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問題、攻擊性、輕生念頭……為什麼別太早把手機交給孩子?

巴黎7月23日(小新)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家長的擔憂:太早擁有手機可能嚴重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一項覆蓋超過10萬名青少年的國際研究指出,兒童在13歲之前獲得手機,會顯著增加其在成年早期罹患心理障礙的風險。
這項由Sapiens Labs(美印聯合研究機構)領導的研究,近日發表於《人類發展與能力雜誌》。研究團隊分析了近10萬名現年18至24歲年輕人的資料,追溯他們獲得第一部手機的年齡,並觀察他們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發現:在5、6歲獲得手機的人群,成年後罹患心理問題的比例,遠高於13歲以後才擁有手機的群體。研究者指出,越早接觸手機,心理危害越嚴重,尤其在女性群體中表現更為顯著。
典型表現:從焦慮到輕生
這類早期手機使用者,普遍呈現以下問題:
  • 情緒調節障礙
  • 攻擊性增強
  • 對現實世界的脫離
  • 幻覺
  • 自卑
  • 甚至輕生念頭
資料顯示,48%的女性在5或6歲獲得手機後,成年後曾出現過自殺傾向(男性為31%)。總的來說,女性受影響的程度比男性高出120%。
成因分析:手機誘發多重心理風險
研究指出,過早使用手機會讓孩子暴露在以下多重風險中:
  • 頻繁使用社交網路
  • 網路欺凌(cyberharcèlement)
  • 睡眠紊亂
  • 家庭關係疏遠
這些風險相互交織,誘發心理問題,影響孩子正常成長。
而根據2023年法國Médiamétrie資料,法國孩子平均在9歲9個月獲得第一部手機,遠早於研究建議的最低13歲門檻。
政策呼籲:家長與政府都應介入
研究作者發出呼籲,希望各國政府能正視手機對青少年的影響,儘快立法限制13歲以下兒童使用手機與社交媒體的許可權。
他們建議:
  • 禁止13歲以下使用社交平臺
  • 引入年齡驗證系統,限制未成年訪問
  • 強化數字素養教育,幫助兒童安全上網
法國現狀:11歲擁有手機屬“常態”
在法國,一半的孩子在11歲時就擁有智慧手機。西歐地區也是全球心理健康問題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手機提前普及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
總統馬克龍曾於2024年6月公開表態,支援禁止11歲以下兒童使用手機。他強調:“所有專家都指出,沉迷螢幕是各種問題的溫床。”
政府目前正在推進立法,擬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網路,並計劃依靠歐洲試點的“年齡驗證App”實現技術監管。

相關文章