社群護理、上門照護;
  • 想社交但不想住院?去“日託型養老院”,早上接來、晚上送回去,跟“老年幼兒園”差不多。
你看日本這個邏輯,關注的不是“怎麼省事”,而是“老人想要什麼”。你願不願意出門,想不想跟人聊天,身體啥情況,都能有對應方案。服務不是“一刀切”,而是“量身定製”。
反觀咱這邊,大多數養老院都一個模板:大通鋪似的十幾張床排一溜,一個護理員看十來個老人,能吃能動的還好,一旦身體差點兒,進去兩星期能給人整抑鬱了。更別提什麼專業分級、認知照護、日託服務了。

你說咱是差點啥?真不是錢。
咱不缺有錢人,也不缺願意花錢給父母養老的子女,缺的是:花了錢,卻買不到體面老去的服務。
最讓人佩服的是,日本社會根本不把“老”當成一種負擔,反而覺得——老了,也能活出滋味。
75歲還當護工的老太太渡邊,105歲下水游泳的岡美惠子,90歲當攝影博主的奶奶,100歲破100米短跑紀錄的老爺子……你說人家不服老?不,人家活得精彩。

當然,日本也不是啥都完美。他們現在也頭疼護工緊缺的問題,到2025年預計得缺55萬人。但你看他們是怎麼應對的?
  • 允許外國護工合法入境,
  • 給護理員漲工資、給補貼,
  • 鼓勵老年人再就業,
  • 還搞出護理機器人、跌倒感測器、智慧床墊、遠端診療系統……

一邊承認現實,一邊用科技和制度兜底,關鍵是始終把“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就算你是個90歲、失智的老人,人家也不是“扔進去養著了事”,而是會先問你:“你想在哪兒終老?”、“你希望誰來照顧你?”、“你對未來還有什麼打算?”
尊嚴,不掛在牆上,而是藏在這些服務細節裡。
日本這一整套系統,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幾十年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咱們這邊,如果還抱著“養兒防老”的幻想,覺得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那真的得好好醒一醒。
別等“老”真正找上門,才開始慌張。
咱不是學不來,只是要承認差距,更要有底氣做選擇。
——這話說得不輕,歡迎你在評論區跟我探討。祥子不怕你噴,怕的是你到老了還沒想明白……
作者:祥子
編輯:修羅
稽核:大辰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japanxiangzi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