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
01
刷到一條影片,是一段街頭採訪,街訪物件是一位86歲的老太太。
北大畢業,終生未婚,如今住在大妹妹家,但面臨被趕出門的困境。
先看採訪吧,挺有意思的,看完之後再跟大家聊聊。
問:您是北京大學畢業的?
答:對,化學系。
問:您那會上大學應該上了5年吧?
答:6年,當時陸平當校長,北大和清華(曾經)是6年制。
6年唸完了以後,留在學校,搞了2年的科研。
問:學校畢業以後,您分配了什麼工作呀?
答:北京化工廠。可以說是全國精細化學品的老大。
這個工廠我們北大畢業的人最多,一百五六十人。
我跟你這麼說,我年輕的時候是佼佼者。
學我也不怕,區裡統考,市裡統考,隨時你考我都能拿5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現在坐在街頭,挨著我的人,我還能給人做點科普。
我畢業以後,工作環境就是做實驗,周圍的人都忙於自己的工作。
問:您沒考慮過結婚嗎當時?
答:沒想過這事。
所以我的徒弟都說我真傻,因為我的主任工程師是我的大師兄,我的第一任總工程師是我的大學長,1943年北大畢業的。
圈子裡頭,淨是我的師兄師姐。
所以我進來這個單位,又來一個北大的,你要是做不出來成績,圈子裡頭都看不起你。
當時有一個任務下給我了,稀有元素(氯化銫)
的分離提純,我要把裡面的雜質提純到百萬分之一以下,就是十的負六次方以下,我完成了,得了局裡的科技二等獎。
國家星火計劃二等獎,裡頭也有我的貢獻。
問:那您個人問題沒解決?
答:這不奇怪。因為在我那個環境裡頭,我大師姐也是孤寡老人老太太,我的大師兄也是,淨是老男老女。
一心一意的就投入工作,哪有功夫考慮結婚生子?
我跟你說,凡是工作上兢兢業業的,都是老光棍。
問:那您現在養老怎麼辦啊?
答:不提這事。活一天算一天。
問:那您現在住哪?
答:我住在大妹妹這。大妹妹跟我翻臉了,轟我走。
因為我那個妹夫失能了,不能走路,不會說話,不認人,她要照顧我妹夫。
問:大妹妹嫌棄您,您怎麼辦啊?
答:我現在無路可走啊。


02
反正哥們看完採訪,感觸最深的就兩句話。
第一句:
“一心一意的就投入工作,哪有功夫考慮結婚生子?
我跟你說,凡是工作上兢兢業業的,都是老光棍。”
當然是口語表達中常見的誇張說法,但老太太的意思換做當下時髦的說法應該是:
人生不只有情情愛愛,搞事業是比搞物件更重要的事。
我特別想聊聊這事。
這幾年因為要寫公眾號嘛,基本每天都會關注一下各類新聞事件。
經常能看到這類悲劇:
因為丈夫出軌妻子投河自盡;
因為女友劈腿男孩跳樓自殺…


我特別不能理解,準確的說是不理解所有因為男歡女愛那點事,就要尋死覓活的人。
包括失戀、出軌、離婚等等等等。
我以前上班的時候,有個老闆,中年男人,有點油膩,喜歡自吹自擂,同事們都不太喜歡他。
但他有句話,我挺贊同:
別整天就知道小情小愛的,人生還長著呢;
情情愛愛的永遠只是點綴,能給生活錦上添花,但不可能是中流砥柱。
我不是詆譭愛情,我想我跟大多數男生一樣,都向往純真美好的愛情,能降臨當然最好,不能降臨咱也能快樂生活。
愛情,從來就不是,也不該是人生的必需品。
搞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因為一場失戀、一次離婚,而覺得天塌了,覺得活不下去了。
都說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其實不光愛情,任何東西,只要在生活中佔據了太大比例,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因為失業跳樓的人,大多除了事業,他的生活就乏善可陳了;
缺少朋友,缺少愛情,缺少愛好。
因為失戀跳河的人,大多除了愛情,她的生活同樣不夠豐富;
缺少事業、缺少友情,缺少愛好。
也有很多人說,採訪中的老太太是獨立女性的代表。
關於獨立女性這個話題,黃執中有段話說得挺好:
如果獨立是誰都不能靠,那不是獨立而是把自己孤立。
真正的獨立不是不依賴,因為正常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不依賴。
真正的獨立指的是:
依賴的更多,而不是依賴的單一。
如果你只依賴一個單一,比如你的老公,那你就一定不獨立。
但如果你生活中的支援系統,包含了你的朋友、你的老公、你的事業、你的愛好、你的專長…
你的支援系統越多,你就越不在意,其中某一條線是不是斷的。
因為即使斷掉一根,你還是可以撐得住。

03
言歸正傳,老太太這段採訪中,第二句讓我感觸很深的話是:
“我現在無路可走啊。”
因為年輕時沒有組織家庭,現在老了住在妹妹家;
妹夫病了,妹妹管不過來,想讓老太太搬出去。
這也是如今關於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最激烈的爭論。
因為父母催婚的通用句式就是:
現在不結婚不生孩子,老了怎麼辦?
一方面,拿“養兒防老”來綁架當代年輕人,似乎已經綁不住了。
但另一方面,當下的現實,養老確實主要還是靠兒女。

先不提廣大農村地區了,農民沒有退休金嘛。
農村合作醫療每個月那幾百塊錢,肯定不夠養老的,無疑主要是靠子女。
哪怕是自己有點積蓄的農民,農村的醫療條件和社會保障都相對薄弱,生老病死這等大事,就是靠子女。
再說城市。
不是有個話題前些年很火麼,說哪怕你進了條件很好的養老院,但有沒有子女的老人在養老院,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因為有子女的老人,就有人盯著看著,你要是對老人刻薄,回頭子女上門就會找你麻煩。
但沒有子女的老人,哪怕在養老院被虐待了,也沒人管沒人問,只能吃悶虧。
說實話,這事靠的是社會監督、政策監管、機構良心,但無奈國情在這,一時半會很難改善。
雖然現在的主流觀點是: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生;
生孩子是體驗創造和陪伴一個生命成長的快樂,而不是為了養老。
似乎提養兒防老,都是一種政治不正確了。
但別忘了,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你真不養試試,違法犯罪的。

所以我們老了,到底怎麼辦?
網上流行的抱團養老,好朋友好閨蜜一起租個院子,看著挺美好,但實際是:
第一你要有錢,第二老人抱團,大家都是老人,可能身體都不好,怎麼辦?
焦慮是難免的,焦慮又是沒用的。
因為即便有孩子,如今也不會有多少子女跟父母同住了。
區別就是上面說的,都是請護工照顧,或者送去養老院,有子女的有人盯著,沒有子女的全憑護工自覺。
這樣一想,這問題就清晰了。
趁著還年輕,第一多掙錢,第二把身體素質搞好,儘量少生病,儘可能長的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別無二法。
— E N D —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