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十九章三十二節)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五章一節,二節)
神給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寫的教訓,都是教導人要尊敬老人。我們只看一個人怎樣對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們看一個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曉得他是否敬畏神。
沒有一個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對老年人傲慢無禮。沒有一個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這條律法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便知道神怎樣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樣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
更使我們注意的,是他先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以後才說“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應當先說,“要敬畏你的神”,以後再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卻將這兩件事顛倒過來說,這是什麼緣故呢?
我想必是因為尊敬老人是淺近易學的功課,敬畏神卻是較深較難的功課。神要他的百姓先學那淺易的功課。如果一個人連這淺易的功課都學習不好,自然更不能學較難的功課了。
我們所看見的事實也是告訴我們說,一個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見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見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應當尊敬老年人,就連神的僕人們也應當尊敬老人。
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僕人,是被神所揀選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會中是一個領袖,而且是一個重要的領袖。保羅仍是教訓他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又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保羅要提摩太看老年聖徒象父親,看老年女聖徒象母親。兒子應當尊敬父母,保羅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聖徒,象尊敬父母一樣。連神的僕人都必須尊敬老年人,何況其他的聖徒呢?
一個信主的青年人對任何老年人都當尊敬。在路上遇見熟識的老年人,應當行禮致敬。在什麼地方見熟識的老年人進來,應當起立讓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與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時候,總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與老年人談話,應當先用適宜的稱呼招呼一下,以後再說話。不可與老年人爭著說話,或走路。走路或進門出門的時候,當讓老年人在前面走。與老年人說話,態度聲調都當恭敬謙和。看見老年人拿著什麼重東西,應當替他們拿。看見老年人作什麼用力氣的事,應當幫助他們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艱難,應當攙扶他們,免得他們跌倒。你怎樣應當尊敬你的父母,也當照樣尊敬一切老年人。
在今日的教會中,我們看見一件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事,就是有些信徒因為想大家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所以他們中間的少年人對老年人也以弟兄或姊妹相稱,甚至創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稱呼來。一個青年人敢稱一位老年人為“老弟兄”,“老姊妹”,實際這位“老弟兄”或“老姊妹”比那位青年人的父母歲數還大得很多。
你若問他為什麼這樣稱呼老年人?他的回答是,“我們都是一位天父的兒子,所以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他們忘了他們還活在世上,還有人和人中間的種種區別──男女的區別,長幼的區別,尊卑的區別。
當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我們絕不能也不可完全不顧這些。因為完全不顧這些,不但使我們的肉體大得活動的機會,而且要攔阻許多人,使他們不能信主,不敢信主,又要使神的名被人褻瀆。
再進一步說,不顧這些也是明顯不合聖經中的真理,因為聖靈藉著保羅曾教訓提摩太說,“要勸老年人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這幾句話不是明明的告訴我們,長幼應當有序麼?不是明明告訴我們,青年聖徒待老年聖徒當象對父母那樣尊敬麼?
不錯,所有的聖徒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但你和你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你總不能稱你父親為老哥哥,稱你母親為老姊姊罷?你既不能這樣稱你的父母,你也不能這樣稱那些老年的聖徒。
一個年輕的信徒稱呼一位老年的聖徒,或是用公共的稱呼,稱他為老先生,或某先生,或是用家族的稱呼,稱他為伯父,或叔父,稱呼一位老年女聖徒,或是用公共的稱呼,稱她為老太太,或某太太,或是用家族的稱呼,稱她為伯母,嬸母,姨母,姑母,都可以。要照著各人中間的關係和環境的情形,任擇一種適宜的稱呼。無論如何,絕不可用平輩的稱呼。
前幾年我在一個地方被一位聖徒約去聚餐,在座的有六七位聖徒。其中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其餘的人都是二十歲到四十歲中間的人。他們都稱那位老先生為“老弟兄”。我聽著真覺得刺耳。我當時問那位老先生的年歲,知道他已經六十多歲,又問一位最年輕的人的年歲,他回答說,他二十幾歲。我又問他父親多大歲數,他回答說五十幾歲。我當時就告訴他,斷不可稱一位比他父親歲數還大的老年人為老弟兄。我告訴他,應當稱那位老年人為老先生,或老伯父,才合理。
還有一次我在某處遇見一位信徒,他同我談話的時候,問我認識不認識某老姊妹。我回答他說,我想不起來。他告訴我說,那位老姊妹曾同我說過話,接著他又對我說,“那位老姊妹是家母”。我聽了以後真覺得涕笑皆非。“老姊妹是家母”。這是什麼話?一個人信主,信得連倫常都不顧了,請問這種信徒給別人的影響是什麼?既稱老姊妹,又何必再說家母,爽快就稱老姊妹得了。請想這種事情是多麼可氣呢!
禮記上有話說,“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禮記曲禮上)。這話是教導青年人遇見比自己年長一倍左右的人,便應當照父母那樣尊敬事奉。
世上的人無論有知識的,或沒有知識的,遇見和自己的父母年歲不相上下的人,都知道稱呼一聲老先生,老太太,或稱呼一聲老伯父,老伯母。基督徒當中竟有些稱呼起“老弟兄”“老姊妹”來,這豈不是還不如不信的人?不信的人知道尊敬老年人,基督徒應當比不信的人更尊敬老年人。這才能使不信的人對信主的人有良好的印象,也使神的名得到榮耀,這才合乎聖經中的教訓。
有些老年人自己謙卑,願意稱青年人為弟弟,或妹妹;但青年人卻不能因此便稱呼老年人為哥哥,或姊姊。
比方說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寫信給一位二三十歲的青年人,稱他為老弟,那是他自己謙卑,我們不能責備他。但那位青年人寫回信的時候,卻不能因為那位老年人稱他為弟,便也以弟自居,回信便稱呼那老年人為兄。他回信的時候仍當稱老先生或老伯父,自稱為晚生或小侄。不論老年人怎樣堅持,願意與他以弟兄相稱,他總不能越分這樣作。只許老年人自卑,願意與青年人論平輩;總不許青年人自高,去與老年人論平輩。
熱心信主是極好的事,但我們總不可忘記我們還住在世界上,還需要通人情,還需要按著情理與人交接同處,還需要有作人當知道的禮節;尤不可在讀經的時候,只看見一部分的真理,卻不顧真理的其他部分。
如果讀聖經的時候只看見真理的一部分,並且不顧人情,不問世事,就在那裡閉門造車,那樣,不但會鬧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笑話來,就是再發生比這個更令人涕笑皆非到三倍,五倍,七倍,八倍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今日經文
點選圖片,可儲存,可轉發

隨手傳福音,始於2013年4月7日。
8年時間,總有一篇文章,給你帶來愛與希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